


摘? 要:設計隱喻的設計手法不僅用于各種設計領域,在中國工藝美術品的制作和設計中也有所體現。設計隱喻的方法符合人們的心理需求,在了解設計隱喻的分類、作用以及在設計中的應用之后,結合對中國工藝美術品中的苗錦和內蒙古皮制品的案例分析,深入探究設計隱喻的內涵和應用。
關鍵詞:設計隱喻;圖形設計;工藝美術品
一、設計方法論綜述
設計不單單是設計產品,還要考慮設計的材料、原理、功能、實用性,更重要的是其中的設計情感、設計生活。設計是將設計物與設計物的使用環境一同考慮,并實施設計行為的過程。該過程不僅是想象的過程,也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藝術設計方法論大體分為四個層次:一是經驗的匯總;二是各門設計學科的各種方法;三是藝術設計的一般方法,即不同設計門類共同適用的方法;四是設計哲學。以設計的一般流程為線索,它強調設計師在設計流程中應重視受眾的感受與體驗;而跨越不同的設計門類,則更強調針對受眾質性研究和心理化研究的重要性。所以設計方法就是從設計思想到設計實踐的過程,即設計理念和設計價值觀的具體體現。
二、設計隱喻
(一)設計隱喻的內涵
人對未知領域探索的好奇心是隱喻存在的理由。設計就是把一些現有的或者沒有的事物進行創新或者將一些圖形做成實物,用符號、記號、圖形等來表征設計觀念,本身就是隱喻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或創新設計被概括為想象,而想象就是在大腦中創作出新的圖像,設計中的想象過程就是在創造現實中并不存在的或者是現階段不存在的過程,同時考慮形式、形態、功能性、審美性等因素的過程。
(二)設計隱喻與文化的關系
隱喻是語言中的普遍現象,但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背景,使英漢隱喻在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以動物隱喻為例,在動物隱喻的“本體”中,如豬(pig)、魚 (fish)、鵝(goose)等,都被賦予了豐富的喻義。而不同的國家,對同一種動物的文化意義也有不同,比如漢語中形容一個人比較笨,要么說笨得像豬,要么說蠢驢,可是英語卻說笨如呆鵝。又如漢語“魚”與英文“fish”的文化內涵在兩種文化中也是不同的:在英語中fish這個詞的寓意不是很好;而漢語中“魚”和“余”諧音,往往表達年年有余(魚)的美好寓意。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是相互參考學習的。現代設計的觀念來自西方,審美內涵卻很適合中國國情。現代設計也需要借鑒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韻味及哲學思想。古代園林巨著《園冶》中載:“古式何裁,時宜得致”,景觀來源于生活,營造生活,要適應時代發展下人的精神追求。景觀設計的立意也需要利用中國人的思維來設計景觀,服務人群。例如,中國不同的景觀設計方案中就融入中國的哲學思想;江南園林中的移步易景,崇尚自然;北方園林中的山、石、水變化中有統一,統一中有變化,節奏掌控得極好。這也是中國文化背景下設計隱喻的發展。
(三)設計隱喻的分類
設計隱喻也常根據隱喻的使用頻率來分類,分為常規隱喻(死隱喻)和新穎隱喻(活隱喻)。當某一種隱喻圖像在人的頭腦中多次出現后,經過長期使用就成為固定的圖像形成方式。而新穎的隱喻是指把多數人最初認為不相干的兩個或者多個圖像聯系起來,圖像的巧妙聯系給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覺,這也是個人創造力的表現。
設計隱喻本質是一種映射關系,可以是設計觀念與圖像或符號之間的映射,可以是需要表現的形式與某種圖像的形式的映射,也可以是需要設計的結構與某物結構的映射等。
(四)設計隱喻的作用
設計隱喻主要借助隱喻達成設計目的,起到傳播交流和使用的作用。如圖1、圖2就是將設計隱喻運用到了食物的海報宣傳設計之中。這個設計將沙漏的形狀設計成洋蔥葡萄的組合,背景顏色和食物顏色形成鮮明的對比,讓食物看起來更有食欲。這種創新設計也使用了設計隱喻手法中的模仿設計,通過借鑒已有的事物形狀或其他方面的狀態,轉化為可以利用的資源。
(五)在設計中使用的設計隱喻的方法
1.比喻:兩種有相似點的事物,用其中一種事物來比喻另一事物的修辭手法,經常運用到創新設計中。用產品原料比喻實際產品,從而說明產品原料的純粹,運用比喻的手法進行創新設計(如圖3、圖4)。
2.比擬:比擬就是借助豐富的想象,把事物當成人物或者把人物當成事物來設計。在動畫設計中,把各種動物形象當成人物來創作,讓小動物也能夠開口說話,有思想意識,與其他形象進行正常交流,生活在人類世界中。比如米老鼠就是保留老鼠的耳朵,讓它擁有四肢,可以站立奔跑,開口說話;海綿寶寶中的黃色小海綿,以海綿為創作原型,賦予它人的特征,也能夠開口說話,成為一種擬人的動畫形象(如圖5、圖6)。
3.夸張:在動畫創作中,夸張和變形不是單純地對動畫形象進行變形和拉伸,而是根據動畫人物的情緒或不同的性格特征來進行夸張變化。人物形象的夸張和變形也要符合人們正常范圍的想象和幽默夸張程度,合理范圍內的夸張和變形可以增加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夸張不僅能增加人們對事物的想象空間,還可以明確突出事物或人物的某種特征及情緒,帶給觀眾更強烈的印象。比如《貓和老鼠》中的貓和老鼠兩個形象,隨時會因為形象的情緒變化,改變造型:如生氣變長條,被燙變為扁形,會根據情緒和劇情的需要而變化,成功使用夸張的設計手法(如圖7、圖8)。
4.象征:象征是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根據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思想和情感。比如各種具有象征意義的標識(如圖9、圖10)。
5.對偶:對偶在文學中是一種修辭方法,兩個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語向表現相關或相反的意思即為對偶。對偶的種類很多,分為單句、對偶句、對偶、多句對偶等;在數學中,有對偶空間;設計中的對偶表現為對稱。比如在建筑設計中門窗的對稱,景觀設計中的對植,都是對偶在設計隱喻中的體現(如圖11、圖12)。
6.反復:反復在文學中是指為了強調某種思想,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一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修辭手法。在設計中大多用于圖案或者建筑物的反復排列。如圖13中書店的室內設計,將規則形狀的書架重復排列,使人有錯落、壯觀的感覺。
三、苗錦中的設計隱喻
(一)苗錦現狀
苗錦是苗族人民的傳統生活用品和工藝美術品。苗錦與刺繡、銀飾、蠟染被譽為苗族四大服飾工藝。原料使用了彩色的經緯絲,使用最多的圖案和樣式有:人字斜紋、菱形斜紋和復合斜紋,較多運用小型的幾何紋樣。苗錦的圖案大多用于鑲嵌衣領、衣袖的圖案裝飾或作為其他服飾的裝飾。苗錦制作費時費力,但是紋樣的色彩非常豐富,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愛。
苗錦有挑織、機織、編織三種。挑織屬于寬錦,機織和編織只用于錦帶。織錦花紋和配色,各地略有不同。苗錦中大致有以下幾種幾何圖形(如圖14、圖15):
苗錦圖案大多呈對稱斜角的規律的排列組合,或以浮經跨緯,或以浮緯跨經,長短不一的線也可以排列成一個面,通常是在方形或菱形的網格中呈現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和中心擴散對稱等組合形式。所以苗族織錦大多使用幾何圖案,這種圖案的藝術手法比較簡潔、夸張,并且很大膽。巧妙運用點線面的基礎構成方式達到了疏密虛實的效果,實現粗細大小、斜直長短等變化組合的排列,使總體布局均衡,結構嚴謹,既有幾何形的規整,又有自然紋樣的靈動。
(二)苗錦中運用到的設計隱喻的手法
苗錦中大多運用幾何圖案的排列組合,以及自然紋樣的對稱,這正對應設計隱喻中的對偶和反復的設計手法,增加了苗族人民對于生活的熱愛,形成了苗族織錦獨特的造型語言,也體現出了苗族人民鮮明的個性,體現出苗族人民熱愛生活、期盼豐收的美好愿望。
四、內蒙古地區皮革藝術品中的設計隱喻
(一)內蒙古地區的皮革藝術品材料和紋樣
內蒙古地區大多使用牛皮來制作,分為不同厚度的牛皮,方便雕刻、刺繡、印染或者編制,可以制成人們平時生活中需要的帽子、腰帶、馬鞍或其他裝飾物。裝飾紋樣大致分為三類:自然紋樣,有花草紋,例如包含有杏花、梅花、海棠、牡丹、芍藥等;動物紋有蝴蝶、蝙蝠、牛、馬、羊、鹿、大象,獅子、駱駝、老虎等不同的種類;抽象幾何紋樣,比如將幾何形狀拆分和組合,作為不同的建筑和景觀裝置上的裝飾。這些紋樣圖案和內容豐富,色彩艷麗、對比強烈,雖然蒙古族圖案和紋樣和其他民族的紋樣關系都非常緊密,但在實際的運用中能顯示出蒙古族傳統紋樣圖案的特色。蒙古族也很喜歡運用組合的圖案紋樣,比如將盤腸紋進行延伸,再加入卷草云紋,紋路纏繞不斷,變化豐富。紋樣大多以幾何形圖案為主,也會利用曲線和直線的變化表現出和其他紋樣不同的感覺,實現二者完美統一的效果。
(二)內蒙古地區的皮革藝術品中的設計隱喻
從皮革藝術品中的設計方法來看,大多運用了反復的設計手法,還有小部分的比擬。對動植物的形態進行創新和擬人,將其作為衣服或者建筑上的裝飾圖案。
五、結語
將隱喻這一思維方式運用到設計中,加上靈感和創新就會得到新的設計產品。從工藝美術品中提取學習的設計手法也可以運用到現代設計當中,達到古為今用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徐小燕,寧國強.內蒙古地區少數民族皮革藝術述論[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16-119.
[2]烏云高娃.內蒙古皮革造型藝術的特色及現狀分析[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3.
[3]趙衛輝,楊晨陽.隱喻手法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安陽工學院學報,2020(4):22-23,41.
[4]林嘉思.隱喻手法在圖形設計中的應用[J].工業設計,2020(6):93-94.
[5]雷蕊.隱喻在海報設計中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2020(10):227.
[6]蔡葒.廣西壯錦、瑤錦、苗錦、侗錦傳統紋樣探析[J].廣西文博,2017(1):334-353.
[7]嚴建云,梁偉紅.廣西苗錦與壯錦的比較研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7(4):7-9.
[8]方園.苗族織錦的藝術解讀[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3(1):69-72.
作者簡介:何玉軒,廣西科技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研究生。
通訊作者:陳波,碩士,廣西科技大學藝術與文化傳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景觀規劃設計與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