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華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有利于教學的技術不斷涌現,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技術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整理與復習課是小學數學中的常見課型,有著梳理與鞏固所學單元知識的作用,是小學數學的重要課型之一。雖然它既不能讓學生有上新授課那樣的“新鮮感”,也不能讓學生有上練習課那樣的“成就感”,但承擔著為學生梳理、鞏固知識,查缺補漏的重任,是學生能否系統地學好數學、發展數學思維、形成能力的關鍵。本文以“多邊形面積的整理與復習”一課為例,闡述團隊在通過多次磨課之后,借助信息技術探究出的幾個提升教學整理與復習課效率的方法。
一、深入研讀教材教法,反復研課,磨出精品
該課的初案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經過團隊成員對資源運用、教學組織、學情分析及其他幾方面的研討后,發現“多邊形面積的整理與復習”這堂課可采用翻轉式課堂教學,即讓學生課前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課中對知識進行深挖。采用這一教學方法的重點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獲得學習數學的體驗感。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希沃白板5設計了教學PPT,還采用了豐富多樣的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有效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1.翻轉學習——促自律
確定該課采用翻轉課堂模式上課后,我在上課的前一天給學生布置了“觀看微課,完成練習”的任務,并將微課推送到“樂教樂學”平臺,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完微課后再完成練習。在翻轉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系統回顧,按照教師的要求盡可能豐富地進行自主梳理。通過任務式學習,學生自主、自律的學習能力得以培養,并且在提交的作業中出現了很多形式多樣、質量很高的作業。
2.同屏技術——多展示
同屏技術的使用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能夠展示在全班同學面前,既給了學生正面示范,也加大了學生的參與面,更重要的是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
3.數學畫板——更直觀
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說過:“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在探究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面積之間的聯系時,借助希沃白板5的“數學畫板”功能,能形象直觀地演示圖形的變化。在學生單憑語言無法說清楚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后得出的結論時,就可以借助“數學畫板”的演示,讓學生通過觀察,清楚地看到圖形的變化過程,發現和理解“當三角形的底和高相等時,不管形狀是什么,它們的面積都相等”“當梯形的一條底為0時,這是一個三角形”等知識點,從而有效地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4.計時工具——重效率
學生在課堂中有效地利用每個環節的時間,讓這些時間真正地為學習服務,是課堂管理的關鍵之一。課堂實施要注重效率,因此,我在探究環節留給了學生5分鐘的小組討論時間,并利用計時工具做好計時,讓學生自由地說想法。學生們在這一環節開展了積極、熱烈的討論,參與度很高,從后面的反饋來看,他們在這個環節的收獲也非常多。計時工具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得到了合理的運用,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
5.課堂活動——激興趣
在發現利用希沃白板5開展的課堂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我將本課知識進行了篩選,開展了學生現場PK的課堂活動,學生們都躍躍欲試,想當活動的主人。站在屏幕前PK的小組成員都在積極思考,爭分奪秒,生怕輸給另一方,臺下的加油助威聲更是此起彼伏。
三、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創新設計教學活動
1.學生自主梳理知識,養成良好習慣
“多邊形面積的整理與復習”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梳理環節通常以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教師推送“微課+任務單”給學生,讓學生在前一天自主完成知識的梳理,回顧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使學生加深對公式的印象,學會靈活運用公式,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掌握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完善認知結構,拓寬知識面,再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匯報。學生的自主性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來,如果長期堅持,可以形成很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2.學生小組探究學習,激發學習自信
教師在課中把“知識”放在問題和情景中,就能讓學生在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分析信息、討論信息、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后,主動與同伴一起交流、探討,互通有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為學伴、互為教師,從而達到人人參與、人人做主的狀態。“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有什么聯系嗎?”教師拋出本節課的探究內容后,學生就開始跟同伴一同討論,你說我聽,我說你聽,學習由自己做主,學生們都深度參與到學習中,個個是主角,學習有了收獲,自信心也增長起來了。
3.巧妙運用“轉化”“數形”,滲透數學思想
“轉化”思想是學習圖形的面積時必不可少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生在學習長方形的面積時就有接觸到。教學“多邊形面積的整理與復習”一課時,正是通過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來完成對知識點的復習。從學生對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演示來看,他們已經將“轉化”兩個字合理地運用到自己的語言中,“轉化”的思想已深深印在了學生的頭腦中。對“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之間有聯系嗎?”這一重點,我利用“數學畫板”直觀顯示,讓學生直觀觀察,體會數與形之間的聯系,更有效地突破了知識的重難點。
整理與復習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梳理、糾錯、內化、提升的過程,其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運用既能有效梳理知識、查漏補缺,又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數學能力。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梳理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復習課更有活力、更有實效。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信息技術與小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成果論文(課題編號:HNETR1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