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浙江分局
無人機物流是近年迅速發展的新業態,本文研究并總結國際無人機物流先進發展經驗,分析我國無人機物流的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并提出我國無人機物流新業態發展的建議,旨在促進我國無人機物流新業態持續健康發展。
國際上普遍實行無人機分級分類管理,按照操控方式、性能、用途、安全風險等屬性進行分級分類。本文研究對象均為民用無人機,按用途分分為消費級和工業級,如圖1所示。其中,工業級無人機主要用于農業、林業、航拍、安防、測繪、氣象、電力、物流等專業領域。

圖1 民用無人機分類及應用。
無人機物流是指以無人機為主要運載工具,開展物資運輸配送作業,是近年迅速發展的無人機行業新業態、新模式。無人機物流又可細分為無人機支線運輸、無人機末端配送、無人機應急物流及無人機倉儲管理等類別,其中無人機支線運輸和無人機末端配送是主要形式。
立體物流運輸體系如圖2所示,由多種交通運輸工具組成干線-支線-末端三段式物流運輸網絡,涉及民航、鐵路、公路等部門。作為中短程物資快速運輸的最佳方式之一,大型運輸機將物資運輸到各大機場和地區物流樞紐后,支線無人機完成城市間倉儲物資快速運輸,末端無人機實現倉儲和快遞中轉站之間以及“最后一公里”配送,如圖3所示。相較傳統物流配送方式,無人機物流具有降本增效的優勢,尤其適用于中短程、小批量、高頻次的醫療、應急和生活物資配送。

圖2 立體物流運輸模型。

圖3 無人機物流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示意圖。
國際無人機物流發展以保證無人運輸安全為基礎,大力推進無人機相關政策規章制定、標準體系建設,推動產業試點運營,呈現出美國先進,歐洲較為先進的發展格局。
美國是無人機物流產業的先行者,2013年啟動試點項目,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頒發了本國首個無人機快遞配送試點許可證;發布了第一版《無人機系統設施圖》,包括200多個設施圖,以簡化無人機商業運營授權進程;啟動無人機融合試點項目(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Integration Pilot Program,UAS IPP),目的是將無人機系統安全融入美國國家空域系統(National Airspace System,NAS);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ANSI)于2018年12月正式發布《1.0版無人機系統標準化路線圖》,旨在促進路線圖被美國標準界廣泛采納,助力無人機系統標準更加協調發展;2020年7月發布更新的《2.0版無人機系統標準化路線圖》,充分考慮了適航、飛行操控、人員培訓、安全性和基礎設施檢查等方面涉及的問題。
2013年以來,谷歌、亞馬遜、UPS等公司相繼開展了多場景物流配送試驗。2020年美國物流無人機公司瑪特納(Matternet)研發成功第一代小型物流無人機自動機場,正在構建技術平臺,以實現更快的點對點城市運送服務,如圖4所示。這家創業公司位于美國硅谷,目前已與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UPS公司建立合作,為無人機自動機場的廣泛應用鋪平了道路。

圖4 瑪特納公司小型物流無人機自動機場。
歐洲積極布局并加快發展無人機物流產業。法國民用無人機委員會(French Civil Drones Council,CDC)制定了《2013~2026城市物流無人機路線圖》和技術解決方案,以期達到民用航空的安全水平。法國郵政、電商公司等單位在城市場景開展了郊區倉庫到市中心配送樞紐或快件收集點的配送試驗,如表1所示。

表1 法國城市輕量和重量級無人機物流配送。
德國發布的《2030創新物流計劃》,制定了“無人機物流行動計劃”。根據《無人機安全融入所有類別空域運行路線圖》總體規劃,歐盟啟動無人機空域U-空間(U-space)項目,2019年已建立U-空間項目基礎服務。歐洲無人機標準協調組(European UAS Standard Coordination Group,EUSCG),負責為無人機標準制定滾動式發展計劃。
德國創新型電動垂直起降(eVTOL)無人機制造商翼考普特(Wingcopter),專注于醫療用品、電子商務包裹、食品配送。憑借獨特的產品設計,縮小了與商用無人機、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之間的運輸效率差距,實現了更高的效率。
美國和歐洲自2013年已開展無人機物流試驗,整體試點進展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歐美無人機物流試點運營進展。
由上述先進經驗可知,針對無人機物流發展,歐美國家普遍采用了“三化”舉措。
(1)體系化
國家層面制定無人機物流發展路線圖和發展規劃,再出臺宏觀政策促進路線圖實施,與無人機標準制定組織與國家標準制定組織合作,建立健全管理和標準體系;
(2)產業化
歐美國家大力扶持無人機企業開展新技術研發、試點運營,并增加試點運行場景,加速商業化運營;
(3)空域融合化
歐美國家不斷推動無人機與有人機在融合空域運行,最終使無人機融入國家空域系統。
歐美“三化”舉措為我國現階段物流無人機產業提供了可借鑒的發展思路。
我國物流無人機產業在社會、政府、民航部門的推動下發展迅速,從已從初級階段發展到快速成長期,目前正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2015~2018短短四年時間,物流無人機在無人機市場的占比逐年增長,2019年以來迎來爆發式增長。2020年7月1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交通運輸部等十三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該文件明確提出,發展基于新技術的“無人經濟”,支持建設無人配送等技術應用基礎設施。此舉更加肯定了“無人經濟”的作用,傳統產業向智能化轉型,將進一步推動物流無人機產業快速發展。
我國無人機物流自2015年啟動試點項目,法規和管理制度日益健全、低空空域改革穩步推進、產業試點運營場景逐漸豐富,實現了從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到逐漸同步發展、力爭領先的發展局面。順豐、京東、迅蟻、億航等公司相繼開展無人機研發和物流配送應用試點,并探索城市、農村等多場景下物流配送降本增效模式。我國無人機物流試點運營進展見表3,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相關試點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2015年至2018年,順豐無人機物流試點累計飛行2.65萬架次、1.1萬小時、31.7萬千米,運輸貨物15.3萬件,共計866噸。京東無人機物流試點體現出“零差錯”,完成常態化飛行1.35萬架次、4173小時、7.7萬千米,配送快件78.6噸。

表3 中國無人機物流試點運營進展。
盡管已取得不錯的試點運營成績,但我國物流無人機產業仍受政策、標準、安全性、場景復雜度、產品技術、產品性能等因素制約,影響了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試點場景不夠豐富,試點經驗推廣力度不強;
第二,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低空綜合保障能力不強;
第三,安全措施水平不高,運行安全風險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研究我國物流無人機產業發展現狀和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意義。
我國通過深化落實通航“放管服”改革,在政策驅動、行業推動和需求拉動下,物流無人機產業在低空空域開發、城市配送、農村配送等領域取得突破,呈現出不錯的發展局面。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我國無人機物流新業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尚存短板。
2020年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檢驗了我國無人機產業的發展成果,目前我國無人機物流新業態快速發展,未來市場空間巨大,相關單位應該抓住發展契機,推進無人機“社會治理+行業治理”模式創新發展。民航部門需積極推動無人機相關立法、總體規劃、政策、標準制定和完善,支持基于運行風險的無人機分類監管和服務體系全面發展。期待相關部門加快無人機應用試點推廣和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攻克更多技術難點,提高安全運行水平。各單位需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共筑良好的新型無人機生態系統,共同促進無人機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