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忠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大型養路機械運用檢修段,上海200439)
網絡版WD-320 型動力穩定車(簡稱“穩定車”)集機械、液壓、電氣、氣動、計算機自動控制于一體的自行式大型養路機械,通過其作業使道砟流動重新排列,互相填充達到密實,實現軌道在振動狀態下有控制的均勻下沉,迅速提高作業線路的橫向阻力和道床的整體穩定性,有效降低線路維修作業后列車限速運行的限定條件[1]。
我國1984 年首次引進奧地利PLASSER 公司生產的DGS-62 型動力穩定車,1996 年國產化的WD-320 動力穩定車通過工業性考核開始組織生產,并替代進口車。但在多年實際的生產和運用實踐中,傳統的WD-320 軌道動力穩定車電氣系統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系統調試維護麻煩、抗干擾能力差以及現場使用時常反映系統上位機下位機通信不好、系統死機等。因此,搭建一套新的可靠高效系統,是動力穩定車電氣系統開發所面臨的緊迫要求[2]。
隨著鐵路局集團公司對控制網絡的開放性、性價比等要求的提高及基于網絡的遠程診斷與維護等新需求的提出,各種通信網絡類型在車載控制系統中得到了應用。就目前大型養路機械車載通信網絡應用情況而言,相應存在不同類型網絡的實用產品:如IEC TCN、ARCNET、Lonworks 和CAN 等。由于CAN總線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實時性和靈活性等優點,在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方興未艾。大型養路機械網絡控制平臺采用了CAN總線做為其車載控制網絡,隨著我國鐵路尤其是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對鐵路的養護越來越重要,網絡版動力穩定車的運用也越來越多,伴隨產生了較多新的運用故障,構成安全風險[3]。
2021 年2 月,某鐵路局集團有限公司穩定車在運行途中突發故障,輔助驅動意外掛擋導致二軸輪對擦傷,存在重大行車安全隱患。穩定車機組出車前檢查發現司機室兩端B5、B11 面板各鎖定指示燈顯異常、網絡系統紊亂,決定在運行途中不作動力。當日區間內運行時,司機突然聽到異響,立即要求停車。設置防護后,檢查發現輔助驅動一、二軸均處在掛擋位,判定異響為驅動馬達反轉所致,反復切換作業電開關后,一軸成功脫擋,但二軸始終無法脫擋,嘗試借助外力脫擋未果后,對二軸液壓驅動馬達進行拆卸,馬達脫開后,二軸得以脫擋。整組大機以5km/h速度試拉,仍然聽到異響,再次停車檢查,發現輔驅二軸車輪緣踏面嚴重擦傷,遂以限速10km/h 向前方登記站運行。到達后,機組人員將二軸齒輪油放出,未發現碎齒等異物,隨后用砂輪機將輪對擦傷處進行了打磨處理,使用鋼絲繩對輔驅氣缸進行捆扎。
通過現場調查,初步判斷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輔驅脫掛擋異常。檢查發現穩定車輔驅二軸氣缸掛擋端風管在無作業電時大量排風,與機組前期反映情況相符,輔驅脫掛擋原理如下:
(1)作業驅動軸脫掛控制
穩定車網絡控制系統作業驅動軸包括輔驅1(前轉向架作業驅動一號軸)、輔驅2(前轉向架作業驅動二號軸)與主驅(后轉向架作業驅動軸)。作業驅動軸掛擋閥控制原理見圖1 所示,前轉向架輔助驅動1、2 軸掛擋閥由作業電(2 號線)直接控制,當作業電打開,2 號線得電,直接驅動輔驅1、2 軸掛擋,無其它控制邏輯;后轉向架驅動軸由J18.1 控制,控制邏輯為J18.1=1,作業電打開后,J18.1 直接輸出DC24V 驅動后轉向架驅動軸掛擋,無其它控制邏輯;當關斷作業電源開關,2 號線與J18 模塊現場電源失電,作業驅動軸電磁閥失電,實現脫擋控制。

圖1 作業驅動閥控制原理
(2)作業驅動軸脫掛狀態監視
穩定車網絡控制系統作業驅動軸脫掛狀態監測原理見圖2所示,作業驅動軸脫掛狀態由J9.3~J9.8 采集,通過CAN 總線發送至顯示器進行狀態顯示(綠燈:脫擋;紅燈:掛擋;灰燈:錯誤狀態),用于行車及作業人員實時監視作業軸狀態。
(3)作業驅動軸——高速走行安全聯鎖
如圖2 作業驅動軸監視原理所示,任一驅動軸處于掛擋狀態(G42G7G5 任一信號為低),G4 信號為低電平;由圖3 高速走行安全聯鎖原理可知,當G4 為低時,延時4 秒輸出低電平信號G26,切斷高速走行控制回路,封鎖牽引,即任一作業驅動軸處于掛擋狀態不允許進行高速走行。

圖2 作業驅動軸脫掛狀態監測原理

圖3 高速走行安全聯鎖
綜上所述,可知輔驅脫掛擋僅與作業電QL36(見圖1)、氣動換向閥5(見圖4)以及執行機構氣缸、導向桿、掛擋桿等(見圖5)相關聯,與網絡程序、應急系統均無關。

圖4 輔助脫掛擋氣動原理圖
進一步檢查發現:作業電得失電情況正常,線路緊固良好,且運行途中QL36 不可能常產生;二軸執行機構氣缸活塞桿、導向桿、掛擋桿表面臟污,滑移塊內孔堵塞且無間隙(上、下部軸向間隙應為0.1-0.2mm),故其脫掛動作不流暢,一軸則較好;氣動換向閥內部彈簧卡滯,手動通閥時復位緩慢,判斷換向閥作用不良為故障產生的直接原因。更換氣動換向閥后,輔驅一、二軸試動作正常,但二軸脫掛接近開關無作用,拆檢發現開關內部底座脫焊(見圖6),更換開關后恢復。

圖5 輔驅軸脫掛執行機構

圖6 接近開關
二是網絡通訊故障。檢查發現司機室兩端B5、B11 面板各鎖定指示燈顯異常(見圖7、8)、網絡系統紊亂,共十一個模塊無法正常下載程序(見圖9)。

圖7 B11 箱DM 顯示

圖8 B5 箱DM 顯示

圖9 模塊故障診斷主界面
網絡系統基本原理如下:穩定車網絡控制系統包括控制箱、接線箱、配電箱和系統模塊。模塊與模塊之間通過CAN 總線連接構成整車網絡:DO 模塊主要控制閥線圈、繼電器、燈等的開通或關斷,并將數字量發送至網絡上以供其它模塊使用;DI 模塊主要用于采集限位開關、壓力開關、接近開關、行程開關等輸出的數字量信號,并將采集到的信號處理后通過CAN 總線發送到網絡上以供其它模塊使用;AI 模塊主要用于采集線性傳感器,儀表和電子擺等的模擬量反饋信號。

圖10 網絡系統基本原理框架圖
環車檢查整車模塊,檢查模塊狀態指示燈,實測通路電阻均為120Ω,利用終端電阻分段下載,最終判定J20、P15 模塊故障:拆卸時發現J20 模塊CAN 通訊接頭、插座內部有水跡,J20 模塊位于穩定裝置正上方橫梁內側,位置隱蔽,受振動影響較大,通訊接頭松動后,雨水流入,致使模塊損壞,更換模塊處理;P15 模塊通訊接頭松動,重新緊固并載入程序后恢復。
通過對此次穩定車運行途中輔驅掛擋故障進行深入調查,反映出專業管理、標準化作業執行、設備故障信息溝通協調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
機組個別人員人為誤操作,錯將作業電開關打開,導致輔助軸自動掛擋,造成輪對擦傷,這是本次故障的直接原因。
網絡系統通訊故障懸而未決,車載鎖閉信號監控系統完全失效,司機室兩端B5、B11 面板各裝置鎖定指示燈顯異常,機組人員無法有效識別輔驅的閉合、脫開信號,這是本次故障的重要原因。
4.2.1 機組早期即發現網絡系統通訊故障,B5、B11 面板各裝置鎖定指示燈顯異常。機組將故障情況匯報設備主任、技術員,并在其遠程指導下嘗試修復,未果。
4.2.2 機組人員對各部件鎖定、捆扎情況進行檢查,并用攝像手電進行拍攝,共計拍攝照片19 張。因網絡系統通訊故障,其中所攝照片“B5 箱界面驅動(主驅、輔驅1/2 軸)掛擋指示燈顯示錯誤”。當晚穩定車運行途中,機組人員誤將作業電開關打開,輔助一、二軸得電掛擋,然而司機室兩端B5 和B11 面板主驅、輔1、輔2 顯示錯誤,失去指示意義,機組人員無法第一時間發現異常。

圖11 B5 箱界面驅動(主驅、輔驅1/2 軸)掛擋指示燈顯示錯誤
4.3.1 現場技術力量有限,主要精力投放于高鐵新線高精度搗固、搗穩車與搗固車等主力車型設備的管用修上,對于穩定車、配碴車等車型關注較少,尤其是對網絡車不熟悉、缺乏經驗,這是本次故障的次要原因。
4.3.2 機組檢修保養不當,未定期緊固模塊接頭,致使問題擴大化,這同樣是本次故障的次要原因之一。
5.1 網絡版WD-320 車作業電開關處安裝磁性防護罩。
5.2 梳理網絡版大機常用備件,機組應常備CAN 網絡通訊線、網關模塊、DI、DO、AI、終端電阻、網絡接頭專用扭矩扳手等,便于第一時間判斷、解決問題。
5.3 聯合主機生產企業。一是修訂網絡版大機日常檢修保養辦法,指導機組科學、有針對性地保養作業;二是摸索CAN 線纜等部件的壽命管理,在年修環節將修理質量提高,防患于未然;三是立即組織專業工程師開展巡檢,選派技術人員參加,對在用網絡車設備情況進行一次摸底排查。
5.4 技術創新保安全。梳理網絡版08-32、09-32、WD-320、DWL-48 車作業軸正常與應急脫掛原理,排查風險點,視需要對部分車型加裝作業軸空擋機械鎖定機構。
通過對網絡版WD-320 型動力穩定車經典故障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
6.1 主機生產企業應扎實推進質量問題整改,牢牢樹立安全質量意識,充分考慮運用環境,從設計制造源頭提高大型養路機械的可靠性和設備安全保障水平。
6.2 運用單位應積極探索網絡車檢修與運用經驗,進一步細化完善檢修工藝及作業指導書,堅持標準化作業,加強作業過程安全卡控,強化設備狀態檢查確認和運行值守,不斷提升大型養路機械的設備安全管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