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伯韓
世上有沒有一個孤獨的人,完全不和別的人發生關系,他還可以生活下去呢?
英國著名小說《魯濱孫漂流記》里,主人公魯濱孫是一個航海家,他在海船中遇著大風,船身沉沒,同船的都葬到水里去,他獨自泅水到了島上,一個人生活。我們可不可以根據魯濱孫的故事,就說一個人只要自己高興,盡可以和隨便什么人都不發生關系,過他一個人的清靜日子呢?這是不可以的。因為從魯濱孫的故事,我們不能證明魯濱孫是一個完全孤獨的人。
魯濱孫在孤島上所利用的糧食、工具等,都是別人做的——魯濱孫過去是在海船上做事,當然不會同時去打鐵種田的。有人要說,我們不妨再造一個新的魯濱孫,這個魯濱孫,我們不要他利用現成的糧食、工具和武器,讓他去過原始時代的野蠻生活。這樣,他準可以完全孤獨了。好!這個原始時代的魯濱孫就算制造出來,但以后的故事就很難寫下去。假使有獅子、虎、豹來了,魯濱孫是抵抗還是逃跑呢?要抵抗,就應當有尖銳的牙齒和腳爪,再加幾十倍的體力;要逃跑,就應當跑得特別快,應當會下水,或者會上樹。而且,魯濱孫應該是毛深皮厚,才可以抵御風寒暑濕的侵害。甚至他的肚腸,他的口味,都和野獸一樣,能適應生東西。魯濱孫把所有的時間,所有的精力,都用到找尋食物方面。僅僅維持得了生命,他沒有多余的力量去發明工具。這樣,魯濱孫就完全回到了野獸的時代。
魯濱孫一離開野獸的時代,就不能孤獨地生活了。為抵御猛獸的侵害、解決食物的問題,原始的野蠻人不得不成群結隊地過日子。野蠻人的身體雖然具備了和野獸不同的手和腦,但是想要運用手和腦來制造石刀、石斧等工具,他們不得不聯合幾十、百把人一起做,共同生活,使得在尋找食物以外,還剩出一點力量來。有了工具,又需要大家一同去做事,比方打獵、采集果實等,男女老少,各人按照各人的能力,擔任一部分工作,只有像這樣集合多數人的力量,才能夠擴大生產力。
現在澳洲、美洲等地方的土著人,有些極其野蠻的,他們都成群結隊地生活,從沒有孤孤單單地做工作的。做過工作之后,他們把大群分散,分成許多小隊,各自回去,也不會一個人行動。如果有人遭到團體的驅逐,等于宣布了死刑。可見他們野蠻人,比文明人更不能脫離團體生活。
魯濱孫的故事是從文明人的頭腦里產生出來的。文明人為什么會想出一個人孤獨地生活著的故事呢?因為文明時代,人和人的關系,比野蠻時代復雜得多,不容易看出來。
人生在世,少不了穿、吃、用。一個人穿的吃的用的,不能都歸一個人弄。不管是野蠻人也好,文明人也好,單單一個人總活不來。只有結成一伙,大家去生產穿的吃的用的,大家才能活命。不管是大家一塊兒弄,一塊兒吃也好,或是各人在各人的地方弄,我替你生產谷子,你替我生產布匹也好,總而言之,各人做的都是公眾的一部分工作,換句話說,就是社會的生產。人們參加這種社會的生產,是為著要活命。人們既然在社會的生產當中,就會直接或間接地發生關系。這種種關系,都叫作生產關系。加入了這種生產關系的一切個人,構成了一個總體,這就是所謂社會。
人類是社會的動物。隨便什么人,從生到死,沒有一天可以脫離社會關系。因此,就是到海中孤島上去當魯濱孫,也不能成為一個真正孤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