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威
VOL.450?2021.5上
德國前總統赫爾佐格曾說,“為保持經濟競爭力,德國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師。”一流的產品需要一流的技工來制造,再先進的科研成果,沒有技工的工藝化操作,也很難變成有競爭力的產品。
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乘勢而上的中國,如今在各地區、各行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大學生好找,好技工難求”的“技工荒”。各地職業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培養的不合適、合適的難培養”現象普遍,其中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人機互動這些未來行業尤甚,中國經濟區域發展差異化顯著,也勢必影響技工的具體需求。
浙江省慈溪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環杭州灣地區滬、杭、甬三大都市經濟金三角的中心,“十四五”期間提出完善現代職業教育治理體系這一目標,通過實施校園數字化、教師專業化、管理現代化等“八大提升工程”,全面提高職業學校辦學能力,以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來培養“適”于地方各行業、企業的高質量技能型人才,助推區域經濟騰飛。
山西省呂梁市為實現地方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迫切需要一支與之相“適”的勞動者大軍,開展泛在的技能培訓,推行人人考證,實現人人持證,持續為勞動力賦能,逐步形成技能社會,進一步提升從業者與崗位的技能匹配度,提高就業品質,進而促進就業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強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身處國內智造業最前沿、面對人才競爭形勢最激烈的廣東省佛山市,能否實現破解人才發展瓶頸、實現機器換人提速工業發展,能否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關鍵在于如何做好引才、用才、聚才。這就要求有更高質量的職業教育為其提供更“適”合的高級對口技工,樹立“慢進步也是退步”的理念,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放眼當下,展望未來,中國的職業教育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為此,要做好現代職業教育“適”的定位,有針對性地解決當今中國技術工人缺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