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伽妮
摘 要: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回顧一百年來中國音樂歷史上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紅色經典歌曲,既觀照藝術本體,也觀照歷史背景,通過這些代表了人民情感、思想與意志的歌曲,不僅可以體察社會風俗、思想潮流和百姓生活,還可以感悟中國共產黨一百年走過的不平凡道路。
關鍵詞:紅色歌曲;中國共產黨;經典民歌
紅色音樂在中國現代音樂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引導音樂文化的主流,是受眾最多、傳播最廣、影響最深、與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關系最密切的一種音樂類型。在諸多紅色音樂種類中,紅色歌曲是主體,也是最讓普羅大眾熟悉的一部分。紅色歌曲誕生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之中,“紅”代表的是一路傳承下來的堅定理想信念和精神,最早傳唱于紅軍革命根據地,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中國大地上產生了一批又一批紅色歌曲,它們扎根于人民,鼓舞著人民不斷前進。尋跡百年,回顧爬梳,那一個個飽含革命理想的優美旋律歷經了數代人的傳唱與傳承,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也成為中國人永恒的歷史記憶。通過這些代表了人民情感、思想與意志的歌曲,不僅可以體察社會風俗、思想潮流和百姓生活,還可以感悟中國共產黨一百年走過的不平凡道路。
一、紅色經典歌曲的歷史梳理
百年來,中國經歷了風云激蕩,在歷史進程中產生了許多紅色歌曲。回顧紅色經典歌曲,就是回顧百年中國波瀾壯闊的發展史,就是解讀百年中國發展軌跡的參照系。
1917年,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使得中國一批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以俄為師”。于是他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確立了社會主義革命路線,推動著無產階級走向革命勝利。隨著工人階級隊伍的不斷壯大,中國共產黨成立,歌曲《北方吹來十月的風》正是對這段歷史的記載。此后,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了大規模的工人運動,彭湃創作的《赤潮曲》以及《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之歌》均是對工人運動的記述和對勞工力量的歌頌。1931年,在各革命根據地和紅軍不斷發展的形勢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了。《蘇區干部好作風》《當兵就要當紅軍》等歌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開始了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歷經11個省,最終到達陜北,《送郎當紅軍》《長征組歌》《情深誼長》《八月桂花遍地開》《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歌曲,則是對長征過程中發生的諸多感動人心的故事的記錄。
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謀已久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人民不畏犧牲、勇敢抗敵,與帝國主義展開了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在此期間,涌現出一大批反映抗日戰爭的歌曲,如《松花江上》《保衛盧溝橋》《大刀進行曲》《八路軍軍歌》《新四軍軍歌》《游擊隊歌》《在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延安頌》《團結就是力量》《南泥灣》《解放區的天》《東方紅》《慶祝勝利》等,其中大部分歌曲至今仍在傳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全國各族人民一心一意投入到新的國家的建設中。然而,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行動,經過中朝人民的抗戰,一直把美帝國主義打退到朝鮮半島的“三八線”以南,這一仗打出了中國人的志氣、豪氣與底氣,《我的祖國》《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英雄戰歌》等歌曲謳歌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偉大精神。在反映中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齊心協力建設偉大祖國的光輝歷程中,出現了諸如《歌唱祖國》《歌唱二郎山》《新疆好》《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讓我們蕩起雙槳》等各具特色的歌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改革開放正式開啟,各項建設蓬勃發展,國際影響力逐步提升。《在希望的田野上》《雙腳踏上幸福路》《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我的中國心》《亞洲雄風》等充滿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昂揚干勁的歌曲應運而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階段。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的奮斗目標,全國上下開展了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了“一帶一路”建設,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我國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均上了一個新臺階。近年來,諸如《不忘初心》《走向復興》《一個都不能少》《是你,一直想著我》等反映新時代精神風貌的優秀歌曲大量涌現。
回顧這一百年,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的奮斗史,百年中國的紅色歌曲就是記錄廣大勞動人民和無數共產黨員艱苦奮斗、推翻積貧積弱的封建王朝、建設嶄新社會主義國家的生動史料。
二、代表性歌曲分析
不同的經典歌曲有著不同的時代烙印。即便是時過境遷,當我們吟唱這些作品時,仍然能從那激昂的旋律、樸實的歌詞、描寫的感人事跡和蘊含的深刻精神中感受到振奮人心的力量,感受到無數革命先烈對建設新中國的美好期盼和巨大付出。
(一)土地革命時期的《蘇區干部好作風》
中央蘇區時期,在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帶領下,興國縣長岡鄉的蘇維埃干部長年累月身背斗笠,腳穿草鞋,自帶飯包去辦公,風里來雨里去,奔波、深入到群眾之中。他們時時處處艱苦奮斗、廉潔奉公、不謀私利。他們不僅以身作則,還嚴于律己,提出了著名的“十帶頭”“四模范”,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擁戴。“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穿草鞋分田地,夜走山路打燈籠”的唱詞,正是對蘇區干部優良作風的真實寫照。
1933年11月,毛澤東在長岡鄉調查期間,得知貧農馬榮海家里不慎失火,鄉蘇維埃干部出工捐錢幫馬榮海老人蓋房。人們在一次又一次目睹蘇維埃干部的模范行動中,情不自禁地傳唱出了一首贊揚蘇維埃干部的山歌。后來塘石村女黨員鐘銀鳳整理編寫了這首《蘇區干部好作風》,并教群眾演唱,在廣大群眾中傳播開來。這首歌曲飽含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其核心和特征是中國共產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這也再一次證實了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干部廉潔奉公、艱苦奮斗精神的來源。蘇區干部的好作風是無數共產黨員和革命先烈高尚品德的集中體現,它不僅深刻影響了大批為革命事業無私無畏奉獻的優秀干部,也成為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作風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抗日戰爭時期的《東方紅》
民歌是勞動人民用于表達自己思想情感而集體創作的藝術形式。《東方紅》正是人民用以表達對領袖毛澤東主席、對中國共產黨感激之情的頌歌。1943年,李有源根據陜北民歌《騎白馬》改編新詞,此曲創編以后在內容、速度、節奏、潤腔等多個方面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并成為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經典作品。全曲采用F徵調式,2/4的節拍,旋律短小,中等速度。作品共有兩個樂句,旋律多采用音程大跳,包括四度、五度、八度,表達對毛澤東的贊美之情。歌詞簡單樸實,以“紅色太陽”比喻毛澤東的偉大功績,并從人民的角度進行歌頌。
作品概括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全國人民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進行的反帝、反封、反官僚的革命斗爭。“《東方紅》之所以具有恢弘壯闊的篇章架構和沉郁激蕩的敘事風貌,不僅源于它蘊涵了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近代革命音樂、舞蹈作品的累累碩果,同時亦源自它薈萃了從軍隊到地方16個專業文藝團體的數千名新中國優秀藝術家群體的珠璣精華。”[1]《東方紅》唱出了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生動形象地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征程,展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人民奮發圖強、決心戰勝一切困難的堅強意志。
(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社會主義好》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剛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東北重工業基地興起。在此歷史語境下,《社會主義好》成了當時最流行的紅色歌曲。該曲由霍希揚作詞、李煥之作曲,歌詞鏗鏘、旋律激昂、語言樸實,表達了新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的繁榮景象,也反映了全國人民跟著共產黨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決心與共同心愿。在旋律上,歌曲采用易于上口、具有民族音樂風格的曲調。在結構上,它采用四段歌詞一段曲調的分節歌,采用二部輪唱法,使音樂的情緒更趨熱烈、飽滿、奔放和自信,從而表達群眾奮發圖強的精神及對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作曲家李煥之后來深有感觸地回顧說:“我們歌曲作家必須要求自己在思想上品質上成為人民群眾中的先進分子,……而且要走在時代的前鋒。”那一批作曲家正是目睹了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過程,進而有感而發進行了歌曲的創作。“社會主義好”“共產黨好”“社會主義社會一定勝利”“共產主義社會一定來到”等歌詞反復出現,鮮明地體現了這個時代紅色歌曲的主旋律及人民大眾的精神訴求。周恩來曾多次帶領人民群眾引吭高唱,盡情抒發建設社會主義的高漲情緒。此歌曾被選為15首革命歌曲之一,收入《革命歌曲大家唱》,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
從歌曲的創作基調看,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一五”“二五”計劃的建設成就使人們確信社會主義建設能夠實現“超英趕美”的目標。正是這種樸實、真摯的想法,使身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人民發自內心地認為社會主義好,而這首歌也恰恰反映了經歷了曲折和坎坷后的人民大眾的愛國情感。直至今日,我們再次唱起這首歌,還能真切地感受到這種濃厚的情感。
(四)新時代的《不忘初心》
2016年,為舉辦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詞作家朱海和作曲家舒楠創作了這首《不忘初心》。在創作過程中,朱海認為:“生活有兩重含義,一是要從革命文化里尋找精氣神,二是要向當下生活汲取營養和情懷。”[2]于是,他踏遍中國革命根據地的各個角落,尋找靈感。曲調悠揚、歌詞暖心,不禁讓人回想起紅軍長征那段艱苦歲月,訴說祖國與人民深厚的感情。《不忘初心》的旋律并沒有采用傳統民歌方式,而是采用通俗唱法和易懂的語言風格,這不僅受到了廣大年輕人的喜愛,而且使歌曲在群眾中廣為流傳。
歌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萬水千山,最美中國道路”開門見山,點出主題,牢牢地把握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從何而來,為什么出發。“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表明了黨要牢記人民群眾的恩情,黨的根基在于人民,黨的力量在于人民。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是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幸福的黨。百年征程波瀾壯闊。“《不忘初心》在第四批‘中國夢主題創作歌曲中排名第一,僅中央電視臺就播放超過1000次,成為2016年全國所有電臺歌曲點播率最高的一首歌。”[3]歌頌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戰勝艱難險阻、煥發蓬勃生機,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富強,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奮進的奮斗歷程。
百年傳承的經典紅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偉大革命的鮮活記錄,勾勒出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精神力量。這種力量,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仍不可或缺,這不僅是黨和人民所需要的,也是紅色歌曲本身所蘊含的藝術魅力與革命精神的體現。
三、紅色經典歌曲與中國共產黨的互動關系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開辟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取得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數以萬計的紅色歌曲正是從中孕育、發展、傳播,成為共產黨人革命斗爭中的精神號角,應該說,紅色歌曲的創作與中國共產黨的發展一直存在某種互動關系。
(一)紅色經典歌曲記錄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進程
1915年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掀起了著名的新文化運動,初步完成了對廣大群眾的文化啟蒙與思想解放,這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社會變革也產生了重大影響。“相伴這一民族解放斗爭的偉大進程和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革,其間幾乎所有重大的政治事件,音樂領域都具有敏銳、及時的反映,而反映最直接最鮮明的正是最廣大的勞苦人民的歌聲。”[4]1921年反映我國工人革命的紅色歌曲誕生,記錄了中國工農運動的開始。例如在安源工人運動中產生了《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之歌》《工農聯盟歌》等歌曲,在斗爭勝利后又出現了《勞工記》等一系列敘事性歌曲,這些作品不僅呈現了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大大小小的工人運動,更深刻地反映了時代最尖銳的階級矛盾,這也是歌曲的核心功能之一。
(二)中國共產黨推動了紅色經典歌曲的發展
中央蘇區時期我黨的主要任務是開展武裝斗爭、開辟革命根據地,“造成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偉大的革命陣地,借以反對利用城市進攻農村區域的兇惡敵人,借以在長期戰斗中逐步地爭取革命勝利”[5]蘇區音樂文化反映了這一部分內容。黨的領導人的重視,使得根據地人民群眾掀起了紅色歌謠運動。為配合宣傳土地革命,當年在閩西特委擔任宣傳委員的鄧子恢成為“山歌部長”,唱山歌成為他發動群眾、宣傳革命的最好方式,為建設革命根據地做出了突出貢獻。直到196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子恢回閩西老家做調查研究,多次帶領中央農村工作部調查組,被家鄉人民稱為“農民知己”。不得不說,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干部的積極參與,紅色歌曲在人民大眾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任弼時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中的重要成員。長征時期,任弼時在觀看完紅四方面軍的指導工作后,“將紅二方面軍宣傳隊擴充至57人,編為三個分隊:戲劇隊、音樂隊和舞蹈隊”[6]。正是有了這些領導人的親力親為,紅軍文藝宣傳工作逐漸成為革命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鼓舞力量,推動了紅色歌曲的創作與發展。
(三)中國共產黨的文藝政策為紅色歌曲的發展奠定基礎
1929年12月古田會議提出“政治部負責征集并編制表現各種群眾情緒的革命歌謠”,政策的支持使得大量的紅色歌曲保留了下來,比如閩西客家山歌《風吹竹葉》、江西民歌《送郎當紅軍》《當兵就要當紅軍》、興國山歌《哎呀嘞》、紅軍軍歌《四次反“圍剿”勝利歌》等等。在蘇區文化建設中,高爾基戲劇學校領導者瞿秋白頒布了《高爾基戲劇學校簡章》《蘇維埃劇團組織法》等,使得蘇區文藝活動更加具有組織性、群眾性和革命性。
延安時期的紅色歌曲是革命文藝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時期,為了能使歌曲更好地服務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需要,大量的文藝工作者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引領下,創作了一大批紅色歌曲,反映了當時鮮明的時代特點。1941年,中國共產黨在《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中提出:“尊重知識分子,提倡科學知識和文藝運動,歡迎科學藝術人才。”[7]延安文藝座談會后,新思想指引著新創作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些歌曲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社會生活,描述了陜北人民與中國共產黨的魚水情深。例如《橫山里下來些游擊隊》《東方紅》等,直接描述了陜北民眾質樸醇厚的生活形象。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文藝工作指明前進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地闡述了如何在新時代做好黨和人民的文藝事業這一論題,為新時代文藝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學指引。此后,《我們的中國夢》《再一次出發》《和祖國在一起》等一大批優秀作品不斷出現,在群眾中廣為傳唱。
(四)紅色歌曲在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宣傳中起了重要作用
“擴紅”運動中,紅軍依靠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山歌來傳播政策。興國山歌為文藝宣傳、革命斗爭帶來了巨大的力量。興國人民創作了許多歌頌黨、歌頌紅軍的歌曲,為革命宣傳。
長征時期,紅軍在頻繁和激烈的戰斗中,編唱了許多紅色歌曲,這些既成為激勵紅軍將士沖破難關、奪取勝利的內驅力,也記錄下了中國工農紅軍一往無前、堅韌不拔、團結奮戰的長征精神。
四、結 語
縱觀百年,中國共產黨的文藝思想為這一首首膾炙人口的紅色歌曲提供了豐富的時代內涵。這些經典紅歌不僅反映出新中國音樂家們在黨的指引下奏響時代強音,而且是以藝術的形式建構出黨如何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的偉大征程。
(中央民族樂團)
參考文獻
[1] 李可.東方紅[J].舞蹈,2009(10):26-27.
[2] 王瑨.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訪歌曲《不忘初心》詞作者朱海[EB/OL].人民日報,2017-11-09.
[3] 李月紅.《不忘初心》,為中國夢歌唱[EB/OL].浙江日報,2017-02-20.
[4] 余甲方.中國近代音樂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6] 孫國林.長征中的一支特殊部隊[J].黨史縱橫,2008(03):22-25.
[7] 胡欣婷.延安時期紅色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