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充閭

舟還長沙
郭六芳
儂家家住雨湖東,
十二珠簾夕照紅。
今日忽從江上望,
始知家在畫圖中。
【作者簡介】
郭六芳(生卒年不詳),清代女詞人,湖南湘潭人。著有《繡珠軒詩鈔》一卷。
詩人通過記述傍晚回家的觀感,闡明了“美的發現”和美學上的“心理距離”說。
家,每天都見得到,但對它的美的形象,從前卻未曾注意,更談不到欣賞。可是,一個偶然機會,卻突然發現,家原來竟然鑲嵌在畫圖里,融在自然的一片美妙無儔的形象之中。詩人形容為“十二珠簾”,以狀寫夕陽映照下屋宇的雋美。其實,并非由于家發生了什么變化,而是,美的形象本來就存在,只是過去沒有關注、未能發現罷了。
這就應了大畫家羅丹那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那么,女詩人的“發現美的眼睛”,又是怎樣獲得的呢?換言之,她何以能夠突然發現這一自然美呢?原來,她每天匆匆來去,并未著意、也沒有心思關注家所處的環境,而當她心境寧帖下來,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按照美學家所說的“拉開適當的心理距離”,亦即把“家”這個特定的對象,置于一定的時空條件下(“夕照紅”與“江上望”)來“靜觀”,這樣,就發現了原來所未曾留意的自然美:家,融在自然的一片美的形象里,如在畫圖之中。
這里談了兩個發現美的必要因素:一是主觀的心理條件——“心理距離”和“靜觀默察”;二是客觀的物的條件,那種“夕照紅”和“十二珠簾”的裝點,那種和諧、爛漫的自然景象。如果沒有前者,不能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整天陷于實際生活的思慮,終日被繁雜的事務所羈絆,難得有片刻消閑,那就無法使自己的心緒沉淀下來,專注于觀察、體驗,投入美的欣賞;而如缺乏后者,便無法在接觸具體事物過程中,受其作用、影響和刺激,產生愉悅、滿足等美好感覺,也無法營造出美麗、華嚴的意境與形象,更好地為人所感知。中國哲學家、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說得好:“我們心理上的空間意識的構成,是靠著感官經驗的媒介。我們從視覺、觸覺、動覺、體覺,都可以獲得空間意識。”這種空間意識,正是通過上述主客觀條件來體現的。
關于詩中的“雨湖”,從詩題中可知,地處長沙,那里今天還有雨湖公園;也有的選本題為“兩湖”,未知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