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韓善起 楊振宇 牛國梁

2021年,國網洛陽供電公司無人機班班長王祥正榮獲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勞動模范稱號。自1986年參加工作以來,他立足本崗、矢志不渝,先后帶領團隊研發免壓接續裝置、復合絕緣子測試裝置、基于無人機的絕緣子憎水性實驗新型裝置和高空智能消缺裝置等多項創新成果,用工匠之心開啟了洛陽輸電線路智能化運檢的新方向。

如果問王祥正大部分時間都在忙什么,他一定會手指身邊“形影不離”的無人機。
2008年,王祥正在湖南參加雪災搶險時首次“觸電”飛行器災情勘察后,便萌生了“讓無人機更好應用在高空電力作業”的想法。從當初的自己制作無人機到后來的改裝無人機,經過無數次摸索,王祥正打造出了高空異物帶電清除裝置,將無人機底部裝上承重架,架子最前端固定了一個旋轉刀頭,轉速可用遙控器遠程操控,最高達每分鐘3500轉,升空后,慢慢靠近被異物纏繞的高壓線,高速旋轉的刀頭能將纏在高壓線上的風箏線、塑料袋、布條等異物輕松切斷。這一發明讓常規的高空消缺作業變得簡單便捷,節省了寶貴的人力資源,把停電作業帶來的影響和人力高空作業帶來的風險降到了最低。
王祥正將無人機技術應用于輸電線路運檢,每年巡視線路鐵塔4000余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他帶領團隊連續24天穿梭于村鎮、山川,利用無人機對涉及民生的重要輸電線路開展精細化巡視,保障了人民群眾及重點醫療機構用電安全。
為了防范巡檢現場發生各類事故,王祥正帶領團隊編制了《智控運檢工作規章制度》《輸電線路無人機操作控制細則》等現場管理制度,制定了無人機巡檢作業十不準,設置分級飛行巡檢區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無人機巡檢操作技能標準,從作業現場管理、作業環境、作業流程、設備管理等方面作出嚴格規定,促進國網洛陽供電公司輸電線路無人機協同巡檢水平邁上新臺階。
2020年,國網洛陽供電公司針對輸電運維管理提出了“智慧線路建設”這一課題,并通過逐步完善實現了三維建模及無人機自主化巡檢的目標。
在課題研發過程中,王祥正按照國家民航總局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無人機巡檢作業安全規程的相關要求,研判分析洛陽無人機巡檢作業實際情況以及洛陽地區輸電線路的地域特點,在無人機具體操作層面編制了一系列現場管理制度,進一步強化了無人機巡檢制度建設。
現如今,“智慧線路”成效顯現,國網洛陽供電公司現有多旋翼無人機26架,平均百公里線路0.95架,所轄9個縣公司共有22架,已取得AOPA無人機駕駛證47人。已先后部署了348臺圖像、視頻監測裝置等設備,利用圖像智能識別技術,監控設備缺陷及通道隱患;探索安裝27臺線路分布式故障監測裝置,初步實現對線路故障的準確定位;應用雷電定位預警系統,實現對桿塔雷擊風險的評估與預警等,通過感知層建設,實現輸電線路異常預警精細化。
要讓人才等設備,絕不讓設備等人才。2016年王祥正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時,王祥正就給自己定下“勞模領跑,團隊創新”的目標。在他帶領下,工作室跨班組建立柔性創新工作團隊,現在已經形成了階梯狀的人才隊伍結構。近兩年,工作室擁有授權專利7項,在科技期刊發表論文8篇,完成技術革新十余項,11項創新成果分別在河南省質量協會、洛陽市質量協會、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獲獎,針對生產實際的QC創新成果三項獲得河南省質量協會一等獎,破解了許多長期困擾生產的難題。
“申請空域不能忘,合規辦票放心上。等待搜星莫心急,指南校準須牢記。起飛動作要果斷,離地三米遙桿測。直線耐張UZ飛,目標距離定位準。光圈焦距要選對,逆光順光方法會。背景單調辨識易,三個三十拍照細。線路上方要避開,導線相間不能來。返航高度提前定,低電保護要留意。降落動作要平穩,關機順序勿記混。”為了讓年輕骨干們迅速牢記專業技術關鍵點,王祥正自創打油詩,讓無人機巡檢的安全要求、技術標準朗朗上口,也讓看似復雜的工作瞬間變得簡單易學起來。
“王師傅,這是我的拜師帖,請您喝拜師茶。”2021年3月,王祥正鄭重接過楊明坤遞上的拜師帖,并回贈了《學藝日志》以示鼓勵,而這名與他簽訂了師徒合同的楊明坤“身份特殊”,就職于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技能培訓中心,這是王祥正“導師帶徒”生涯中首次接收教師級學徒。他粗略估計,平均一年下來參與省內外專業課時培訓超過400個課時,也就是說,他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講授專業知識、培育專業人才。
“打造一個團結創新的團隊,錘煉一批技術全面的人才,創造一批先進突出的成果。”面對今后的工作目標,王祥正道出了全新愿景。

王祥正(右一)為同事講解無人機操控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