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處理好四個關系
處理好農產品品牌與農產品商標的關系。打造農產品品牌,需要對農產品屬區的自然資源、歷史人文進行挖掘,依托農產品品質認證、地理標識和區域公共品牌提升品牌價值。而農產品商標只是農產品品牌建設的部分內容。“品牌”和“商標”都需要塑造形象并賦予內涵、提升商譽,但商標更注重營銷體系的建立,提高消費者影響力。
處理好農產品品牌與營銷體系建設的關系。營銷體系是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紐帶和橋梁。消費者是通過營銷體系了解農產品的質量和品牌,產品生產者是通過營銷體系推銷、宣傳產品的特點和優勢。沒有廣大消費者對產品的了解,就不可能形成知名品牌,即使已形成知名品牌,如果營銷體系建設跟不上,品牌生命力也不會持久。
要處理好農產品品牌與生產成本的關系。發展品牌農業必將帶來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上升,如果產品提價帶來銷量下滑甚至企業效益下降,則品牌就難以持續發展。我國糧、棉、油、糖和部分畜產品生產成本較高,在國際市場上不具有競爭力,一些商家側重于將品牌定位在高端領域,認為只有高端的品牌才是品牌,其實中低端品牌也有自身發展的優勢,有其特定消費群體,關鍵是要找準市場需求,通過降低生產成本來提升競爭力。
要處理好農產品品牌與監管的關系。農產品品牌與工業品牌不同,政府在農產品品牌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一,政府需推動農產品差異化發展,加強農產品歸屬管理,強化對農產品品牌推介、評選、推優等活動,鼓勵農業企業做好質量、做大品牌。開展農產品品牌征集、審核推薦、品牌評價,以及品牌培育和保護制度。第二,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和管理,要充分發揮其職能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快農產品品牌誠信體系建設。
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發展品牌農業,從政策方面來說,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立足資源優勢,搞好品牌農業規劃,圍繞區域優勢主導品種和產業,制定品牌農業發展規劃。挖掘和整合農業優勢資源,大力培育區域公用品牌,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優勢農產品知名品牌。
2.完善標準體系建設,強化全程質量監管質量是品牌的生命,標準化是品牌化的基礎。各地農業主管部門應圍繞主導產業的發展,完善標準體系建設,做到有標可依,有標必依;圍繞打造名牌,組織標準化生產技術和管理措施進行示范推廣,強化全程質量控制。
3.扶持龍頭企業,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培育一批懂農產品品牌和品牌經營的企業家,以及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扶持或引進一批具有開發、加工及市場開拓能力的龍頭企業,對當地特色農業進行深度開發,并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打造品牌農業的利益共同體。
4.加大政府支持,完善品牌發展政策,建立區域公共品牌建設與保護機制,加強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保護。建立有特色的區域品牌產地市場,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扶持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放寬金融信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