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生態環境正在遭受巨大破壞。其中,農藥對環境污染十分嚴重,因此,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農藥污染。本文分析了農藥環境污染的成因,環境污染的動態演變及其治理對策對改善農業環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過對農藥污染環境的現狀及問題進行深入探究,以了解農業環境污染的變遷。針對目前農業環境污染及其治理的現狀和污染的原因,提出改善農業環境污染的建議。
1農藥環境污染成因
1.1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淡薄
目前,中國農村地區耕作模式較為傳統,農藥使用十分普遍。加之農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導致新型農業生產技術應用程度較低,現有農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淡薄,不愿使用新型農業生產技術,大量使用農藥,嚴重污染了生態環境。
2農民用藥方面存在誤區
2.1購買便宜農藥
近年來許多農民經常使用農藥,甚至購買低成本、低效率、假冒偽劣的農藥,以節省農藥使用成本。這些農藥不僅會污染環境,還會對農民的健康造成傷害。
2.2“重治輕防”觀念嚴重
在噴施殺蟲劑時,很多農民“重治輕防”觀念嚴重。很多農民不重視或錯過了害蟲幼蟲的預防期,只注重害蟲成蟲的診治期,該時期防治難度加大,農民只好提高殺蟲劑使用濃度,才能消滅害蟲,但卻嚴重污染了環境。
2.3不合規配藥
在實際調查中發現,不合規配藥的現象比比皆是,如配藥時不參照說明書,隨意加大藥量,沒有專門盛放農藥的器具,隨意估計兌水量等。
2.4不科學用藥
調查中發現,不科學用藥主要體現在施藥的操作器具和方法上。很多農民使用的噴灑器具主要為壓縮式手動噴霧器、手動單管噴霧器和背負式手動噴霧器,這些器具不僅操作效率低,而且用水量大,大量藥液被噴灑到空中,嚴重污染了空氣,但真正作用在作物上的藥液只有20%。
3農藥環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3.1大力推廣生物農藥,促進綠色農業發展
生物農藥具有生態友好、使用安全、無藥害和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等優點,具有廣泛的適用性。與化學農藥相比,生物農藥對非目標生物的影響較小,解決了化學農藥對害蟲天敵的不良影響,達到生物防治害蟲的目的,有效減少農藥及殺蟲劑的使用量。使用農業生物防治措施對改善生態環境、有益微生物和害蟲天敵的繁殖也有很明顯的作用。中國已明確規定蔬菜、水果和其他國家管制的作物禁止中使用高毒農藥。隨著人們環境意識和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日益提高,使用生物農藥的農產品更容易被人們所青睞。生物防治措施還可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并確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如植物源農藥的開發和使用,農藥配方的變化及功效的提高對于減少環境污染至關重要。
3.2科學合理使用農藥
合理使用農藥的方法是在害蟲發生初期用藥,建議定期噴灑保護性殺菌劑。病害發生初期則根據病害種類采取對癥的治療性殺菌劑。例如,在配制藥液時建議農民采用二次稀釋法,先將農藥溶于少量水中,待均勻后再加滿水,這樣可使藥劑在水中溶解更均勻,效果更好。不要隨意增加或減少殺蟲劑的用量。根據病蟲害的發生方式、病蟲害的發生地點及農藥的特性,采用恰當的用藥方法噴灑農藥,噴涂前準備好防護裝置和噴頭,噴涂時應佩戴防護裝置,以防止液體接觸皮膚并進入人體,并且每天使用時間不得超過6 h。不要在中午或在高濕度和大風的條件下使用。涂抹后和用餐前,請用肥皂水徹底清洗手、臉和皮膚裸露區域。
3.3提高農民環境保護意識
3.3.1加強宣傳力度,宣傳手段多樣化
宣傳農村環保知識,增強宣傳效果,如通過故事、短劇、民間歌劇和其他形式,使農民逐步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使農民有意識、積極地參與環境保護和污染控制。
3.3.2加強培訓力度,培訓手段多樣化
加大基礎知識和技術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環境保護和控制污染的能力。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必須在不同的層次和目標上進行各種類型的人力培訓,要廣泛聽取農民對涉及環境權益的發展計劃和建設項目的意見和建議,尊重農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3.4改進施肥方法
考慮到目前由于施肥不當和過度施肥造成的土壤污染,專家們進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許多具體計劃。例如,過量使用氮肥會導致NO3污染。速效氮肥、硝化抑制劑和脲酶抑制劑可用于減少土壤中的NO3含量。可增加石灰和有機質肥料及調節土壤Eh的方法減少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和積累。此外,耕作、土壤置換可用于去除或稀釋土壤中的重金屬和其他有毒元素。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建議將淺層施肥改為深溝施肥和葉面施肥,以減少施肥次數。
(山東德州武城縣農業農村局祝春光,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