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策

張宇認真進行物證檢驗
今年42 歲的張宇是丹東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技術大隊副大隊長,警務技術一級主管、二級警督、副主任法醫師,是遼寧省刑事技術DNA特長專家,丹東市優秀共產黨員。2017 年,被公安部評為第七批全國公安機關青年人才,同年7 月被遼寧省公安廳授予全省優秀人民警察稱號。
從小,張宇就有一個警察夢。工作以后,張宇才發現,真實的工作和想象中的不一樣。一次,張宇接到了一項特殊的任務,一位獨居老人在家中死亡,報警人是他的鄰居。鄰居聞到走廊里有奇怪的味道,以為是煤氣泄漏,于是報警。民警確認,老人已經去世多日。
張宇趕到時,還沒進入現場就聞到了一股異味。他戴上口罩、手套,穿上隔離服,只身留在房間內。處理完現場,張宇已經筋疲力盡、疲憊不堪,回到家里食不下咽。張宇和他的同行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洗衣服”,因為有些時候就算戴了兩層手套,異味還是會殘留在身上,只有一遍一遍搓洗衣服,并將衣服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才會讓味道逐漸消散。
2018 年冬天,某派出所接到市民報案,說小區樓下有一個青年被人殺害。張宇接到任務到達現場,經過對尸體詳盡的檢驗后,確定死者是從高處墜落致死。既然是墜落死亡,那么是自殺還是被人推下樓?還是意外亡故?這些都不得而知。
民警挨家挨戶敲門調查,整棟樓只有一戶沒有開門,警方隨即鎖定了這一房間,聯系到了該戶房主,最后確認死者是房主的租戶,系外地來丹東務工人員。經過現場勘查,發現死者生前租住的房門鑰匙放在門口的鞋架上,推測該男子是想通過爬窗戶的方式進入房間,失手墜樓。事已至此,案件應告一段落。但死者家屬從外地趕到丹東,堅稱死者絕不會自己墜樓,一定是有人暗害。經過警方進一步偵查,張宇提供出死者的血液檢驗鑒定結果,證明該男子當夜有過吸食毒品行為。
在日常工作中,張宇處理得更多的是物證檢驗鑒定。通過現場提取物證,經過技術手段檢驗出人體所蘊含的遺傳信息,分析出在場人員的基因信息,從而為偵破案件提供技術支撐。在崗位上,張宇極少有準點下班的時候,加班加點已是家常便飯。越是節假日他就越忙碌,最長時曾連續兩個星期在單位工作,曾經一周7 天工作在7 個地方。
“每一份送檢的物證對我來說就是命令,如果無法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自己的心里就不踏實。”張宇說,自己每天和儀器“對話”,和海量的數據打交道,工作乏味而枯燥,但是當這些儀器和數字最終讓案件“開口說話”,讓犯罪嫌疑人伏法,還受害者公道時,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