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杏
歲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穩增長,在明年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不小的情況下,貨幣政策端已經迎來了全面降準和一年期LPR調降,專項債提前批亦確定明年財政前置,后續貨幣、財政政策有望繼續發力,A股行情并不悲觀。行業主題方面,科技成長仍有望成為主線但內部或有分化,消費板塊或從反彈逐步走向反轉,周期和金融地產或有階段性行情但高度有限。
本周披露了12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其中一年期LPR下調5bp。隨著今年以來社融增速下行,明年上半年實體經濟壓力較大,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后,貨幣政策出現積極變化。
LPR的下調類似于價格型工具,能夠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五年期LPR沒有調降可能是由于其與房貸利率水平緊密相關,如果下調五年期LPR,可能會釋放放開房地產的過強信號,有悖于房住不炒的基本方針,也容易擾亂市場預期。
但政策層面穩增長的目標非常清晰,地產政策也從極度嚴厲逐漸趨于正常化,存在邊際改善。從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大概率在10月份已經見底,意味著從2020年10月左右開始的信用收縮周期已經結束,在穩增長的要求下重回擴張周期。
目前,A股可能具備整體行情的基礎。明年一季度從經濟周期來看,可能是從衰退走向復蘇的切換點,因此,同步指標例如企業盈利、PMI、經濟增速等仍然存在壓力,而領先指標社融則不斷提升,并通過信用傳導到實體經濟,逐漸帶動經濟改善回升。線性外推對股票資產比較有利,與經濟關聯度較高的滬深300指數確定性較強,目前還處于這種切換周期的起點,適合做配置的時點。
附表2022年或值得重點關注的部分ETF一覽

具體到投資標的上,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交易便捷、費率低廉的ETF。跟蹤滬深300的場內ETF已有40只,大部分采用完全復制法,緊密跟蹤滬深300指數。12月首批4只指數增強ETF已發行上市,尤其300增強ETF備受市場關注,其發行規模18.9億元也位居首位。
此外,政策持續支持以“小高新”為代表的科技創新企業,宏觀環境進入“寬貨幣、穩信用”階段,明年市場風格或將進一步利于高景氣、高增長的科創、科技。在此背景下,通過科創創業ETF可以一鍵配置科創板和創業板的優質科技企業。
股市的行業可以分成幾個大的板塊,包括消費板塊、科技成長板塊、周期板塊和金融地產板塊。消費板塊里權重占比比較高的主要是食品飲料和醫藥這兩個大的行業。食品飲料估值在去年的提升是比較高的,盈利增速相對平穩,所以估值會有透支,明年可能還有一段時間估值消化過程。
明年,可能醫藥會比食品飲料表現更好。醫藥今年受到各種集采政策、創新藥臨床規范的政策,包括醫保談判等等事件的影響,在情緒上有一定的削弱,但是基本面受到沖擊的程度不大。像生物醫藥、醫療板塊,估值歷史分位都非常的低,甚至不到10%。所以在消費板塊里,醫藥明年的機會可能優于食品飲料。
消費板塊里還有養殖,關注度也很高。因為豬周期仍在下行的緣故,養殖板塊目前階段性的上漲還是反彈,反轉可能在明年二三季度到來。汽車方面,明年芯片供給釋放后,產能問題或將得到解決,可能會有一個正收益的預期。
科技成長板塊長期看好,但內部有分化。目前來說會更建議關注估值分位相對低的,像芯片、軍工行業。芯片的需求是爆炸式增長,手機需求、新能源車需求、物聯網需求、元宇宙需求等等,供給卻跟不上,導致產品不斷提價。
軍工則是進入武器列裝時代,武器裝備需求大幅提升,以至于生產廠家會提前收到大量預付款,以保障重大軍品的生產和采購能夠順利推進和完成,具備逆經濟周期特質。而像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新能源賽道,短期估值較高,可能會持續高位震蕩,但長期依然看好。
周期板塊中的鋼鐵煤炭,大的周期可能已經過去,像今年這種巨大的漲幅較難再出現,但是階段性的反彈仍存。如果以長期為目標,應該選擇碳中和政策下的新能源。但是對投資者來說,短期也需要一些對沖,比如說新能源目前估值太高,老能源又經歷了大幅調整,像鋼鐵煤炭也可以用來做好搭配。
最后是金融地產板塊,因為政策房住不炒和基本面新開工增速7月起下滑的原因,今年很長時間都并不看好。但是最近政策相對緩和,也可以適當關注。上下游的家電(消費)、建材(周期)不僅受益于地產邊際改善的預期,還受益于原材料價格平穩,成本端壓力緩解,因此或有更大的彈性。保險的負債端改善仍待觀察,轉型慣性或壓制險企2022年一季度表現。證券和銀行板塊估值仍處相對低位,基本面也相對較好,有望成為春季躁動旗手。
(文中所提基金僅作推薦,不成為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