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主持人:指數在連續調整后出現反彈,是企穩了嗎?
袁月:在前期上漲過程中,指數未能持續放量,更多還是存量博弈,又恰逢年底,機構喜歡躺平,所以輪動力度減弱,尤其是機構、基金主導的方向走弱是很正常的。對于投資而言,當前結構性市場中,更多要利用調整去尋找機會,而不是跟著恐慌。因為這是情緒所致,并不是個股因素。
就指數而言,目前處在周線級別的調整結構中,在連續調整后會有反彈出現,短期壓力就在3640點附近,由于調整時間尚未滿足,還需要震蕩調整。不過,指數整體處于調整尾聲階段,只看點位向下的空間也不大,并且在指數震蕩的過程中,先期調整到位的個股也未必會繼續跟隨指數。
主持人:在指數調整過程中,投資者重點要做什么?
袁月:雖然從指數上看,這次調整的空間不會比春節后和7月底那波大,但對于很多個股來說,也是一次中期安全邊際更高的機會,這時候要首選確定性最高的賽道,或者調倉換股到這些賽道中,因為一旦指數企穩反彈,這些板塊理論上仍會是資金的首選。之前兩次調整后的重點方向都在“滾雪球”中詳細梳理,近期也會按照這個原則繼續梳理。
主持人:新能源近期走勢最弱,對利好已經不反應了!
袁月:新能源除了綠電,整體走勢都很弱,這主要是受市場風格和情緒影響,與基本面無關,從行業發展和產業政策看都是加速的,中期邏輯毋庸置疑。比如光伏是產業鏈間博弈最大的,之前上游硅料漲價下游需求受影響,資金情緒低迷,現在硅料、硅片開始降價,當前硅料報價是24萬,但實際成交價已經有22萬~23萬,這種情況下又擔心下游因降價選擇觀望,或者還擔心明年上半年硅料降價幅度不會很大,需求未必會釋放。
聽起來都很有道理,影響短期走勢也能理解,但無論如何,硅料降價是趨勢,明年下半年降幅會更大,產業發展規劃更不可逆,所以下游的需求早晚都會補回來,雖遲但到,尤其是明年的需求會很好,如果因為這些所謂的“鬼故事”去否定光伏的需求甚至是發展,那確實不是投資認知的問題,而是對常識理解的偏差。
換個角度想,正是因為這種“鬼故事”和市場風格帶來了這些中期邏輯確定性很高個股的調整,短期確實有些煎熬,但中期看結果不會差。行業邏輯差轉好很難,或者需要更長時間。如果邏輯沒問題,只是估值貴,那通過調整就能解決,這是近期重點尋找的。類似鋰電、光伏等景氣度較高的賽道,等到估值調整到便宜的機會是不可能的,進入合理區間就要珍惜,選對了賽道是前提,之后就是用心態和倉位去應對,心態好或者倉位輕的投資者可以選左側,反之就等右側。這些都是在“滾雪球”中反復強調的。
主持人:明年新能源汽車還有超預期的機會嗎?
袁月: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大致會在320萬輛附近,對于明年的銷量,有機構預計在600萬輛以上,甚至有人喊出了700萬輛,至于能否實現還需跟蹤,這需要爆款車型的出現。比如現在30萬元以上和10萬元以下,電動車放量比較明顯,尤其是高端車型很多廠商都有爆款月銷在一萬以上的能力。A00級也就是低價車型主要是五菱miniev占據大頭。
考慮到中國市場情況,其實15萬左右才是銷售的主力車型,但目前新能源車在這個價格區間的表現并沒有那么亮眼,所以明年要重點關注這個價位的新品,如果有多個爆款,那對于新能源車的整體銷量還可以繼續給高預期,否則別說什么700萬輛,踏踏實實超過500萬輛就算完成任務。如果只按500萬輛看,對比今年大致有50%的增長,依舊屬于高增速,但預期差已經沒有了。
對于新能源車的兩大方向電動化和智能化來說,前者主要看鋰電池,明年的投資難度肯定會高于今年,除了電池、隔膜這種確定性最高的賽道,預期差主要來自技術變革,如之前說的磷酸錳鐵鋰、4680電池等,也許還會有新的出來。至于智能化,今年以來資金也進行了相對充分的挖掘,由于缺少絕對的核心標的,更多是波段為主,上漲除了需要催化劑,股價充分調整也是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