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大學因城市而生,城市因大學而盛,城市的發展離不開高等教育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近年來,青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等教育,堅持培育與引進并舉,大力支持在青高校建設發展,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不斷提升青島高等教育水平和規模。
截至2020年底,青島共有高等學校29所,其中本科層次高校16所,專科層次高校12所,開放大學1所,全日制在校生43.07萬人,2所高校入選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1所高校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8所高校進入山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2所高職院校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在青高校擁有全職兩院院士26人,外聘院士85人;現有進入ESI前1%的學科43個,國家重點學科1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21個。
為進一步壯大青島高等教育實力,提升高等教育對城市發展的支撐能力,近年來,青島市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大力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目前已經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研究院等21所引進的高等教育機構(不含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正式運行,引進集聚人才1287人,其中高層次人才753人;累計培養人才5330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1864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600人;創建科研平臺77個,孵化企業216家,年度營業額超過7.3億元;科研平臺面向社會提供服務2109次,累計共享實驗設施1864次??祻痛髮W(籌)獲得教育部批復并揭牌,校園一期工程將于今年年底交付,目前已與山東大學、首都醫科大學聯合招收了26名博士研究生。
青島市高度重視發揮高等教育的教學科研優勢,通過與在青高校整體共建、重點學科專業共建、組建產學研聯盟等方式,積極推動政、校、行、企等多方資源融合,積極探索建立多方協同的產學研合作新機制、新平臺,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對產業發展和城市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不斷推進校地深度融合,實現高校與城市融合共生。青島的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層次分明、類型豐富、特色各異、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態。
根據青島市十四五規劃,到十四五末,青島將力爭新增獨立法人高校5所、高校校區5所以上,普通高校(含校區)數量增至40所,在校生規模超過50萬人。
相關鏈接:搭建政產學研合作平臺,促進校地融合發展
近年來,青島市教育局深入挖掘高等教育的教學科研優勢,積極推動政、校、行、企等多方資源融合,積極探索建立多方協同的產學研合作新機制、新平臺,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對產業發展和城市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進一步推進校地深度融合,實現高校與城市融合共生。
集聚優勢資源,創建政產學研合作平臺。青島市教育局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在青高校服務我市產業發展重點學科(專業)建設實施方案》,堅持需求導向、服務產業,面向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青島市重點產業發展需求,遴選立項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等10個學科,圍繞產業急需人才引進培養、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產學研合作等方面進行重點建設。
發揮高等教育優勢,推動科技成果本地轉化。集聚在青高校與高等教育機構科研創新優勢,加強政、校、行、企協同創新,支持高校與各區市及園區合作共建成果孵化基地、技術轉移中心或產、教、研三位一體的大學科技園區,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優先在本地轉化。市教育局聯合相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投資機構舉辦產學研合作交流會、展示會、科創項目推介會等主題多樣、形式豐富的產學研對接活動,展示高校、科研院所科研項目成果,對接本地企業技術創新需求開展洽談,合作開展科研攻關,突破關鍵技術難題,實現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服務青島市產業發展。
精準對接產業,優化高校學科專業布局。近年來,為不斷強化人才鏈,補齊人才短板,市教育局積極引導高校對接我市重點產業開展人才培養。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高校對接海洋強國戰略和新舊動能轉換海洋攻勢等設立海洋學院;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濱海學院、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等對接青島市“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設立人工智能學院、工業互聯網學院等開展人才培養;濱海學院組建了10個產業學院。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推動在青高校積極對接現代海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醫養健康、文化創意、商務服務等產業急需。
大手拉小手,發揮高等教育對中小學的輻射帶動作用。青島市教育局創新開展了“結對高校、聯合育人”行動。通過組織高校、高等教育機構和中小學以“1+N”、“N+1”等方式開展結對共建,原則上每所高校都要結對至少一所普通高中、一所職業高中、一所初中、一所小學。在此基礎上,鼓勵各高校采取靈活方式,開展各種結對共建活動,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下一步,市教育局將在校地融合發展上進一步做大做深做實,賦能產業發展。一是圍繞提升高等教育規模實力方面,繼續引進符合青島需求的高水平大學來青落地共建;二是推動內涵發展方面,聯合近年來引進的高水平大學在青設立的科教機構,成立青島市高等教育機構合作發展聯盟,開展“區市行”活動,進一步發揮重點大學在青分支機構的人才和創新優勢,推動引進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與青島的需求深度融合。乘著青島市“項目落地年”的東風,城市與高校更加精彩的融合與互動還將在青島繼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