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28日,微博發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其營收為4.66億美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4.68億美元基本持平,這一數字超過了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4.37億~4.59億美元。其中,廣告營收為4.17億美元,已連續兩個季度環比增長20%以上,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
運營數據方面,微博未能將2020年第一季度的增長趨勢延續下來。截至2020年9月,微博的月活躍用戶數為5.11億,較2019年同期凈增約1 400萬,其中月活躍用戶數中約94%為移動端用戶;平均日活躍用戶數為2.24億,較2019年同期凈增約800萬。2020年,短視頻雙雄《抖音》和《快手》的月活躍用戶數都超了5億,這給微博帶來不小的挑戰。
回首2020年年初,疫情重挫了全球數字廣告市場,Twitter和微博第一季度營收或增速都迎來了不小的“滑坡”。相繼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預示著,它們的“吸金”能力正在回歸,可用戶增長后勁不足是它們不得不面對的新問題。
2020年第一季度,社交媒體平臺呈現著一種較為“矛盾”的現象,一面是流量在“瘋狂”增長,一面是營收并未出現與之相應的增幅。微博2020年第一季度月活躍用戶數同比增加了8 500萬,營收卻同比下降19%。
原因是什么呢?受未來不確定性的影響,企業投放廣告更看重短期轉化,寧可承擔過去幾倍的成本,也要“立竿見影”,比如說開始重視“成本相對較高”的電商平臺廣告投放。相比之下,更注重長期效果、短期轉化并不太明顯的社交媒體廣告,于特殊時期的“焦慮”心態影響下成為次要選項。還有一大部分企業,受到疫情的沖擊縮減了廣告支出,以“保命”為首要任務。
所以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狀態,疫情催熱了社交媒體平臺的用戶活躍度,數字廣告業務上卻呈現著截然相反的結果。
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后,企業廣告投放決策回歸理性,對長期價值的認可度回升,社交媒體平臺營收出現“U字形”曲線也就很好理解了。由此看來,在商業化上微博的至暗時刻似乎已經過去。
先從營收數據上來看,微博2020年第三季度凈營收為4.657億美元,這一數字與2019年同期的4.678億美元基本持平,環比上個季度的3.88億美元則上漲了20%,這也是2020年微博連續兩個季度環比20%以上的增長。從 2020年第四季度國內經濟的走勢來看,微博本季度營收也會延續前兩季度的節奏,相比第一季度的“波動”,整體應該是穩住了。
單看廣告和營銷營收,微博2020年第三季度實現了同比增長,微博廣告和營銷營收為4.167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的4.125億美元增長了1%,較上一季度的3.4億美元增長22%。我們知道,廣告和營銷營收一直是微博營收的主力軍,它趨穩的表現,給微博接下來發展帶來一定的想象空間。
根據Socialbakers發布的《2020年Q3社交媒體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社交媒體廣告支出呈現大幅增長趨勢,相比第二季度環比增長高達56.4%。
而秒針聯合其他機構發布的《2021中國數字營銷趨勢報告》也預計,2021年中國數字營銷預期增長率為20%,分資源類型的投放中,短視頻媒體和社交媒體位列第一陣營,加大短視頻和社交媒體投放的廣告主比例高達78%和75%。
毫無疑問,隨著企業對長線價值的關注回歸,社交媒體平臺廣告業務的吸引力開始重現。受整體大環境利好形勢的影響,微博2020年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還算不錯的財報,面向未來,微博如何表現,還要走一步看一步。只是,一系列數字預示著,至暗時刻總算是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