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曠
2017年,滴滴出行花費3億元收購一九付間接獲得了支付牌照,并計劃在未來服務于滴滴出行相關出行支付場景。2018年,滴滴出行小范圍試用了“信用付”功能,這是滴滴出行試水信用支付的重要一步,也為日后“滴滴出行月付”的推出積累了一定的市場經驗。這兩年滴滴出行的支付業務雖然緩慢,但也逐漸和滴滴出行生態系統中的業務建立起密切的聯系。
2020年,滴滴出行旗下公司推出《花小豬打車》APP,主攻下沉市場,制定了使用該APP的支付平臺就可以參與滿減活動,以此來吸引用戶使用該網約車內的支付產品“小豬付”,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滴滴出行支付的滲透率。
由此可見,滴滴出行進入支付市場并非毫無準備,而是早已謀篇布局。從滴滴出行的月報可以看出自2020年下半年來,其支付業務數據上升,日訂單量已達百萬級,滴滴出行支付用戶近3 000萬。
如此漂亮的數據并非一朝一夕能達成。從這兩年滴滴出行在支付市場的動向看來,滴滴出行進入支付市場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要知道,第三方支付市場已經有了支付寶支付和微信支付這兩大支付產品,那么滴滴出行為何還要加入被支付寶支付和微信支付壟斷的市場?
一方面,滴滴出行作為網約車行業的龍頭企業,其深刻地意識到支付產品在司乘支付場景中應用的重要性,如果一直采用第三方支付,不利于規避支付平臺所產生的風險,所以擺脫第三方支付勢在必行。
另一方面,支付是獲取用戶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時,會將自身的用戶信息暴露給第三方,所以“滴滴出行月付”上線就是要把用戶和支付數據牢牢掌握住,在未來可以通過其他業務形式將客戶流量最大化的變現。
當然,滴滴出行加入支付市場的意圖并非這么簡單。
從近幾年的布局來看,滴滴出行在金融領域一直野心勃勃,但苦于沒有搭建起支付的基礎設施。因此滴滴出行支付平臺的建立,能夠把金融產業鏈連接起來,深化金融布局,進一步完善金融生態體系,打造一個完整的生態閉環支付體系。


2020年1月,拼多多通過收購付費通獲得支付牌照,解決了長期以來無“證”經營的問題;2020年9月,字節跳動低調收購合眾支付,獲得支付牌照這張珍貴的入場券。字節跳動在收購合眾支付之后,建立起生態業務內的支付平臺,可以最大限度地將旗下《抖音》和《西瓜視頻》這兩款流量巨大的APP變現,也是字節跳動在支付市場的重要布局;同樣也是2020年9月,攜程全資收購東方匯融,并正式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20年11月,快手3億元收購易聯支付,間接獲得了支付牌照。
這幾家企業作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都通過曲線收購拿到了支付牌照,支付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為了讓用戶在未來的支付場景中習慣性的使用自身建立的支付平臺,每個玩家都使出渾身解數。
對于新加入的企業來說,最大的對手不僅是支付寶支付和微信支付,還有同時期加入市場的其他企業,它們的起點幾乎一樣,因此這些企業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每個玩家都意圖在這個變化莫測的市場建立自己的宏圖大業,支付領域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越來越有看頭。
即使早有準備,但對于市場而言,滴滴出行確確實實是個“新人”,且不說有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座大山擋著,后面還有很多爭相進入支付市場的企業。
那么,在前后夾擊的困境之中,滴滴出行有何制勝奇招?其一,推出吸引用戶的優惠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能吸引一部分新用戶之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加客戶黏性,但優惠券只能使用一次的話,那么將很快失去這部分用戶,所以滴滴出行在后續的布局中更應思考如何吸引消費者長期使用自身的支付平臺。其二,專注于網約車業務板版塊的運營。金融業務的推進,把支付平臺應用于企業生態的產品線上,進一步完善生態閉環支付體系,還可以考慮產品的轉型和應用領域,或將成為滴滴出行在支付市場最好的出路。
目前“滴滴出行月付”主要應用于移動出行的場景,還沒有應用到更加豐富的支付場景之中,相對來說比較單一,或許正是因為這單一性,將會成為滴滴出行制勝的法寶。網約車業務作為滴滴出行最大的流量口,后續要將這個流量最大化,勢必成為滴滴出行在支付市場最大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