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末,快手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及2021年上半年財報,這份財報最大的亮點在于快手面臨的營商環境的變化。
過去一年中,在快手主動“削藩”之下,此前被詬病的“江湖味”漸弱。7月22日在杭州舉辦的一場服務商大會上,快手宣布“大搞信任電商、大搞品牌、大搞服務商”,還宣布了一系列為商家和服務商從流量、服務到工具的扶持計劃。
去家族化、大搞服務商,以及快手電商向來低于行業平均值的貨幣化率,背后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吸引更多商家和品牌進入。
快手的一系列舉措在財報中已經有所體現:線上營銷業務,增速達156.2%,已占營收比超52%。其中品牌廣告的增速要高于整體的營銷業務增速;品牌的加入拓展了快手此前相對單一、以產業帶白牌為主的商品供應鏈,帶動包括電商在內的其他業務超212%的增長。
此外,快手的三大塊業務中,其他業務(包括電商)增速最快,且占比也從去年同期的6%增加到20%。
廣告和電商收入占比擴大,改善了快手的經營結構,讓2021年第二季度的毛利率同比增長了89%。過去以直播業務為主的快手,需要給主播分成,要繳納相關稅款,這些開支拉低了毛利率。
不過,搭建電商與廣告的基礎設施,吸引品牌入駐,給快手帶來廣告收入及電商收入的高增長,但并沒有換來“老鐵們”更多的關注。
盡管拿出了占營收近60%的錢來做營銷推廣,但快手的日活躍用戶數和月活躍用戶數還是下降了。2021年第二季度,快手的日活躍用戶數為2.93億,比第一季度少了200萬;月活躍用戶也流失了1 400萬,從5.2億降至5.06億。
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黑洞”的短視頻平臺,DAU和MAU的下降,意味著快手的發展已經出現了波蕩。而在資本市場上,快手的股價一點也不平靜,從每股417港元的最高點至今,市值蒸發了超1.7萬億元人民幣,可以說是“跌掉了一個美團”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