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江蘇省武進高級中學以“公樸精神:基于名人資源的理想信念教育”學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設項目為引領,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探索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德育新途徑,實現“人人是育德之人,事事是育德之機,處處是育德之地”的教育愿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基。
【關鍵詞】理想信念教育;資源整合;學生發展;品格提升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32-0023-03
【作者簡介】懷寧,江蘇省武進高級中學(江蘇常州,213100)行政辦公室主任,高級教師,常州市高級班主任,武進區名班主任工作室領銜人。
江蘇省武進高級中學結合時代要求和學校德育工作特色,依托地方名人資源,積極探索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德育新途徑,實現“人人是育德之人,事事是育德之機,處處是育德之地”的教育愿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基。
一、知:物態環境構建場域體驗的情意空間
在三棵百年樸樹的掩映下,一座灰瓦白墻的徽派建筑在占地288畝的現代化校園內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江蘇省武進高級中學省級學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設項目的德育基地——樸園。樸園正門上書“仰先賢遺風,梅魂竹節凝風骨;育濟世英才,劍氣簫心步青云”,影壁上“愛國七君子”群雕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園子正中矗立著李公樸先生的青銅雕像,古樸莊重的回廊兩邊是李公樸先生的生平事跡展。
“讓每一個園林、每一條路、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說話,成為學生品格提升的載體,是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謝建偉校長是這樣定位校園文化建設的。在新校區建設中,學校精心規劃和設計,將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元素融入,構建了整體協調又各自獨立的校園文化板塊。以成語“樸訥誠篤”命名的“樸園”“訥園”“誠園”“篤園”風格各異、別致簡約;學校的公樸路和院士路兩條主干道旁香樟蓊郁;學校名人館內展示著常武地區名人和杰出校友的事跡;傳統文化長廊兩邊是吳文化主題展,科技長廊兩邊則是現代科技成果與大國工匠事跡展……
高一新生惲偉成激動地說:“學校優美舒適的環境從大處著眼,從細處入手,處處折射出文化的靈動,讓人感覺進入了一座理想信念的殿堂,給人以昂揚向上的激情;烈士精神、院士品質以及眾多優秀校友的事跡不斷浸潤著我們的心靈,堅定了我們為國為民奮斗的理想信念。”
二、頌:演講征文點亮理想信念的精神明燈
“如果我們是花,我們就要開放;如果我們是樹,我們就應該長成棟梁;就算我們只是一塊渺小的石頭,我們也要去鋪就一條輝煌的大道!”2020年10月27日,學校行健樓二樓會議室內,高一年級正在舉行“堅定理想信念,放飛青春夢想——李公樸的故事”演講比賽。
學校每年都會舉辦“李公樸故事”“院士故事”演講和征文比賽活動,學生們通過講述李公樸烈士為民主和平獻身和蔣華良院士“做老百姓吃得起的放心藥”的故事,種下理想信念的種子,點亮精神明燈,形成“重信、守責、尚智、爭先”的優良品格。
“李公樸的一生,是堅持革命、頑強奮斗、不斷追求真理的一生,是忠誠于中華民族進步事業與和平民主事業的一生。他堅定執著,用心用力;他心懷理想,自責自勵。他用自己的人生抉擇,詮釋了‘愛國甚于愛己,民主高于私利,進步不斷前行,奉獻不畏犧牲的精神。”在征文比賽中,學生小齊這樣歌頌李公樸烈士。
“為了獲得抗SARS藥物研究的蛋白質樣品,蔣華良和他的團隊連續工作三晝夜,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表達了SARS重要蛋白,獲得了一條可能的SARS感染途徑,發現了一批有效的抗SARS病毒化合物。新冠肺炎來襲,蔣華良團隊快馬加鞭,成功合成了兩個擬肽類化合物,為抗病毒新藥的研究開辟出了一條新路子。院士這種執著勤奮與勇于擔當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在“院士故事”演講比賽中,學生小秦決心以院士為榜樣。
“我們生來就隨身帶著一件東西,這件東西指示著我們的渴望、興趣、熱情以及好奇心,這就是使命。”學生小周在征文比賽中引用了優秀校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文虎先生的話,勉勵自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三、學:校本課程創新品格涵育的實施路徑
“太棒了!”“好厲害!”2020年6月25日,學校“點亮創新之光,慧動科技武高”科技創新節開幕式上的航模表演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喝彩。
“母校豐富的校本課程激發了我對航空技術的興趣,堅定了我獻身祖國航空航天事業的信心。”2020屆畢業生、現就讀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李志博在開幕式上對學弟學妹們說。學校以校本課程引導學生打破學科界限,將學科知識融會貫通。“我清楚地記得母校有文化藝術節、科技創新節和體育健康節,這三大節日就是三大綜合實踐課程,它培養了我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同時也陶冶了我們的情操,強健了我們的體魄,為我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小李對母校特色校本課程的肯定溢于言表。
“還有學生自主管理課程,我也記憶猶新。”小李還說到學校一直施行的三級三維學生自主管理課程,“學校將管理權全部下放給學生,兩個學期輪一次的校級自主管理讓我們充滿了期待,這一周我們可以從學習、生活、運動等層面全方位了解學校不同年級和不同班級的情況,從而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
除了綜合實踐課程和三級三維學生自主管理課程,學校還開設了涉及人文、社科、藝術、體育、益智、科技六大類的21門社團課程,這些都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提升了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
四、行:生涯規劃促進自主發展的個人抉擇
學校根據高中生的認知規律,利用常武地區豐富的名人資源,探索特色生涯規劃教育范式,通過“尋訪名人生涯路”和“建構自我成長道”兩大主題活動,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推進學生的生涯發展。
“我是學校生涯規劃教育的最大受益者。”2019屆畢業生鄒承林說,“高一,通過學校的生涯量表測評,我堅定了從事體育運動的決心;高二,我在學校的幫助下到武進區少體校當義務教練、到花東社區做社區晨練志愿者,這些生涯體驗進一步堅定了我的生涯抉擇。雖然高中的學習很緊張,但在學校和老師的支持下,我一直堅持正規的體育訓練,現在我如愿考入華東師范大學體育運動系學習。”
在剛剛進行的2021屆高三學生“我的大學我的夢”主題班會上,高三(10)班的徐鑫怡說:“我喜愛外語,我要努力考上北京外國語大學。在高二的生涯體驗課程中,我先后到武進日報社、武進電視臺、華夏銀行、理想汽車和常州朗閣教育進行職業體驗,我發現,開放的中國要與世界接軌更需要高端的外語人才,我的生涯發展目標更清晰了。”
學校的生涯規劃教育,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引導他們將當下的學習與社會需求以及未來職業選擇連接起來,實現了“我想”與“我能”、“小我”與“大我”、職業理想與社會現實、職業規劃與人格完善的統一,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生涯教育之路。
五、創:榜樣引領培養責任擔當的時代新人
自2010年首屆“李公樸班”誕生以來,學校共有250個班級、15000余名學生參加了爭創“李公樸班”的活動。通過10年的探索與實踐,學校已經形成了創建“李公樸班”的武高模式。
創建活動主要在高一年級開展,以一學年為一個周期。學校制定了完整的創建方案,所有創建班級都必須開展“參觀一次李公樸故居、舉行一次頌公樸演講、寫好一次李公樸征文、舉行一次主題班會、爭創一個先進班集體”的“五個一”活動,各創建班級可結合班情制定自己班級的創建方案。
首屆“李公樸班”班主任華曉燕介紹說,自己剛接手高一的這個班時,班級學生的精氣神不是很好,她就借學校組織的爭創“李公樸班”的機會,帶領學生去李公樸故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學生開展李公樸故事話劇表演,讓他們近距離感受“愛國、民主、進步、奉獻”的公樸精神,通過一系列活動,班級凝聚力增強了,學風好轉了,學生的成績也提升了。華老師說:“有已經畢業的學生告訴我,在他們的求學路上,名人精神的影響很是深遠。”
2017年11月,校友蔣華良當選中科院院士,學校在原有爭創“李公樸班”基礎上開展 “雙士精神”行動,即“李公樸班”知行行動和“院士班”筑夢行動。其中,“李公樸班”知行行動在高一年級開展,重點培養學生“重信、守責”的品格;“院士班”筑夢行動在高二年級開展,重點培養學生“尚智、爭先”的品格。
江蘇省武進高級中學德育副校長徐紅芬說:“人人學公樸、學院士,個個做表率,公樸精神、院士品質是我們武高人的必修課;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做最適合學生的德育,培育學生核心價值觀,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我們最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