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繁重的課業、不良的讀寫姿勢、過多接觸電子產品……各種因素作用下,催生出了一批又一批“小眼鏡”。近視眼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的危害著實不小,所以具有“矯正近視”功能的角膜塑形鏡在市場得到了非常大的關注。
那么,角膜塑形鏡真的可以從根本上矯正近視嗎?對于少年兒童的眼睛會有副作用嗎?
角膜塑形鏡俗稱“OK鏡”,是一種內表面經過多弧段特殊設計的高濕潤度及高透氧鏡片。它跟隱形眼鏡相似,都是戴在眼球角膜上的透明鏡片。它可以改變角膜弧度,從而暫時性降低近視度數,提高裸眼視力。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楊崇清介紹,人能看清東西,離不開角膜、晶狀體和視網膜。正常情況下,外界的光線穿過角膜,通過晶狀體的調節在視網膜上成像,清晰呈現出我們所看到的物體。從角膜到晶狀體再到視網膜連成的一條直線叫作眼軸,近視的本質就是眼軸變長,此時無論晶狀體如何調節,都無法將圖像精準落在視網膜上,只能落在視網膜前端,導致視物模糊。大多數兒童近視都是因為過度用眼或者遺傳因素引起眼軸變長所導致的。
為什么佩戴近視眼鏡度數會增加?楊崇清解釋,近視眼鏡只針對中心視力進行矯正,也就是物體經過鏡片成像投影在視網膜中心位置,但其外圍卻投影在視網膜后方,形成我們現在認為的遠視性離焦,而遠視性離焦被認為是引起近視加深的主要原因之一。
“角膜塑形鏡相當于給角膜穿上一件塑形衣,改變角膜的弧度使角膜中央區上皮細胞向中周部移行、使角膜中央區變平坦,一方面令物體能在視網膜正中央清晰成像,實現白天不戴眼鏡也能視野清晰,另一方面使物體外圍能投影在角膜前方,形成近視性離焦,以控制近視的發展,避免高度近視。”楊崇清說,近視雖然不可逆,但可以延緩。
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學研究中心對角膜塑形鏡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戴角膜塑形鏡3年后,平均年近視度數增長8度,而戴框架眼鏡平均年近視度數增加67度,控制近視增長的效果非常明顯。
目前臨床上的最佳控制近視增長的辦法是科學佩戴角膜塑形鏡,它采用夜間戴鏡的方法對角膜塑形,所以白天不用戴框架或者軟性角膜接觸鏡矯正視力。這種“黑科技”既可以讓小朋友不那么早地戴上眼鏡,又能起到治療作用。那么,是不是所有近視的人都適合角膜塑形鏡呢?
“因為角膜塑形鏡是一種第三類醫療器械,所以要配鏡就必須去有醫療資質的醫療機構,必須要有相關資質的醫生進行專業驗配。”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組長呂帆指出,目前我國已經批準上市角膜塑形鏡的矯正屈光度最高為600度,適用人群年齡是8歲或以上。“也就是說,除非特殊案例,一般不建議近視度數大于600度的患者或者8歲以下的兒童佩戴角膜塑形鏡。”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張忠紅提醒,對于眼睛比較干澀的近視患者,長期佩戴角膜塑形鏡會導致眼睛一定程度的缺氧和更加干澀,因此不建議此類人群佩戴。此外,淚液質量不達標、發燒感冒、眼表有炎癥的近視患者也不適合佩戴。
與此同時, 近視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鏡過程中,需密切關注自身眼部情況,并定期復查評估戴鏡療效和眼部健康狀況。一旦出現眼痛、眼紅或分泌物明顯增多時,應立刻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