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驛馭
檢測環境的儀器、手機中的芯片、山上的風能發電機……經濟社會運行的方方面面,都蘊含著科技的力量。
在市場宏觀運行的大背景下,革新技術、降低成本、優化服務、生產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不僅是企業生存發展的主觀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要實現科技創新,就離不開更具活力和創造力的市場主體。重慶要提升科技創新水平,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就需壯大科創企業。
培育主體
在位于永川區鳳凰湖工業園的重慶隆宇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幾名工作人員正在整理外出需要攜帶的檢測器材。不久后,他們將前往指定地點開展環境檢測工作。
“過去,檢測人員需要到現場搜集樣品,將其帶回實驗室檢測后,才能得到檢測結果。現在,隨著檢測科技的進步,我們在現場便可獲取檢測參數,使客戶能夠及時得到檢測報告,并盡快根據報告制定整改方案。”隆宇環境檢測公司技術負責人劉和蓉介紹。
如今,該公司已是永川區鳳凰湖工業園區的“環境管家”,可以對園區600多家企業進行“水、氣、聲”檢測。除此之外,隆宇環境檢測公司還參與永川區民生工程臨江河治理工作,承接23個鎮(街)污水處理廠的水質檢測業務。
“我們還與重慶文理學院進行校企合作。一方面,通過技術交流,學院可以向我們提供前沿的科研信息,提供新的發展靈感;另一方面,學院也可以通過我們的平臺進行實驗,給學生更多實地操作的機會。”隆宇環境檢測公司董事長袁豪江介紹。
去年底,該公司順利通過重慶市2020年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這離不開永川區對科技創新企業的鼎力支持。
袁豪江說,在永川區科學技術局等單位的扶持下,公司不僅可以享受更低的貸款利率,還可以享受稅收優惠。除此之外,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鳳凰湖工業園還對廠房房租進行了減免優惠。
正因如此,永川區的科技創新事業愈發紅火。2020年以來,永川區65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專家評審,通過率達86%,總數有望突破160家;全年新增科技型企業237家,總數達到719家;新增OTC科創板掛牌14家,總數達到25家。
制度護航
“流片”即芯片的試生產,是集成電路芯片研發過程中,用于驗證新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可行性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驗證,芯片才能大規模投入生產。
過去,國內缺乏硅基光電子流片工藝平臺,流片服務一直是我國芯片制造業中的“卡脖子”難題,許多芯片制造企業都需要使用國外成本高昂的流片服務。
今年初,坐落在重慶高新區的聯合微電子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宣布,將向全球提供硅光芯片流片服務。聯合微電子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是重慶首家千億級電子制造企業,于2020年12月7日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目前,聯合微電子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已與國內外50多家企業簽約,帶動了重慶微電子信息產業鏈向高端發展。這意味著,更多擺在案臺上的硅光芯片設計圖紙,將會變為流水線上觸手可得的產品。
而這,正是重慶市以創新推動產業鏈發展的一個縮影。
今年3月初,重慶高新區在全市率先推出“鏈長制”,由高新區管理委員會領導擔任“鏈長”。“鏈長制”是一種能有效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的工作制度,由“鏈長”掛帥,牽頭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其他部門提供業務支撐,合力推進產業鏈發展。
“‘鏈長還將依托區內外高校院所、咨詢機構、專家智庫等力量,根據產業鏈實際情況組建專家咨詢團隊,跟蹤分析國內外經濟與產業發展動態趨勢、關鍵性問題,并提出意見建議,為重點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咨詢。”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在重慶高新區,包括微電子信息技術在內的9條主要產業鏈均設置了各自的“鏈長”,而聯合微電子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就是這項新制度的受益者之一。前不久,得益于“鏈長”的幫助,該公司在智能化改造中遇到的資金問題迎刃而解。
如今,重慶已推動89家企業邁向中高端價值鏈,高層次人才聚集已超過1500人,獲批關鍵技術自主知識產權232項。
“龍頭”帶動
前些年,在建設一座風電機前,施工人員需要帶著設備,到實地安裝測風塔,以便對當地的風速進行實時測量。若風場選址在偏遠地區,那么僅僅是安裝測風塔這一環節,便需要半年時間。
如今,這樣艱苦的工作可以由智能化手段來完成了。
3月31日,在位于兩江新區的中國海裝LiGa大數據中心,幾位工程師正在電腦前忙碌著。在他們前面,是一塊面積10余平方米、正繁忙運行的LED顯示屏,屏幕上展示著一幅全國可利用風能分布圖。
“只要在地圖上選定一個區域,后臺就會在相應區域自動疊加坡度、風電機組離地高度等信息,然后精確計算出哪些區域適合建風場以及能夠安裝多大功率的機組。”中國海裝大數據管理中心數字模型所所長陶建權介紹道。
除此之外,利用智能手段,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還實現了對風電設備運行狀況的遠程監控,專家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各個風電場的實時運行狀態。
依靠研發、生產和運維全流程智能化,這家致力于風電裝備研制及系統總成、風電場工程技術服務的風電總裝企業,已帶動全市80余家配套企業發展。同時,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還在重慶帶動形成一條年產值達500億元的風電產業鏈,成為引人矚目的“龍頭”企業。
當前,國內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在降低成本的同時生產出更具有科技含量的產品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路徑。反過來,企業本身就是具有強勁創新活力的主體,壯大科創企業能極大地激發一個區域的創新動能。
展望全國,重慶的高新企業發展現狀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仍有差距。有差距,就意味著要奮起直追,就要悉心培育一批有活力、有前景的科創企業,以創新制度保障創新發展,并激發“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最終壯大重慶科創企業隊伍,為重慶市高質量發展注入磅礴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