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的執政黨。為擔負起建設新中國的歷史使命,為經受住執政環境下的新考驗,黨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過程中,反復強調要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
新中國成立之初整風整黨運動
新中國成立前后,中國共產黨得到人民的廣泛擁護,要求入黨的人十分踴躍。僅1949年,新黨員就達140萬人。新黨員給黨增添了新鮮血液,但不少人在思想認識上沒有達到應有高度,思想作風不純問題日益暴露出來。同時,黨內一部分干部的驕傲自滿情緒、貪圖享樂情緒有所滋長。
為防微杜漸,1950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在全黨和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強調全黨必須努力克服驕傲自滿、貪圖享受的情緒和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的作風,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改進各級領導機關的工作作風。這次整風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干部和一般黨員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克服工作中所犯的錯誤,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驕傲自滿情緒,克服官僚主義、命令主義,改善黨和人民的關系。這次整風為冬季揭幕的新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作了作風整頓和思想準備。
在整風基礎上,1951年2月,中共中央發出由毛澤東起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議要點》,其中第八條“整風”要點規定:一年一次,冬季進行,時間要短,任務是檢查工作,總結工作經驗,發揚成績,糾正缺點錯誤,借以教育干部。同年3月至4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通過《關于整頓黨的基層組織的決議》和《關于發展新黨員的決議》,對整黨及建黨工作進行具體部署。
這次整黨運動,是整頓黨的基層組織,尤其是那些新近建立黨組織和發展新黨員較多的地區,旨在普遍地提高黨員素質,純潔黨的隊伍。在整黨期間,鑒于一些黨員干部被剝削階級思想腐蝕而發生的貪污腐化問題,1951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在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開展一場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下決心處決了過去對革命有功,但在執政條件下經不起考驗的劉青山、張子善,對全黨起到了極大的警示作用。
從整風到整黨的過渡,標志著黨的作風建設向縱深推進。這次整風整黨,推動了黨的作風建設、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提高了黨員的政治素質,增強了黨的戰斗力,保證了黨的組織純潔性,保持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進而有效地鞏固了新生政權。新中國成立后的兩三年時間,娼妓、吸食鴉片、賭博等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惡習陋俗被滌蕩干凈,新的社會風氣日漸形成。這與黨重視自身的作風建設是密不可分的。
黨的八大對執政黨作風建設的
新探索
中國共產黨經受住執政初期的考驗,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執政成績單,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在這種新的形勢下,黨迎來了執政后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即黨的八大。
1956年9月,黨的八大正式召開。這次會議明確提出在執政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的指導方針,要求全黨更加重視發揚黨的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警惕執政黨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傾向。毛澤東指出:在我們的許多同志中間,仍然存在著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和作風,這就是:思想上的主觀主義、工作上的官僚主義和組織上的宗派主義。這些觀點和作風都是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是不利于黨內和黨外的團結的,是阻礙我們事業進步、阻礙我們同志進步的。鄧小平在《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專門對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問題作了深刻闡述,指出“由于我們黨現在已經是在全國執政的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脫離群眾對于人民可能產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因此,目前在全黨認真地宣傳和貫徹執行群眾路線,也就有特別重大的意義”。這些重要論述,為執政條件下推動黨的作風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
黨的八大召開后,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的歷史時期。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黨對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執政黨建設問題又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1956年11月,針對國內外一些突發事件,毛澤東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指出,有些人如果搞官僚主義,見了群眾一句好話沒有,就是罵人,群眾有問題不去解決,那就一定要被打倒。他還表示,中央準備在1957年再次開展整風運動,一整主觀主義,二整宗派主義,三整官僚主義。整風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以后凡是人民內部的事情、黨內的事情,都要用整風的方法,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來解決,而不是用武力來解決。
經過幾個月的醞釀,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在黨內產生強烈反響。全黨開展整風運動的時機業已成熟。1957年4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決定在1957年進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為主要內容,以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的開門整風運動。盡管整風運動中發生了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的錯誤,但黨也以實際行動表明了對解決自身問題的高度重視。
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國民經濟出現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這些情況是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沒有料想到的。在如此嚴峻的形勢面前,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一致意識到,原來的許多認識并不符合客觀實際,當務之急是正確認識客觀實際并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
1960年11月,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徹底糾正“五風”》的指示中要求:必須在幾個月內下決心徹底糾正十分錯誤的共產風、浮夸風、命令風、干部特殊風和對生產瞎指揮風,而以糾正共產風為重點,帶動其余四項歪風的糾正。他還提出:要做到情況明,決心大,方法對,不明了情況是很危險的。只要情況明了,事情就好辦了。怎樣才能做到“情況明,決心大,方法對”呢?唯有進行調查研究。
1960年底至1961年初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號召全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他說:這些年來,我們的同志調查研究工作不做了。要是不做調查研究工作,只憑想象和估計辦事,我們工作就沒有基礎。所以,請同志們回去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一切從實際出發,沒有把握就不要下決心。調查研究是為了摸清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所以,毛澤東又說:現在我們看出了一個方向,就是同志們要把實事求是的精神恢復起來了。
在隨后召開的黨的八屆九中全會上,毛澤東再次提出要搞調查研究。他說:希望1961年,成為一個調查年,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同年3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再次講到調查研究問題。他說,現在中央搞的文件,如果沒有具體措施也是不可能實現的。要有正確的措施,就要做調查研究工作。這次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認真進行調查工作問題給各中央局,各省、市、區黨委的一封信》,指出: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調查沒有發言權,必須成為全黨干部的思想和行動的首要準則。在調查的時候,不要怕聽言之有物的不同意見,更不要怕實際檢驗推翻了已經作出的判斷和決定。此信發出后,進一步推動了調查研究之風的興起。此后,中央領導同志帶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了解群眾疾苦,解決實際問題,并同全國人民一道艱苦奮斗,共渡難關。1962年初召開的七千人大會,通過開展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初步總結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強調要發揚黨的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的傳統作風,不斷加強完善民主集中制。這次會議為實現國民經濟好轉,恢復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創造了必要條件,對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盡管黨的作風建設在此后的“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挫折,但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作風仍然具有深厚的基礎,廣大黨員和干部為維護黨的優良傳統作風進行了堅持不懈的努力。這種努力,成為抵制和糾正錯誤,結束“文化大革命”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