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不僅是一座精致的皇家園林,也一直代表著中國的最高政治中心。然而,由于日偽時期和國民黨統治時期疏于管理,新中國成立前夕,這里早已沒有皇家御苑的模樣。
新中國成立在即,各種工作千頭萬緒。黨中央、毛主席每天往返于城里和香山極不方便。盡快將中南海清理出來,為中央提供一個方便、宜居的辦公場所,成為重中之重。
接收中南海
1949年1月,政務院秘書齊燕銘和統戰部的三名處長申伯純、金城、周子健接到上級指示,立即趕赴北平,為中央機關進駐北平打前站。
2月3日,他們剛風塵仆仆地趕到北平就收到了周恩來發到北平軍管會的電報:先把中南海和北京飯店接收下來。
北平剛剛解放,正處于新舊政權交替時期,不少潛伏下來的特務蠢蠢欲動。為了防止意外發生,當天下午3時,齊燕銘、申伯純帶領工作人員夏杰、陳群海等人到中南海辦理了交接手續。
沒想到,當天晚上夏杰和陳群海就碰上一個飛賊。當時,中南海還沒有解放軍駐防,只有幾個身穿黑色制服的舊警察流動巡邏。齊燕銘深知中南海關系重大,務必要盡快安排自己的部隊駐防。他立即指示申伯純,把中南海的情況整理成文報告給軍管會,請軍管會盡快派部隊駐防中南海。
不久北平糾察總隊進駐了中南海。從這一安排也可以看出,當時中南海已經被確定為中共中央的駐地。
清理
人民軍隊進駐中南海時,中南海里頭雜草叢生,污泥堆積。負責駐防的北平糾察總隊總隊長張明河對齊燕銘說,中南海不經過全面清理和排雷,不能讓毛主席和黨中央住進來。二人將中南海的情況向彭真做了報告。當時,北平正在流行大腦炎,這種病是通過蚊子傳播的,徹底清理一下中南海水域中的淤泥非常必要。彭真當即拍板,讓張明河的部隊把中南海和北海全面清淤。幾百名戰士甩開膀子,足足挖了三個月,才將池中淤泥清出。不挖不知道,淤泥里還真藏著不少子彈、手榴彈,甚至還有槍。
另一方面,中南海內房屋的修繕整飭由周子健負責。修繕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其中動作最大的是對懷仁堂的改建。懷仁堂是當年慈禧太后看戲的地方,也是中南海中面積最大的建筑。中央計劃在這里召開新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不過這里是個四合院,并不適合召開大會。于是,周子健請梁思成先生為四合院上了一個大屋頂,改建成為一個會堂。后來,新中國的一些重要的全國性會議也都在這里舉行。
1949年5月,中南海終于完成清理改造。
毛主席入住中南海
1949年6月,毛澤東和黨中央從香山搬進了中南海。
中南海內有許多相對獨立的院落,豐澤園便是其中之一。周恩來進駐中南海后,曾一度臨時下榻豐澤園。后來,他查看了中南海各處建筑,認為豐澤園中的菊香書屋條件比較好,于是主動提出請毛澤東入住豐澤園,自己則搬到西花廳去。
“菊香書屋”是一座標準的四合院,院內有古槐九株,東、南、西、北各五間房。毛澤東的起居室在北房東側,一共兩間,互相貫通。毛澤東的大木床,既是他休息之處,也是他看書和批閱文件的地方。除了這張大木床,毛澤東的起居室里還有一張辦公桌、一套沙發和幾組書架,除此之外別無長物。
東房北側是毛澤東辦公、會客的地方,也是兩間打通的。他遷入前,這里曾經是公共場所,擺放著許多鮮花。毛澤東住進來后,對工作人員說:“不用擺這么多花,我這里來的人多,有干部,有工人、農民。他們見我辦公的地方搞得這么漂亮,就會上行下效,向我看齊。久而久之,會搞成一種風氣,這就很危險了。”
建筑年代久遠,菊香書屋的配套設施并不完善,原本的地采暖也完全失效,后勤部門只好在菊香書屋的一處空地砌了一座小鍋爐,這才解決冬天供暖、平時供熱水的問題。
毛澤東入住菊香書屋后,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幾個單位也搬進中南海,在豐澤園附近辦公。
中共中央剛剛搬進中南海時,解放戰爭尚未結束,國內政治百廢待興,外交、經濟,以及即將開幕的政協會議和不久就要舉行的開國大典,各項工作千頭萬緒。新中國的宏偉藍圖也在這里徐徐打開。
(摘自《北京日報》 黃加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