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冰,陶泉
(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北京100081)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發展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研項目數量大幅提升,科研項目的科學管理研究也越來越重要。具體到每一個項目,其作用如何,需要開展科學的綜合效益分析和評估研究,真實反映項目完成的綜合效益,指導未來項目的開展,為科技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使有限的科技資源投入產出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科研項目效益評估是項目后評估的核心內容,從效益方面對科研項目的綜合評估,其目的在于考核科研項目是否實現了預期的效益并衡量效益的大小。科研項目效益評估實際就是對科研項目運行結果評價,即對項目價值、項目完成質量、項目影響、項目時間、成本、人力、產出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平臺效益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而科研項目以其研究目的和特點,一般分為三大類:基礎研究類、應用研究類和標準規范類。不同類別的科研項目效益評估的側重點和指標應該有所區分。
科研項目效益評估指標體系是評估科研項目效益的基礎和依據,直接關系到評估結果的客觀、公正、準確、有效。構建科研項目效益指標體系是個復雜系統的過程,必須理清思路,遵循正確的原則,運用正確的方法,才能少走彎路。一般有以下4 個基本原則。
科研項目效益評估指標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真實反映科研項目的總體面貌、本質特征和基本水平,是評估指標設計是否科學的關鍵。
選取指標應注重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難以直接測量的因素可以考慮用間接方法測量[2],從而優化指標結構。
科研項目效益評估是一個多目標決策,不能用局限性較大的單一指標進行評價,應建立一套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的指標系統來反映項目的總體效益[3],突出有限目標,盡量選擇那些有代表性的綜合指標,對項目的直接效果和間接效果都能給予反映,保證效益評估的全面性。
科研項目效益評估應盡可能選取具有共同特性的綜合指標和專業指標,或相對成熟、公認的指標。主體指標需長時期處于穩定的狀態也要易于修訂,在實際運用中能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而進行適當的調整,而不對整個指標體系造成太大的影響。
為避免主觀片面的決策,科研項目效益評估指標應進行量化管理,根據各級、各項評估指標對項目效益的重要程度不甚相同,合理分配各項指標的權重。
科研項目效益是指項目對國民經濟所作的貢獻,它包括得到的直接效益和由項目引起的間接效益。科研項目的效益有其獨特的內涵和規律,其效益目標是多元化的,涉及范圍很廣,既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有平臺效益。作為對科研項目進行評估的重要基礎和支撐,科研項目效益評估是建立在大量的原始數據、統計分析、調研基礎上提出的具有科學性、完整性、系統性的反映科研項目各要素現狀及發展趨勢的數據。
本文根據科研項目的分類和特點,在選擇和設置效益評估指標時,將歸類、層次結構、綜合分析結合在一起,逐層分解,建立層次分明的指標結構。本文針對效益評估的主要內容,在遵循指標構建原則的基礎上,結合有關專家和管理人員的征詢和反饋意見,嘗試進行科研項目效益分析,設計了一套既具有普適性,又具特殊性的指標體系,如表1 所示。

表1 科研項目效益評估指標框架
指標內涵簡要說明如下。
科研項目的經濟效益是指科研成果帶來的效益和科研活動耗費的比較,應從項目完成情況和投入與產出的角度考察項目的經濟效益:①項目預期目標實現。根據項目的總體目標、進度、經費的完成情況,對項目本身進行預判。②項目投入。綜合計算用于項目的人員、資源、時間、經費投入。③項目產出。綜合計算項目研究成果的數量、質量及獲獎情況以及先進程度、創新程度和示范作用。④將項目的產出和投入的綜合計算結果進行比較。
科研項目的社會效益是指研究成果對整個社會的貢獻,主要從成果推廣應用和學術技術影響兩個方面綜合評估:①成果推廣應用。從成果推廣應用的時間、空間、深度三個維度來評估應用情況,以及成果對相關決策、管理的影響大小、成果對社會中人們素質提高的貢獻大小。②學術技術影響。評估研究成果對科學理論體系的完善和擴充作用;對提高現有技術能力水平的作用;形成了新的可用的學術技術標準;對建立相關學科發展模式上的作用來綜合評價項目的學術技術影響,從而反映項目對社會的貢獻。
科研項目的平臺效益是指以項目研究為平臺,在技術開發、研究團隊建設、人才培養方面取得效益:①技術開發。評估項目研究過程中,對國際、國內相關先進技術引進的情況以及自主創新開發技術情況。②團隊建設。評估創新團隊組建情況和團隊的創新能力提升情況。③人才培養。評估依托項目研究的平臺,對團隊成員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等個人能力的提升情況以及學術、行業影響力的提升情況。
為區分各類型科研項目的效益評估標準、增強指標體系在實際操作中的適用性,本文將指標框架進行了歸類和細分,分別按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平臺效益”三大類開展效益評估,如表2 所示。
三類科研項目都可按照本文將表1 指標框架中的9 個一級指標和29 個二級指標分為“通用指標”和“個性指標”兩類。“通用指標”反映科研項目效益評估的共性特點,是各類科研項目開展效益評估的必選指標。“個性指標”反映了各類科研項目效益的突出亮點和個性特點。
科研項目效益評估設計多項指標,而指標間作用并不均衡,因此,應選用合適的評估方法對評估指標之間進行權值大小的判斷,以便確認哪項指標影響較強或較弱。
權重的確定是否科學直接關系到評估結果的合理與否[1]。國內外在科技評估方面采用的定量評估方法很多,但就評估而言并沒有通用的方法庫。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圍、適用性和局限性。因而必須根據評估對象的實際情況和指標體系來選擇相應的權重確定方法,提高評估的科學性。對于科研項目的效益評估而言,其評估指標權重的確定需要遵循一些具體要求:①權重的確定方法要體現決策機構開展評估的目的,滿足科研項目決策調整的要求;②權重確定方法盡可能做到簡單、實用、易于理解和操作,評估結果易被決策機構采納接受;③權重的確定方法必須較成熟可行,適用范圍有比較清晰的界定,并對局限性有較為清楚的認識[1]。
層次分析法是美國匹茲堡大學運籌學家托馬斯·塞蒂(SAATY T L)于20 世紀70 年代初,提出的一種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它本質上是一種決策思維方式,它把復雜的決策問題分解為各個組成因素,并將這些因素按支配關系分組,形成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通過兩兩比較的方式確定層次中諸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然后綜合人的判斷以決定決策諸因素相對重要性總的順序[4],計算指標權重。本文力求對科研項項目效益評估指標進行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使得指標體系更加科學,使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作為確定權重的手段。
AHP 能把決策過程中定性與定量因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用一種統一的方式進行處理,既能保證模型的系統性、合理性,又能使決策管理專家充分運用其有價值的經驗與判斷能力。它是將決策者的思維過程實現數量化,從而解決多目標、多層次、多準則決策問題的方法[5]。AHP 體現了人們決策思維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斷、排序、綜合使用層次分析法建立數學模型可分為五步:建立遞階層次結構模型、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層次單排序、層次總排序、層次總排序一致性檢驗。這種方法該方法所具有系統性、靈活性、綜合性、簡便性和準確性的特點,使其成為非常實用的決策方法,并得到了廣泛應用。只是無論是建立層次結構還是構造判斷矩陣,人的主觀判斷、選擇對結果的影響較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6]。
科研項目效益評估是項目后期管理的必要過程和手段,有利于科研管理部門對項目的決策、管理、監督等工作的提升。建立一套合理、科學、實的科研項目效益評估指標體系,強化科研管理意識,制定合適的項目后期考核與監管機制,建立良好的反饋機制是適應科學管理發展的需要。本文在深入研究國內外效益評估政策措施和技術路線的基礎上,提出了全面反映科研項目效益評估的若干關鍵通用性和指標,根據科研項目的不同類型,給出了建議選取的評估指標系列,進一步增強了科研項目效益評估指標體系的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