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湖南省衡陽市 421001)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2015年中國肝癌發病人數為37.0萬人,發病率為26.92/10萬,死亡人數32.6萬,死亡率23.72/10萬[1]。原發性肝癌發病隱匿,病程短,發展迅速,當前主要治療手段有手術切除、放射治療、藥物治療、肝移植等。但肝癌易復發、易轉移,預后差,且對放化療具有抵抗性,尋求治療肝癌的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原發性肝癌中最常見的肝癌組織類型是肝細胞癌[2]。本文探討了NU7026抑制DNA-PKcs對肝癌細胞的增殖、遷移能力的影響,為治療肝癌提供理論依據。
肝癌細胞(HepG2)由軍事科學醫學院周平坤研究員惠贈。HepG2細胞在含10%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的DMEM培養基(Gibco),37 ℃、5%CO2培養箱中培養。NU7026(LY293646,C17H15NO3)購于MCE公司,純度為99.95%。細胞凋亡試劑盒、細胞周期試劑盒購于南京凱基公司。
取處于指數生長期的 HepG2 細胞,用含 10%胎牛血清的培養液配成單個細胞懸液接種于 96 孔板中,加入適量的細胞懸液(約7 000~8 000個/孔),待細胞貼壁后,分別用5、10、15、20 μmol/L NU7026進行處理,設3個復孔,繼續培養 24、48、72 h,每孔加入10 μL CCK8 溶液,孵育1 h,用酶聯免疫檢測儀測定 450 nm 波長處的光密度值(OD),計算細胞存活率。細胞存活率(%)=(實驗組OD值-空白孔OD值)/(空白組OD值-空白孔OD值)×100%。
按2×104個/孔細胞接種于6孔細胞培養板,10 μmol/L NU7026處理細胞每組設3個復孔,每隔24 h計數1次,連續計數3天,以時間為橫坐標,細胞數為縱坐標繪制生長曲線圖。
將細胞接種于6 cm細胞培養皿,10 μmol/L NU7026處理細胞,10天后棄掉培養基,PBS洗2遍,加入固定液3 mL,固定30 min;再加入3 mL Giemsa染色30 min,最后用流水緩慢沖洗,晾干。計數含50個細胞以上的克隆數,克隆形成率(%)=克隆數/[實驗組接種細胞數×(對照組克隆數/對照組接種細胞數)]×100%。
將細胞接種在6孔細胞培養板中,細胞貼壁后用200 μL無菌的槍頭尖端在每孔相同位置做線性劃痕,再用PBS輕輕沖洗2~3遍,10 μmol/L NU7026處理細胞,分別在0、24、48、72 h后于顯微鏡下拍照觀察劃痕,采用Image J 軟件觀察計算細胞劃痕面積,面積愈合率(%)=(0 h劃痕面積-培養后劃痕面積)/0 h劃痕面積×100%。
將細胞接種于6孔細胞培養板,10 μmol/L NU7026處理細胞,按照說明書步驟進行,1 h內用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凋亡情況。取適量HepG2細胞接種于6 cm細胞培養皿中,用10 μmol/L NU7026處理0、4、8、12、24 h后收樣。按照說明書步驟進行,用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周期。
隨著NU7026濃度的增加,HepG2細胞存活率下降。與0 μmol/L組和DMSO組比較,15 μmol/L和20 μmol/L NU7026作用HepG2細胞后,細胞存活率下降(P<0.05;圖1);10 μmol/L NU7026作用HepG2細胞24、48、72 h后,與DMSO組細胞存活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與0 μmol/L 組細胞存活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查閱文獻[3]及根據前期研究[4],本研究中10 μmol/L NU7026對HepG2細胞沒有明顯的毒性作用,故選擇10 μmol/L NU7026進行后續實驗。將實驗分為空白組、對照組(0.1%DMSO)和NU7026組(10 μmol/L NU7026)。

圖1 CCK8檢測不同濃度NU7026對HepG2細胞活性的影響a為P<0.05,與0 μmol/L組比較;b為P<0.05,與DMSO組比較。
NU7026作用HepG2細胞72 h 后,NU7026組細胞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圖2);NU7026組細胞克隆數少于對照組,克隆形成率明顯降低(P<0.05;圖2)。

圖2 各組HepG2細胞增殖能力的比較A為培養10天后克隆實驗細胞分布圖(Giemsa染色)和柱狀圖;B為細胞生長曲線圖。 a為P<0.05,與空白組比較;b為P<0.05,與對照組比較。
NU7026作用細胞24 h后,與對照組相比,面積愈合率無明顯差異(P>0.05);NU7026作用細胞48 h后,劃痕面積比對照組稍大,面積愈合率無明顯差異(P>0.05);但在作用72 h后,NU7026組劃痕面積大于對照組,面積愈合率明顯降低(P<0.05;圖3)。

圖3 各組HepG2細胞遷移能力比較A為細胞劃痕實驗遷移(200×);B為細胞劃痕愈合率折線圖。a為P<0.05,與空白組比較;b為P<0.05,與對照組比較。
NU7026作用HepG2細胞24、48、72 h后,細胞凋亡率增加(P<0.05;圖4)。隨著NU7026作用時間增加,HepG2細胞凋亡率逐漸增加。NU7026作用HepG2細胞12 h后,出現了輕微的G2/M阻滯現象,但細胞周期未出現明顯改變(圖5)。

圖4 各組HepG2細胞凋亡比較A為細胞凋亡圖;B為細胞凋亡率柱狀圖。a為P<0.05,與空白組比較;b為P<0.05,與對照組比較。

圖5 各組HepG2細胞周期的比較A為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周期圖;B為細胞周期占比圖。
肝癌在全球惡性腫瘤發病譜中排第六,其中中國肝癌新發病例數將近占全球發病的一半[5]。DNA-PKcs是一種相對分子質量約為470 kDa的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與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基因(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RAD3相關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and Rad3-related protein,ATR)同屬于磷酸酰肌醇3-激酶相關蛋白激酶(PIKK)家族。DNA-PKcs和ATM在DNA雙鏈斷裂修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ATR主要參與DNA單鏈斷裂修復。DNA-PKcs不僅參與淋巴細胞的V(D)J重組和類別轉換重組,保護染色體末端,而且DNA-PKcs響應胰島素信號傳導,促進肝臟中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酸[6-7]。
DNA-PKcs抑制劑有渥曼青霉素、NU7441、NU7026、IC化合物等。NU7026對DNA-PKcs抑制性特異度高,能有效抑制DNA-PKcs Ser2056磷酸化[4]。本研究通過生長曲線實驗和克隆實驗檢測細胞增殖能力,表明NU7026抑制DNA-PKcs將降低HepG2細胞增殖能力,與其他研究結果相一致。用siRNA介導肝癌HepG2細胞中DNA-PKcs沉默,細胞增殖速度減慢,且高表達DNA-PKcs可通過AKT/GSK3/c-myc信號通路調節肝癌細胞增殖[8]。同樣用siDNA-PKcs轉染肝癌耐藥細胞Bel-7402/5-Fu后,細胞增殖能力降低,可能抑制DNA-PKcs后胸腺嘧啶合成酶(TS)表達下降,從而抑制DNA合成,細胞增殖生長變慢[9]。但也有研究表明NU7441抑制DNA-PKcs促進肺成纖維細胞中SSEA4+間充質祖細胞增殖[10]。沉默DNA-PKcs不僅抑制骨肉瘤MG-63細胞增殖,而且也抑制細胞遷移和侵襲[11]。
本文結果顯示抑制DNA-PKcs能降低HepG2細胞遷移能力。有研究表明將沉默DNA-PKcs的HepG2細胞移植到裸鼠中,其腫瘤生成率明顯降低[8]。DNA-PKcs通過RhoA/ROCk2通路調節基質金屬蛋白酶-2和磷酸化肌球蛋白輕鏈 2表達,促進體內外骨肉瘤細胞遷移和侵襲[12]。也有研究發現ITGA5和SDC4基因與DNA-PKcs可能對細胞遷移侵襲運動具有互相調節作用[13]。
本研究用NU7026抑制DNA-PKcs 24、48、72 h,HepG2細胞凋亡增加,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有研究表明沉默DNA-PKcs后,通過線粒體凋亡途徑促進肝癌耐藥細胞Bel-7402/5-Fu凋亡[14]。也有研究表明沉默DNA-PKcs后,有絲分裂細胞紡錘體異常,胞質分裂失敗,有絲分裂延長等,最終導致細胞有絲分裂災變而凋亡[15]。
用TDR將HeLa細胞同步化至G1期后釋放,沉默DNA-PKcs的HeLa細胞在6 h出現明顯的G2/M期阻滯,表明抑制DNA-PKcs會引起G2/M期阻滯[16]。用nocodazole同步化細胞后釋放,抑制HeLa細胞DNA-PKcs,H3-pS10陽性細胞增加,表明細胞阻滯在有絲分裂期[17]。也有研究表明沉默MG-63細胞DNA-PKcs 48 h,細胞周期無明顯改變[11]。在本研究中NU7026抑制DNA-PKcs對HepG2細胞周期無明顯改變,可能是因為細胞DNA損傷不嚴重,DNA修復時間較短,細胞能較快地通過周期檢查點,故未出現明顯G2/M期阻滯。
綜上所述,NU7026能抑制HepG2細胞增殖能力和遷移能力,其機制可能與促進細胞凋亡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