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峰 武藝 華琦
慢性腎臟疾病(CKD)是高血壓的主要并發癥之一,它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發展為終末期腎臟疾病的風險。即使是腎功能的輕微下降也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有關。腎臟的貯備能力強大,早期腎臟功能損害時臨床癥狀隱匿不易覺察,當出現明顯臨床癥狀或腎功能異常時,腎臟病變可能已達相當嚴重程度,甚至難以逆轉。因此尋找能早期評判腎功能的指標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研究顯示,血清膽紅素可以改善心腎和代謝功能障礙。TBIL 水平與高血壓及其靶器官損害的關系在不斷得到研究的證實[1,2]。本研究旨在探討TBIL 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害的相關性及其預測價值,以便及早且準確地發現高血壓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害并阻止其進展,改善高血壓腎臟損害患者的預后。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臨床研究,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于本院門診就診的 300例新發未經治療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58.98±7.19)歲,其中男151 例,女149 例。納入標準: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 年修訂版)中高血壓的診斷標準[3],所有入選患者均為新發現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年齡18~75 歲。排除標準:繼發性高血壓、肝膽系統疾病(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膽結石、膽囊炎等),嚴重的腎功能障礙或接受腎臟替代治療者,甲狀腺疾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血液系統及免疫系統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急性腦卒中、糖尿病等。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性別、年齡、SBP、DBP 等基礎資料,計算BMI。抽取空腹靜脈血,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ALT、AST、TC、LDL-C、HDL-C、TG、FBG、SCr、UA、TBIL;根據腎臟病飲食改良(MDRD)簡化公式估算eGFR:eGFR ml/(min·1.73 m2)=186×SCr-1.154×年齡(歲)-0.203×(女性×0.742)(SCr 單位為mg/dl,1 mg/dl=88.4 μmol/L)。eGFR 為 60~90 ml/(min·1.73 m2)為腎功能受損,eGFR≥90 ml/(min·1.73 m2)為腎功能正常。根據患者eGFR 水平將患者分為兩組:腎功能受損組(81 例)、腎功能正常組(219 例)。分析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害的影響因素,分析各變量與eGFR 的相關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害的影響因素,采用Pearson 分析各變量與eGFR 的相關性。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腎功能正常組患者的年齡、BMI、SBP、TBIL、SCr、UA、eGFR 與腎功能受損組患者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n(%),]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n(%),]
注:與腎功能受損組比較,aP<0.05
2.2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害的影響因素分析 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年齡、SBP、BMI 與 eGFR 呈負相關(r=-0.199、-0.189、-0.267,P<0.05),TBIL 與eGFR 呈正相關(r=0.517,P<0.05)。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BMI、SBP、UA 均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害的影響因素,且TBIL 是高血壓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害的保護因素(P<0.05)。見表2。

表2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害的影響因素分析
高血壓是腎功能受損的獨立危險因素,它增加腎臟疾病的發病率以及腎衰竭的發生率和致死率。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證實炎癥反應在高血壓腎功能損害中起重要作用[4]。
TBIL 作為臨床常用的評價肝膽系統疾病發病和轉歸的肝功能指標,膽紅素是血紅素降解的最終代謝產物。新近研究發現TBIL 是生理性氧化劑,即使是輕度升高的TBIL 也具有強大的抗炎、抗氧化、抗增殖和血脂調節特性,對人體多種組織和器官起保護作用;還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抑制泡沫細胞形成,保護血管內皮功能[5]。膽紅素在心血管系統中的健康益處主要由人類人群研究揭示,TBIL 與高血壓、腦卒中、心血管疾病及其死亡率呈負相關[6-8]。另有研究顯示低TBIL 是老年女性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造影劑腎病(CIN)的獨立危險因素,TBIL 可能有助于及早且準確地識別CIN 高危患者[9]。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較高的血清膽紅素水平與改善左心室重塑相關[10]。
流行病學研究的結果表明,TBIL 水平升高對心血管和代謝疾病的保護作用是相關的。TBIL 在心血管疾病(CVD)、CKD 和相關死亡率中的保護機制可歸因于其抗氧化和抗炎特性。膽紅素進一步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LDL-C 水平,抑制高危個體血小板活化。這些效應有望維持正常的血管穩態,從而降低CKD 的發生率以及心血管并發癥和死亡的發生風險。
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也證實膽紅素與腎功能關系密切。Kang 等[11]對2 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發現,TBIL可能是預測2 型糖尿病腎功能保留患者CKD 進展的早期臨床標志物。Wang 等[12]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TBIL 濃度與CKD 的進展呈顯著的負相關,調節TBIL水平可能是高血壓患者CKD 的潛在治療靶點。一項針對中國漢族人群CKD 患者TBIL 與腎臟預后關系的研究結果提示:CKD 患者TBIL 與eGFR 呈正相關;CKD 1~5 期患者TBIL 與CKD 分期呈負相關;結果提示TBIL 可能對腎臟有保護作用[13]。景曉華等[14]研究發現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TBIL 水平與尿蛋白定量呈負相關,與eGFR 呈正相關。Uludag 等[15]研究提示血清膽紅素可以預測2 型糖尿病患者CKD 的進展。薈萃分析表明,膽紅素水平的升高可能與CKD 發病風險降低有關[16]。總之,TBIL 輕度升高是腎臟預后的重要保護因素。此外,體內和體外膽紅素治療對腎纖維化有有益作用[17],進一步突出了膽紅素有益作用的潛在機制。所以,膽紅素可能是高血壓相關腎臟疾病進展的潛在治療靶點。
本研究以新發未經治療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TBIL 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害之間的關系。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高血壓伴早期腎功能損害組患者TBIL 水平低于腎功能正常組;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年齡、SBP、BMI 與eGFR 呈負相關(r=-0.199、-0.189、-0.267,P<0.05),TBIL 與eGFR 呈正相關(r=0.517,P<0.05)。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BMI、SBP、UA 均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害的影響因素,且TBIL 是高血壓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害的保護因素(P<0.05)。由此推測,低TBIL 可作為高血壓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害的獨立危險因素。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TBIL 隨著腎功能減退而降低,故低TBIL 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腎功能損害的程度。因此血清膽紅素等簡單的常規生化參數的測定可能有助于預測CKD 的早期進展。
總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TBIL 與eGFR 水平呈正性相關,低TBIL 可能成為高血壓患者早期腎功能損害的獨立預測因素。膽紅素的測量是一種常規的血液測試,這種測試簡單、廉價且標準化良好。因此,如果膽紅素被證實在預防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方面發揮作用,將具有巨大的臨床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