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臨床常見婦科疾病包括宮頸炎、盆腔炎、卵巢囊腫等。卵巢囊腫多發生于20~50 歲的女性中,臨床治療方案多為手術治療[1]。卵巢囊腫病發時若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則有可能發展成癌變,持續發展會威脅患者的生命,使其致死率升高,生存率僅為20%~30%[2]。卵巢囊腫初期時體征主要為腹內存在包塊,且有較強的可動性,若治療延誤,包塊極有可能移動至腹腔,使患者有強烈惡心感,還會誘發婦科炎癥、腹膜刺激癥等[3]。以往臨床常用開腹手術治療,此治療方案有一定弊端,如創傷面大、術中出血量較多、術后恢復困難等。腹腔鏡手術是順應醫學發展而產生的,且于婦科疾病手術治療中應用較廣泛[4]。本文即為研究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囊腫的臨床效果及對卵巢功能的影響,詳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本院收治的94 例卵巢囊腫患者,以系統抽樣法分成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7 例。參照組患者年齡最小25 歲,最大52 歲,平均年齡(38.82±4.92)歲;卵巢囊腫直徑6.30~11.4 cm,平均直徑(9.12±0.95)cm;其中巧克力囊腫9 例,僅單側有囊腫14 例,黏液性囊腫8 例,雙側均有囊腫9 例,卵巢皮樣囊腫3 例,漿液性囊腺瘤 4 例。研究組患者年齡最小23 歲,最大53 歲,平均年齡(38.06±5.42)歲;卵巢囊腫直徑6.35~12.10 cm,平均直徑(9.21±0.97)cm;其中巧克力囊腫10 例,僅單側有囊腫12 例,黏液性囊腫10 例,雙側均有囊腫5 例,卵巢皮樣囊腫7 例,漿液性囊腺瘤3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通過B 超檢查確診病情的患者;月經正常的患者;除卵巢囊腫外再無其他惡性腫瘤患者;簽訂研究知情同意書患者。排除標準:1 個月內使用過激素性藥品或療法患者;貧血狀況較重的患者;家屬不同意參與研究的患者;中途有退出意愿患者;有既往手術治療子宮疾病或者卵巢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采用開腹手術治療。術前對患者進行正常消毒和鋪巾,并實施全身麻醉,于腹部正中位置作一條橫向切口,并將切口附近組織進行鈍性分離,打開腹腔找出卵巢,切開卵巢皮質,再次使用鈍性分離法完全剝離卵巢囊腫,囊腫剝離結束后實施切口縫合。同時置入導尿管。手術過程中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并進行止血處理。
1.2.2 研究組 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颊呔S持仰臥體位,實施正常消毒及鋪巾工作,實施硬膜外全身麻醉,并于臍孔下緣1 cm 處作微小切口,而后注入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氣腹,使腹腔內氣壓達至15 mm Hg (1 mm Hg=0.133 kPa)左右。同時依順序將10 mm 工作鞘、腹鏡體置入患者腹腔,之后于再患者腹部左右兩側切開2 個微小切口,置入手術所用器械,即5 mm 與10 mm 工作鞘。應用腹腔鏡仔細觀察腹腔內病情,尋找囊腫位置,并觀察囊腫大小、形狀、種類等。于卵巢內皮質較厚、無穿行血管處分離囊腫,如果囊腫偏小,可先切開囊腫表面并使其剝離體內,使用手術鉗剝離;如果囊腫偏大,則切開包膜,以穿刺形式吸除囊腫內液,再將其與囊壁分離,最后剝離卵巢。結束后,應用氯化鈉多次沖洗盆腔,最后進行手術切口縫合。手術過程中,要及時利用雙極電凝法對患者進行止血,使用防粘凝膠避免手術過程中發生粘連現象。手術結束后置入導尿管。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病情改善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及治療前后卵巢功能變化。病情改善時間包括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卵巢功能變化以孕酮、雌二醇、黃體生成素及促卵泡激素水平進行評定。并發癥包括術后感染、術后出血、術后粘連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病情改善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病情改善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病情改善時間比較()
注:與參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卵巢功能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參照組患者孕酮為(2.86±0.41)nmol/L、雌二醇為(247.51±12.52)pmol/L、黃體生成素為(8.76±1.65)U/L、促卵泡激素為(7.58±1.59)U/L,研究組患者治療前孕酮為(2.84±0.38)nmol/L、雌 二醇為(248.12± 13.12)pmol/L、黃體生成素為(8.72±1.78)U/L、促卵泡激素為(7.53±1.76)U/L;治療后,參照組患者孕酮為(2.31±0.78)nmol/L、雌二醇為(173.24±14.01)pmol/L、黃體生成素為(18.83±2.97)U/L、促卵泡激素為(12.05± 1.72)U/L,研究組患者孕酮為(2.73±0.48)nmol/L、雌二醇為(224.11±15.93)pmol/L、黃體生成素為(13.86± 2.51)U/L、促卵泡激素為(9.34±1.92)U/L;治療前,兩組孕酮、雌二醇、黃體生成素及促卵泡激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452、0.2305、0.1129、0.1445,P=0.8068、0.8181、0.9103、0.8854>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孕酮、雌二醇、黃體生成素及促卵泡激素水平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1439、16.4392、8.7622、7.2073,P=0.0022、0.0000、0.0000、0.0000<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參照組患者發生術后感染5 例(10.64%)、術后出血6 例(12.77%)、術后粘連2 例(4.26%),并發癥發生率為27.66%;研究組患者發生術后感染0 例、術后出血1 例(2.13%)、術后粘連1 例(2.13%),并發癥發生率為4.26%;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5983,P=0.0019<0.05)。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統中的重要器官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促進女性體內性激素代謝、內分泌的穩定[5]。而卵巢囊腫對女性的生理功能影響較大,其包括惡性、良性、交界性3 種性質,截止現今醫療水平,判斷此疾病誘因有多種,如不良生活方式、內分泌紊亂、遺傳等。由于社會競爭激烈,使人們的生活、工作、心理有較大壓力,是誘發婦科疾病的原因之一。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給人們的生活飲食、身體健康帶來較大危害,此兩種因素也可引發卵巢囊腫疾病[6]。病發時,若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很有可能造成女性生育能力受阻,使患者的身心皆受到較大影響,因此,臨床提升治療卵巢囊腫的有效性于醫學界有重大意義。
此前,臨床治療卵巢囊腫多采用開腹手術療法,此種治療方案很容易使盆腔內發生粘連現象,感染幾率較高,痛感強烈,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7]。醫學發展至今,臨床治療卵巢囊腫的首要治療方案為腹腔鏡手術治療,此方法彌補了開腹手術的不足,通過腹腔鏡可擴大視野范圍,手術期間有良好的野光照源,使腹腔內圖像隨之放大,圖像清晰度得到加強,便于醫生更好的實施手術[8-10]。由此分析本院研究數據得出,研究組患者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孕酮、雌二醇、黃體生成素及促卵泡激素水平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囊腫可以降低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產生的創口偏小,有益于患者術后恢復。手術時,腹腔鏡的使用有效規避了卵巢剝離過程的盲目性,從而使患者的其他器官不受手術影響,操作過程靈活簡便,于卵巢功能恢復方面有良好促進作用,且由于手術過程腹腔處于封閉狀態,患者體內臟器得到較好保護,并發癥發生率較低[11,12]。腹腔鏡手術對患者疾病周圍組織的傷害性較小,以保障患者體內卵巢組織不受手術影響,有效降低了盆腔黏連、感染現象的產生,使患者于較高安全性的方法中完成治療,并較快恢復[13,14]。腹腔鏡手術治療于患者康復速度方面起到積極促進作用,還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囊腫療效顯著,其對卵巢功能恢復方面有促進作用,且安全性高,可以于臨床治療中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