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十四五”煤炭行業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發展路徑分析

2021-06-01 03:41:48楊方亮許紅娜
中國煤炭 2021年5期
關鍵詞:煤礦利用資源

楊方亮,許紅娜

(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北京市朝陽區,100013)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為了滿足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帶來的能源需求,我國原煤產量由21世紀初的13.8億t快速增長至2013年的峰值39.7億t。2013年后,受到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能源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和淘汰工業落后產能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原煤產量依然保持在35~39億t的水平,煤炭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燃料和原料來源[1]。為了解決大規模煤炭資源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地方各級政府、行業協會、煤炭生產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機構,分別從政策制定引導、行政管理和技術研發應用等多層面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的工作,不斷推進礦區生態環境治理,發展礦區資源綜合利用,擴大土地復墾面積,推動礦區生態文明建設。

隨著煤炭供給側改革和能源結構調整的進一步深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2030年實現碳排放達峰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確定,煤炭行業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發展環境,在此背景下研究煤炭行業“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與資源綜合利用發展路徑,對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基本情況

1.1 煤炭生產

經歷了“十一五”和“十二五”初期的高速增長,進入“十三五”以來,我國煤炭生產規模保持在較為穩定的水平,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原煤產量為39億t,與“十二五”末期相比增加了1.5億t。2020年煤炭進口規模與2015年相比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進口量由2015年的2.04億t增加至2020年的3.04億t。 “十三五”期間我國煤炭消費總量保持在40億t左右,與“十二五”末期煤炭消費總量約為40億t基本持平,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計算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約為40.6億t左右。整體看,“十三五”期間我國的煤炭生產總體保持在相對平穩的高位。2006-2020年我國煤炭生產、進口及消費量情況如圖1所示。

注: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整理

1.2 煤炭產業布局

煤炭消費需求的大幅度增長帶動了煤炭資源開發規模的擴張,遼寧、黑龍江、河北、山東、安徽、河南、四川和云南等傳統煤炭產區煤炭資源枯竭速度加快,煤炭產能逐步向山西、內蒙古、陜西、新疆等西部地區轉移。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和開發布局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十三五”時期,我國煤炭產能進一步向資源稟賦好、開采條件好、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晉、陜、蒙、寧、新地區集中,2020年晉、陜、蒙、寧、新地區煤炭產量超過30億t,占全國產量的80%[2]。2020 年底全國煤礦降至4 700 處以下,大型現代化煤礦占比大幅提升,千萬噸級煤礦有52 處,煤炭產能達8.2 億t/a;120 萬t/a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1 200 處以上,產量占全國的80%左右。2010-2020年我國煤炭產業布局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

注: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整理

2 煤炭資源開發對環境影響的分析

2.1 煤炭資源開發對環境影響簡述

煤炭資源開發利用過程引發的環境影響主要表現為因開采引發的土地沉陷、水資源破壞、植被損害、水土流失等,以及排放的煤矸石、礦井水和礦井瓦斯等礦區廢棄物引發的環境問題[3-4],根據煤炭產量的數據和煤炭資源開發過程中造成的土地沉陷、廢棄物排放等情況,測算出2010-2020年煤炭資源開發的環境影響如圖3所示。

注:綜合國家統計局、行業協會及文獻數據測算

2.2 不同區域的環境影響分析

我國煤炭生產區域遍布全國大多數省份,不同省份的生態環境基礎狀況各異,煤炭資源開發過程對礦區生態環境的影響也因區域不同而存在較大的差異。河北、遼寧、山東、江蘇等東部省份,煤礦大多處于生態自我修復能力較強、土地資源稀缺區域。“十三五”期間,東部地區大量小型煤礦和資源枯竭礦井退出,這一時期煤炭開發過程環境矛盾主要集中在沉陷土地、煤矸石和煤礦瓦斯等方面。

中部和東北地區“十三五”期間煤炭產能退出規模也較大,主要集中在吉林、黑龍江、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省份,這部分產能退出省份煤炭資源開發過程環境影響主要表現土地沉陷、煤矸石和礦井水等方面;山西和安徽兩省“十三五”期間煤炭產量保持在較高水平,安徽省煤炭開采造成的環境影響主要集中在土地沉陷、煤矸石和煤礦瓦斯方面;山西省承接了其他省份退出的煤炭產能,煤炭產量保持較高水平,煤炭開采造成的環境影響主要體現在土地沉陷、水資源破壞、水土流失、煤矸石和煤礦瓦斯方面。

西部地區省份中,內蒙古、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等六省份,從自然環境看礦區大多處于干旱、半干旱區域,且水資源短缺,林草植被面積與其他地區相比較為稀少,總體上來看,地區生態環境、生態自我修復能力、環境承載力均較差。“十三五”期間上述區域承接了其他省份退出的大量煤炭產能,大規模煤炭資源開發造成的環境影響主要集中在淺表水資源破壞、水土流失、荒漠化和林草植被及草原植被的破壞,且煤矸石、礦井水的排放規模也較大;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廣西等西南省(市)區,相比其他地區而言水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環境、環境自我修復能力和環境承載力都較好,“十三五”期間除貴州外,煤炭產能退出規模也較大,煤炭資源開發造成的環境影響主要集中在煤矸石、礦井水和煤礦瓦斯方面[5-8]。

3 煤礦區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現狀

3.1 土地復墾

土地復墾是解決煤炭資源開發過程造成的土地沉陷、耕地損毀的最主要途徑。我國的礦山土地復墾工作開展較早,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東部平原礦區沉陷區治理,隨著土地復墾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復墾的資金和技術投入也進一步加強[9]。“十三五”期間,國家相關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大了對沉陷區治理的政策扶持力度,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的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召集人聯合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等部委建立了采煤沉陷區綜合利用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相關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大了對采煤沉陷區治理的資金支持力度。這一時期,涌現出了徐礦賈汪潘安湖濕地公園、淮南顧橋礦和大通濕地、國家能源集團準格爾礦區等土地復墾典型,其中潘安湖濕地公園開創的“基本農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復墾、生態環境修復、濕地景觀開發”“四位一體”的建設模式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國煤礦土地復墾率達到57%,較2015年提高9個百分點。2010-2020年煤炭行業土地復墾情況如圖4所示。

注:根據歷年煤炭行業發展報告整理

3.2 煤矸石資源綜合利用

發展資源綜合利用是解決煤炭礦區煤矸石、礦井水和煤礦瓦斯等廢棄物排放環境影響的最主要途徑。在“十二五”的基礎上,政府相關主管部門陸續通過開展大宗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修訂《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設立國家綠色礦山名錄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等方式,推動資源綜合利用的發展。截至2020年底,煤矸石資源綜合利用率已達到72.2%,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8個百分點,其中煤矸石及低熱值煤發電裝機規模達到4300萬kW[10-11],利用煤矸石、煤泥量達到1.5億t/a,綜合利用發電機組運行管理和環保控制水平大幅提升,大、中型綜合利用機組基本實現了超低排放改造。2010-2020年我國煤矸石資源綜合利用情況如圖5所示。

從煤矸石資源綜合利用的途徑來看,主要集中在煤矸石發電、生產建筑材料、井下充填、采空區回填、筑路和土地復墾等方面,采空區回填、筑路和土地復墾等方式利用的煤矸石量占總利用量的56%,用于煤矸石及低熱值煤發電的煤矸石量在30%左右,用于生產建筑材料的煤矸石資源綜合利用量占比超過11%。

注:根據歷年煤炭行業發展報告整理

3.3 礦井水綜合利用

“十三五”期間,煤炭產能逐步由江蘇、安徽、江西、河南、四川等傳統大涌水礦區向晉、陜、蒙、寧、新等水資源匱乏地區轉移,礦井水涌水量總體呈下降趨勢。這一時期,國家進一步加大了礦井水等非常規水資源綜合利用的政策推進力度,《國家節水行動》中明確要求在缺水地區加強礦井水的多元、梯級和安全利用,地方各級政府也配套出臺了嚴格的礦井水綜合利用管理措施,推進煤炭礦區礦井水利用。2020年10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炭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中,對礦井水的利用進行了更加明確的規定,要求通過優化開采范圍和開采方式、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等,從源頭減少和有效防治高鹽、酸性、高氟化物等礦井水排放;明確要求礦井水應優先用于項目建設及生產,鼓勵多途徑利用多余礦井水,可以利用的礦井水未得到合理、充分利用的,不得開采及使用其他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作為生產水源,并不得擅自外排。截至2020年底,全國煤礦礦井水資源綜合利用量約為54億m3,礦井水綜合利用率為78.7%,較2015年末增加了10.2個百分點。2010年-2020年我國礦井水利用情況如圖6所示。

注:根據歷年煤炭行業發展報告整理

3.4 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

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是煤炭礦區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內容之一,自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以來,確定了稅費扶持政策和煤層氣價格及發電上網政策,極大地推動了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發展。2015年2月國家能源局印發《煤層氣勘探開發行動計劃》,進一步推動了煤層氣勘探開發和煤礦瓦斯抽采利用。“十三五”期間,煤層氣地面抽采量大幅增長,煤礦瓦斯抽采利用量逐步增加,煤礦瓦斯提純制LNG、CNG技術、中低濃度瓦斯發電及乏風瓦斯逆流氧化等技術得到了快速推廣和應用。截至2020年底,全國煤層氣抽采利用率由2015年的86.4%增加至2020年的91.8%,井下瓦斯抽采利用率由2015年的35.3%增加至2020年的44.8%。2010-2020年我國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情況如圖7所示。

注:根據歷年煤炭行業發展報告整理

3.5 共伴生資源及其他

煤系共伴生礦物的資源化利用是礦區資源綜合利用重要內容之一,煤系共伴生資源主要包括了油母頁巖、煤系高嶺土、硫鐵礦、石墨、膨潤土、硅藻土、耐火黏土,以及鎵、鍺、鋰等金屬礦產[12-13]。油母頁巖、煤系高嶺土、耐火粘土煤系共伴生礦物的資源化利用開展較早,“十三五”期間,煤系油母頁巖煉油產量保持在50萬t/a左右,以撫順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窯街煤電集團有限公司為代表;開展煤系高嶺土資源綜合利用,以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塔山煤礦公司、內蒙古準格爾礦區等為代表;國家能源集團在鎵、鍺、鋰等高價金屬元素提取技術研發方面也走在了前列。

“十三五”期間,為適應國家和地方日益提高的燃煤工業鍋爐排放、煤場等礦區無組織排放和污水、廢水處理等環保要求,各煤炭企業加大了礦區燃煤工業鍋爐的改造力度,通過加裝脫硫脫硝除塵設施,低效高排工業鍋爐改為高效煤粉工業鍋爐、電鍋爐和天然氣鍋爐,實施礦區熱電聯供,推進風源熱泵、水源熱泵和余熱余壓利用等多種技術在礦區的應用,全面提升礦區采暖用熱過程的環保控制水平。同時,加快推進礦區煤場堆存、煤炭轉運等環節的無組織排放治理,建設全封閉煤倉、建設抑塵網和噴淋裝置,響應國家號召實施“公轉鐵”等方式,全面提升礦區生態環境面貌,取得了積極成效。

4 存在的主要問題

4.1 煤礦區生態環境欠賬依然較多

“十三五”期間,雖然政府層面強化了相關政策的支持力度,各級煤炭企業在煤炭運行形勢好轉后也進一步加大了生態環境保護資金的投入力度,加大了煤矸石不升井、煤矸石井下充填、煤矸石生產建材產品等相關技術應用,礦井水利用途徑也大為擴展,但煤炭資源開發長期處于高位,煤炭產能也進一步向西部、西北部生態環境脆弱地區轉移,礦區環境治理、生態修復和資源綜合利用都面臨較大的壓力,現有能力無法對新增的沉陷土地、煤矸石和礦井水進行有效利用,導致凈新增廢棄物量依然較大。2010-2020年我國礦區凈新增沉陷面積、凈新增煤矸石量和凈新增礦井水外排量情況如圖8所示。

注:根據歷年煤炭行業發展報告整理

4.2 煤炭資源綜合利用面臨困境

“十三五”期間,礦區資源綜合利用發展面臨的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2.1煤矸石綜合利用面臨諸多問題

一是煤矸石資源化利用能力基本到達極限,表現為煤矸石綜合利用電廠在國家資源綜合認定取消后,優惠政策落實難。受多種因素影響,中、小型煤矸石電廠數量急劇減少,大型煤矸石電廠、低熱值煤電廠生存也面臨較大的壓力,整個產業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綜合利用發電消納處理煤矸石、煤泥的能力即將接近峰值;二是煤矸石建材產品技術附加值普遍偏低,與其他建材產品相比,成本和技術上都處于劣勢,又受限于煤炭產業布局和煤矸石建材產品的經濟運輸半徑,西部地區煤礦發展煤矸石建材產品的潛力有限,東部地區的煤矸石建材類項目已達到峰值;三是煤矸石井下充填成本偏高,年充填利用煤矸石規模增長緩慢,亟待國家出臺技術規范以及力度更大的減稅退稅優惠政策[13]。

4.2.2礦井水繼續擴大利用規模的難度大

噸煤涌水量大的礦區企業自用有限,亟待建立產業化發展模式。以遼寧、黑龍江、河北、安徽、河南、貴州、云南、四川等省為代表的煤炭礦區以及西部個別噸煤涌水量大的礦區,由于礦井涌水量大,企業自身利用量有限,經過處理后的礦井水無法得到有效利用。開展產業化利用,如對外供水又面臨市場、政策及資金等多方面的制約,亟待從政策、體制等多個方面,破解當前噸煤涌水量大的礦區礦井水利用難的問題。

4.2.3煤礦抽采瓦斯利用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2020年井下抽采瓦斯綜合利用率為44.8%,每年仍有大量抽采和風排瓦斯直排進入大氣中。主要原因是井下抽采瓦斯和風排瓦斯濃度較低,開展資源化利用的經濟效益較差,現有技術和綜合利用方式難以實現低成本瓦斯資源化利用,現有的財稅扶持政策尚無法抵消成本,煤炭企業積極性不強。

4.3 生態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資金投入不足

我國的煤炭資源開發以井工礦為主,隨著煤炭產能布局大規模轉向晉、陜、蒙、寧、新等生態脆弱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需要投入的資金也越來越多,“十二五”“十三五”期間煤炭市場的劇烈波動,對煤炭企業的生態環境保護資金投入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雖然國家和地方針對礦區生態修復,特別是沉陷區治理出臺了相關優惠扶持政策,但財稅扶持相比大規模的生態環保投入,依然存在較大缺口。與此同時,煤炭產能西移后礦區資源綜合利用的投入與產出矛盾也日益突出,現有機制下單純依賴企業投入的模式可持續性較差,亟待進一步理順相關資金的投入、稅前抵扣等機制。

4.4 政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資源綜合利用政策體系的建設,促進了煤礦區資源綜合利用的發展,但仍有待進一步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管理機制亟待理順。資源綜合利用涉及發改委、能源局、工信部、環境部、財政部、稅務局及科技部等多個部門,各個主管部門分別從各自負責的領域推動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的發展,目前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難以形成政策合力,相關政策的執行和落實難度較大。

(2)煤炭資源綜合利用主要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主。由于廢棄物產生規模大,規模化利用受限于區域市場需求。隨著煤炭產能西移,資源綜合利用成本過高,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無法計入煤炭生產成本進行稅前抵扣,資源開發外部性問題突出。

(3)增值稅和所得稅優惠目錄修訂周期過長,覆蓋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目錄范圍較窄。在資源綜合利用電廠(機組)認定取消后,煤矸石、煤泥綜合利用電廠增值稅退稅難問題突出,相關標準規范存在不合理之處,亟待修訂。

(4)地方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缺乏對資源綜合利用建材產品的采購支持政策,資源綜合利用產品與同功能其他產品相比,制造成本過高,難以在完全競爭情況下打開銷路,下游消費需求被嚴重抑制。

5 “十四五”時期煤炭行業生態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發展面臨的形勢

“十四五”時期煤炭行業面臨新的形勢和發展挑戰,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確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能源結構調整和煤炭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推進等,將對煤炭行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5.1 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影響

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確定,將深刻影響“十四五”及之后一個時期煤炭行業發展,主要表現在對煤炭生產、轉化、流通和終端消費等環節的影響。煤炭生產環節要求更加綠色、低碳、環保,礦區碳匯林種植、風電和太陽能等新能源發展、煤矸石井下充填開采、風源熱泵與水源熱泵及余熱余壓利用、中低濃度煤礦瓦斯綜合利用和風排瓦斯氧化銷毀等將成為下一階段礦區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發展的重點和熱點。在煤炭加工轉化環節,將進一步要求加大煤炭洗選加工力度,削減煤炭遠距離流通環節的能源浪費,進一步提升終端消費環節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同時,選矸、煤泥等副產物就地轉化也迎來新的挑戰。

5.2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

黃河流域是我國主要的煤炭資源富集區和煤炭主產區,占全國煤炭查明資源儲量的45.25%,原煤產量占全國的58.73%。黃河流域上中游(甘肅、寧夏、內蒙古)和黃河中下游陜西渭河流域及河南局部區域用水強度高,這一區域的水資源相對匱乏,生態環境脆弱,植被覆蓋易受周邊煤炭資源開發的影響,煤炭開采造成的水土流失也較為嚴重[14]。“十四五”期間,要在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保障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煤炭產能轉移后資源開發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影響,提高煤炭資源綠色開發水平,推動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從降低煤炭資源開發對水資源、植被和水土保持的影響著手,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降低廢棄物排放對礦區的影響。

5.3 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新要求

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綱要中,國家明確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目標,涉及煤炭行業的內容包括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和18%,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1%等[15]。“十四五”期間,提升資源綜合利用電廠能效、削減污染物排放,加大煤礦瓦斯綜合利用,合理利用水源、風源和余熱余壓資源,降低煤炭資源開發過程的能源消費量,加大礦區生態修復力度,擴大土地復墾、植被綠化面積,推進礦區風電、太陽能發電,通過多種方式推進礦區生態文明建設。

5.4 能源結構調整與煤炭供給側改革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推進能源革命,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高能源供給保障能力的目標,“十四五”末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推動煤炭生產向資源富集地區集中[16]。“十四五”期間,煤炭生產向生態環境脆弱的資源富集地區集中趨勢將進一步加強,需要提高煤炭資源綠色開發水平,降低資源開發對礦區生態環境的影響,在礦區生態修復、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將面臨更大的壓力[17]。

6 “十四五”煤炭行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路徑措施

基于煤炭行業“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發展現狀,針對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存在的問題,結合行業發展面臨的形勢,提出“十四五”相關路徑措施如下。

6.1 繼續推動煤炭資源綠色開發

在確保“十四五”能源安全穩定供應保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進煤炭資源綠色開發,合理控制西部生態脆弱地區煤炭資源開發規模和時序,推動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煤與瓦斯共采、采選充一體化等綠色技術的應用,降低煤炭資源開發對水資源、地表植被的影響,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降低水土流失面積。

6.2 加強黃河流域煤礦區生態環境保護

研究建立黃河流域煤炭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機制[18],通過設立生態恢復基金等方式,強化黃河流域及周邊礦區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黃河流域上中游、中下游地區生態環境演變的監控,嚴格控制鄰近黃河干流、支流的煤炭資源開發規模,預防和降低煤炭資源開發的生態環境影響。通過生態修復和生態再造等方式,促進黃河流域煤礦與當地生態有機融合,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煤炭高質量發展。

6.3 因地制宜推進礦區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

“十四五”期間,充分考慮到東部、中部、西部等不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基礎等方面的差異,因地制宜地制定煤礦區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方案,合理安排工作進程;按照保護優先、立體生態功能恢復為主的原則,通過發展森林植被碳匯、現代農業、文化生態旅游、礦區新能源等多種方式,提升礦區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成效,提升煤礦區可持續發展水平,提高煤礦區自我造血水平的能力;強化排土場、露天采場和工業廣場生態恢復,強化礦區大氣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加大井工煤礦沉陷區和矸石場恢復治理,切實提高土地復墾率。

6.4 繼續發展資源綜合利用

繼續推進煤矸石資源綜合利用。大力推廣井下預排矸、矸石不升井技術應用,從源頭削減煤矸石產生量,降低西部礦區煤矸石處置和利用壓力;推動煤矸石井下充填開采在資源枯竭礦區、稀缺煤種礦區的應用,加大井下充填利用煤矸石量;加大煤矸石用于生產建筑材料、筑路、采空區回填和土地復墾的規模;繼續推動煤系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發與應用,提高共伴生資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進一步加大礦井水利用力度,在缺水地區明確將礦井水作為第一水源,在條件具備的礦區推動保水開采技術應用,降低煤礦開采對地下水和淺表水系的擾動,降低礦井水涌水量;推動噸煤涌水量大的礦區產業化利用示范,拓寬噸煤涌水量大的礦區礦井水利用途徑。

進一步加大煤礦瓦斯井下抽采利用規模,提高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率,推動中低濃度瓦斯提純制取LNG、CNG技術應用,擴大低濃度瓦斯和風排瓦斯逆流氧化銷毀技術應用示范。

6.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十四五”期間,建議加快扶持和鼓勵煤炭企業加大土地復墾、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積極性的政策制定,研究礦區生態環境保護支出沖抵增值稅的相關政策,加快修訂《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和《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推動資源綜合利用相關產品標準制修訂,加大科技支持資金對礦區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促進礦區風電、太陽能、碳匯林等發展的支持政策,為全面推進“十四五”煤炭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做好政策支撐。

猜你喜歡
煤礦利用資源
利用min{a,b}的積分表示解決一類絕對值不等式
中等數學(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0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利用一半進行移多補少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資源回收
利用數的分解來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資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大型煤礦自動化控制系統的設計與應用
工業設計(2016年4期)2016-05-04 04:00:23
上半年確定關閉煤礦名單513處
現代企業(2015年8期)2015-02-28 18:55: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福利网址|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一级片| 狠狠v日韩v欧美v|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五月婷婷伊人网|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福利视频一区|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在线网站18禁|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 欧美www在线观看|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国产精品第页| 国产小视频免费| 伊人中文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有专无码视频|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青青草91视频| 国产偷倩视频| 熟妇丰满人妻| 九九热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国产导航在线|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日韩色图区| 69av在线| 色视频国产| 国产欧美高清| 国产精品黄色片| 色天天综合| 欧美性久久久久| 欧美精品高清|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二三区|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欧美一区福利|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啪啪啪亚洲无码| 国产导航在线|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欧美精品v| 国产成人三级|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