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凈凈
凡事認真對待,一切水到渠成。這是趙柯的幸福密碼,更是她的處世哲學。
今年第一個爆款劇非《贅婿》莫屬。剛播出時,不少觀眾表示像在看《慶余年》的番外,因為里面有不少前作中的老面孔,其中就有趙柯。
在《慶余年》中,她是郭麒麟的親媽柳姨娘,漂亮又不作,聰明拎得清;到了《贅婿》,她則成了他的丈母娘姚萍兒,好面子又護犢子,溫柔賢淑又可愛好笑。從親媽到丈母娘,什么感受?趙柯笑答:“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
“小郭同學特別有教養,特別有文化,時刻有梗有包袱,戲里戲外都很想讓人愛護。”夸完女婿,她又夸起了“女兒”宋軼。因為是第二次演母女,說到對方,她已是老母親的寵愛口吻:“她雖然很年輕,但沒有年輕人的心浮氣躁,演技也很好,處事很成熟,非常優秀。”
不得不說,戲里戲外,趙柯都把“媽感”拿捏得死死的,很難讓人注意到,現實生活中的她其實是個沒結婚也沒生孩子的“80后”,只比宋軼大6歲,曾經是電視劇《新三國》中讓無數人驚艷的美女小喬。
無論是女一還是女配,她一直享受其中,也一直全力以赴。跟她聊天會發現,趙柯活得通透明白,不爭不搶,不緊不慢,已然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密碼”。
沒有干擾的幸福
換下戲服,生活中的趙柯是個氣質出眾的女演員,30多歲就被早早貼上“媽媽”的標簽,真不介意嗎?她沒有猶豫:“對我來說,這不是個問題。”有機會演各式各樣的角色,是她讀書時就向往的事情,只要人物和劇本適合,自己有創作沖動,那就去演。
正因為如此,在趙柯眼中沒有主角配角之分,可以眾星捧月挑大梁,也會甘做綠葉襯紅花。出道至今,無論大小角色,她都認真對待,盡全力讓每個角色出彩。所以,憑這兩個“媽”再次走紅出圈,也算是水到渠成。
當然,演得太好也有“后遺癥”,之后好多劇組都來找她演媽了,其中不少是要給青年演員當媽。“這是對演員的肯定啊!”即便都是演媽,她也相信自己會演出不同的特點,演出不同感覺。最近她剛接了一個戲,還是演媽,名字就是“小姨娘”。看來,短時間內她是和“媽”分不開了。
30多歲的未婚女演員,怎么拿捏“媽感”?她哈哈一笑:“我沒當過媽媽,但我當過女兒呀!”生活中,趙柯很愛觀察,自己的媽媽、朋友的媽媽,包括優秀影視作品中的媽媽,她都會參考學習。
當然,除了媽媽,她也希望挑戰不同類型的角色。比如現實主義題材,但如果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她寧愿繼續演“媽”。前不久,有一部都市劇找到她,戲份吃重,但她看了劇本后還是婉拒了,“現實主義題材和古裝劇不一樣,如果有不真實的感覺,我不知道這樣的人是不是立得住。”
和大多數演員一樣,趙柯也會感嘆好劇本的稀缺。前段時間她看了一個電影劇本,“我說這不是電影劇本,是一個30集的電視劇大綱加了臺詞……我說完制片人也笑了,對方也就知道肯定不會往下談了。”趙柯說,與其拍不喜歡的角色,還不如休息一下陪陪家人。
“能拍自己想拍的戲”對趙柯來說,已經是作為演員最幸福的事了,而且這種幸福是沒有任何干擾的。她常覺得,演戲就像做夢。在這個夢里,她可以談無數次戀愛,經歷無數段人生;既可以擁有全世界,又能被全世界寵愛,“那種寵愛就跟眼前人寵愛你是一個感覺,夢幻又真實,特別美好。”所以,她才會肯定地說,自己并不介意從女一到女配的轉變,心理上幾乎不需要特別調試,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角色、喜歡的團隊,她覺得無所謂。
在這個行業,見多了起起伏伏,趙柯對于“紅與不紅”并不在意,“這個職業就是這樣,我真的沒有想那么多。”大學的同班同學王珞丹、黃圣依、賈乃亮等人先后走紅,她替他們高興,卻從來不會為自己著急,“我覺得自己已經很幸運了,一直以來,都算是受寵的。”在家的時候,父母給了充沛的愛;讀書之后,人緣很好的她又收獲了朋友們的愛。所以,她覺得,還能演自己喜歡的戲,當下已經是最幸福的狀態了。
“散養”的規矩
趙柯有現在這樣不急不躁的性格,其實受了父母很大的影響。
趙柯出生在鄭州一個幸福的家庭。父親是醫生,母親是工程師,父母對她最大的期待就是健康快樂地成長。放到現在,他們估計是給孩子報最少輔導班的父母,而且還得是孩子主動要求。
4歲的時候,趙柯進了青少年宮學舞蹈,但這并不是父母的主意,而是她“鬧”著非要去。當時在家里看電視,趙柯看到里面有人在跳舞就興奮得不得了。一聽音樂,她就在沙發上跳,“把我家沙發都跳塌了!”說到這兒,趙柯調侃自己小時候估計是有點兒多動癥。
到了6歲,有體操教練建議趙柯學體操時,又是她自己主動答應的。當時父母覺得,這么個小人兒去學體操太苦了,怕她累,但趙柯卻特別興奮,“哇,有那么多玩具,而且拿著漂亮的彩帶在場上跳來跳去多有意思啊!”就這樣,這個充滿好奇的小人兒自己決定去學藝術體操了。
父母非常尊重女兒的選擇,只是看到她太辛苦,他們也會心疼。每天放學后,趙柯都要練體操練到很晚,有時候作業來不及寫,父親還會偷偷幫忙,“我爸爸還幫我寫過作文,然后我再抄下來,哈哈!”(不建議模仿喲!)
要上學還要練體操,趙柯幾乎沒有玩的時間,有時候寫著作業都會睡著。“我是到后來才知道自己是很能吃苦的,小的時候真的不知道。因為你碰到的都是練體操的、學舞蹈的,大家都是這么過來的,你不知道還有其他的生活方式,你知道很累,但不知道還可以不累。”
10歲那年,趙柯覺得自己在藝術體操上很難有更大的突破,果斷換了賽道,以優異成績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畢業后分配到二炮文工團成了一名舞蹈演員。
外形優秀,基本功扎實,趙柯很快就成了主演。如果不是因為腰受傷,她應該會朝著舞蹈家的夢想一直前進。跳了那么多年舞,正一心一意往“藝術家”的道路上奔,她還在想自己要編一個舞,主題都想好了,結果卻被醫生告知要告別高強度的舞蹈專業。她完全不知道除了跳舞,自己還能干什么,這對她打擊非常大。“很長一段時間,我不能看別人跳舞,一看就會哭。前幾年,我看一個舞蹈類的節目,看到他們跳我還是會哭。”
好在當時她沒有迷茫很久,在學校表演系主任的建議下,又換了一個“賽道”。2001年,18歲的趙柯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當時,對她來說,表演也許只是一個出路,但在后來的學習中,她慢慢熱愛上了表演。而之前學舞蹈的經歷鍛煉了她的品性,有毅力能吃苦。演員工作時間不固定,她調侃從小學舞蹈讓自己更“皮實”,而且對肢體協調能力、表現力、審美都有正面的影響,在多部影視作品中,她都有驚艷的舞蹈呈現。
可以說,趙柯的人生經歷了多次轉折,但每一次重新開始時,她都全力以赴。從小父母沒有逼著她學任何東西,看似是“放養”,但有他們的規矩。
她記得小時候決心學藝術體操時,父母就跟她談了一次話:“如果你真的想練,那就不要怕苦,要堅持下去。”他們會告訴女兒,自己做出的選擇,自己要承擔結果。“我記得小時候愛吃巧克力,父母答應可以天天吃,但每次只能吃兩塊。他們給了我足夠的空間,但這個空間卻不是無限的。”
佛系女演員
作為演員,趙柯的起點還是挺高的。大三就有劇組找她演戲,20歲就演了第一部作品《跟著陽光跳舞》,個人的首部電影作品也是跟劉德華、張柏芝、李冰冰合作的《老鼠愛上貓》,《新三國》中的小喬更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出道多年,作品很多,但在粉絲眼中,趙柯實在太佛系了。除了拍戲幾乎神隱,也鮮少做宣傳,社交平臺上分享最多的是生活點滴,跟粉絲互動聊天,拍搞笑視頻,素顏出鏡,完全沒有美女包袱和明星包袱。
“可能大家說我不思進取,不去宣傳,但對我來說,現在已經很幸福了。”趙柯覺得,每個人對成功的標準不同,如果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最終認真做到了就是成功,“比如我想12點之前睡覺,我做到了,就是成功。”對她來說,健康和開心就是最成功的,能夠找到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也是成功的。
會有這樣的感悟,也是因為之前的兩次受傷。除了學舞蹈時的腰傷,前幾年趙柯因為車禍受了嚴重的傷,有幾年沒有拍戲。直到演《慶余年》時,她的右胳膊還是沒法抬起來,吃飯都是用左手,“那一段時間心情很不好,但也不至于很糟糕,因為我做幕后一樣可以養活自己。”
現在的趙柯,在工作之余很愿意擁抱生活,看電影、旅行、潛水、運動、陪伴家人。她其實是個特別戀家的姑娘,因為父母都還在鄭州,所以她往鄭州跑的次數可不少,大多數節日和家人生日時都會回鄭州。平時不吃油條的她,每次回家,“胡辣湯+油條”這個組合是必吃,她還超愛羊肉燴面、黃河鯉魚、荊芥、蒸菜……在她看來,家就是一個沒有煩惱、不用動腦子的地方,也是放松自我、最靠近生活的地方。她說,要生活,也要觀察生活,接了地氣,才能幫助自己靠近角色,這也是演員保有表演生命力的秘籍。
這種從容和豁達也是年齡帶給她的禮物。趙柯曾被人問喜歡20歲的自己還是30歲的自己,“我更喜歡現在的自己,喜歡這種成熟感和自信。”經歷了很多事之后,趙柯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可以遵從內心的選擇,有底氣對不喜歡的東西說“不”。
當然,對于喜歡的,趙柯也會努力爭取。比如《慶余年》的角色其實就是她主動爭取的。她很喜歡原小說,所以得知小說要改編成劇后一直很關注,“聽說是孫皓導演來導這個戲,我就主動跟導演去說了,‘我特別想演,您看看有沒有適合我的角色。因為我覺得小說內容好,導演本身非常優秀,我相信里面的所有角色都有精彩之處。”最終,她成功出演了柳姨娘。這個角色的成功塑造讓趙柯成功開啟了“喜劇”新戲路,緊接著,這次緣分又延續到了《贅婿》。第一次合作太愉快,拍完她就跟制片方約定要再次合作,于是很快就又有了《贅婿》中的丈母娘。
所以,趙柯總結,自己的性格有點“隨遇而安”,但如果真的“愛”,也會大大方方去說,就像碰到心儀的對象,“我應該是不會掩飾的”。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趙柯和父母在家待了幾個月,這是她10歲之后跟父母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一次。一家人在家打牌、逗悶子,也有不一樣的幸福。
當然,看父母在一起開玩笑打趣,她也希望自己找到可以無所不談的靈魂伴侶。父母尊重她的選擇,也會委婉催促。《贅婿》熱播時,媽媽在微信上問她:“最美丈母娘,下面有目標嗎?我也想當丈母娘。”“那你看電視劇時喜歡哪一個了,告訴我,我去找找他。”
其實,趙柯對婚姻也是有期待的,“有期待生活才會有激情,但也不是必需品,我也不會勉強自己。”說到這兒,她又笑:“我還是比較會跟自己和解的。”這應該也是她常能獲得幸福感的“密碼”。前段時間趙柯跟朋友聊天,學到一句話“生活是不會主動變得有趣的,只能自己想辦法”。她覺得,自己總會遇到可以“共同想辦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