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忠

情感與責任合一就是崇高
2017年,長沙的蔣忠發現腳后跟長了一顆豆粒大的“黑痣”,他沒有太在意,后來“黑痣”漸漸長大。第二年,他去醫院檢查,被確診患了黑色素瘤,俗稱“癌中之王”。這讓蔣忠如遭晴天霹靂。
住院4個月,前期治療就花光了家里多年的積蓄,蔣忠不愿繼續接受治療。他很清楚家里的情況,父親有阿爾茨海默病,母親中風偏癱多年,妻子王獻萍要照顧二老和10歲的兒子。如果繼續治療下去,這個家恐怕會被他拖垮。看著一籌莫展的妻子,蔣忠心思沉沉,日夜難眠。
最早得知蔣忠生病消息的是楊健,他和蔣忠同村,小學初中都是同學。后來蔣忠沒有繼續考學,留在家里務農。而楊健升學畢業后,在岳麓區觀沙嶺街道工作。盡管大家的生活境遇不同,但同窗之誼并沒有被時間沖淡。蔣忠熱情好客,格外仗義,在沒有生病前,每年同學聚會蔣忠都會參與。在同學群里,平時大家有個什么困難,他也盡己所能。
看著病床上日益消瘦的蔣忠,到長沙市第八醫院看望他的同學楊健和周大偉心里很難過,他們不忍兒時的玩伴這么早就生命凋謝,也不想看到老同學的家庭瀕臨破碎。他們鼓勵蔣忠不要放棄治療,同時決定伸出援手。
楊健和周大偉將蔣忠生病后的家庭情況,編成一條信息,發在同學的微信群里,希望大家為蔣忠捐款。2019年7月,楊健、周大偉、楊迎等6位中學同學再次到醫院看望蔣忠,將籌集到的10萬元善款交到其妻子王獻萍手上。躺在病床上的蔣忠對前來看望他的同學吐露心聲,他最放心不下的是多病的雙親。楊迎在病床前對他承諾道:“你放心,我們會替你盡孝。”蔣忠流下了眼淚,再也講不出話來,只是用力地點頭。當時妻子王獻萍原本以為,那只是丈夫同學的一句客套話,也沒在意。蔣忠最終沒能戰勝病魔,幾天后病逝。蔣忠去世后,家中全靠妻子王獻萍一人支撐。
參加完追悼會,楊健、周大偉、楊迎等人決定兌現病床前的承諾,贍養蔣忠父母的事被提上日程。經大家商量后,他們決定采取一種“細水長流”的資助方式,在同學微信群里發起倡議,為蔣忠年邁的父母每個月籌集2000元“養老金”。楊迎在中學同學群里發了一個二維碼,愿意按月捐助蔣忠父母的,就掃碼進群。最后,26個同學加入了這個名為“與愛同行”的愛心眾籌群。從2019年9月起,每人分攤約77元。一個女同學說:“我們每個人捐77塊錢,其實男同學就是少抽兩包煙,女同學就是少吃一點零食。”除了資金支持,老人更需要的是陪伴,同學們約定不定期去看望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老人知道還有26個子女在關心他們。
10月5日,楊健代表26名同學將捐助的2000元錢交到蔣忠的父親蔣云祥手中,他還將寫有26個同學名字的字條給老人看,告訴他:“您失去1個兒子,您還有26個子女!”老人還沉浸在失去兒子的痛苦中,此時,看著眼前與過世兒子年齡相仿的“兒女”們,他眼中噙滿淚水。蔣忠的母親不能起床,楊健就陪她聊天,讓她寬心。
“今天長沙只有7℃,家里還暖和嗎?厚棉襖記得穿上,小心別感冒……”到了11月,天氣變冷,一股寒流襲擊了長沙,楊健想起這一對“父母”,他拿起電話,噓寒問暖,電話那頭是他85歲的“父親”蔣云祥。與楊健一樣擔心這對“父母”的,還有另外25名兄弟姐妹。此后,26名同學一直保持著每月為蔣忠父母籌集“養老金”的約定,每個月總有那么幾天,蔣忠父母住的農家小院都格外熱鬧,“兒女”們相約帶上吃的穿的前來看望老人,幫他收拾房子、做些農活。
快過年了,同學們合計著準備過年物資,提前和老兩口吃個團圓飯。蔣云祥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多年,平時看似不清醒,可是楊健一行人一進門,老人就認出了他們,他顫顫巍巍地走到門口迎接。同學們一進門,放下手里的東西,就開始張貼春聯,準備飯菜,原本冷清的屋子熱鬧起來,有了煙火氣。中午,大家圍坐在一起嘮家常,吃團圓飯。蔣忠雖然走了,但這個家的溫暖依然在。
不過,光靠捐助,沒法從根本上改變這個家庭的困境。蔣忠的兒子太小,失去父親讓他變得更內向。對于王獻萍來說,家里的頂梁柱倒了,重擔都壓在她一個人身上,孤兒寡母的日子不好過。所以,除了幫忙照顧老人,26位同學又有了新任務,他們要幫助王獻萍掌握養殖技術,讓一家人重燃生活的希望。很快,26名同學給蔣家送去了幾百只雞鴨幼苗。王獻萍感動地說:“蔣忠有一群好同學,爸媽有一群好兒女。我也要堅強起來,好好照顧這個家。”楊健以前做過獸醫,每次看望老人時,他都會帶一些養殖方面的專業書籍過來,并將養殖知識要點講給王獻萍聽。2020年3月,這批雞鴨上市,王獻萍收獲了勞動的果實,對以后的生活多了一份信心。
26位同學擬訂計劃,要把這份愛心持續到兩位老人百年之后。“只要老人還在,我們就不會停止幫助。”楊健說,他們的決定并非一時沖動,“既然承諾了,一定會堅持下去。” 2020年6月25日凌晨,長期癱瘓在床的蔣忠母親去世。26名同學委托楊健、周大偉等3名同學作為代表幫助料理后事。7月12日,蔣云祥老人也因病去世。26位同學很快就在“與愛同行”微信群里發起紅包接龍,只為送別老人最后一程。26個“子女”也第一時間趕往蔣家,給老人送終,完成了當初對同學蔣忠的承諾。
因為同學的一個承諾,一對老人多了26個子女,雖然沒有血緣,但是這份情情深似海。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