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鴻子
盧山村。一群地道的農民,用粗實而靈動的指尖,在竹簾上畫出了一張名片,也找到一種歸宿感。
指尖,那么輕輕一點,就挑撥出鄉村的靈感,掠起一絲淡淡的鄉愁。所有物語和想象都逐一變成了絢麗的畫卷,而卷軸飽含泥土的芬芳。
每一根慈竹都心懷蒼生,用堅韌之力抽出樸素的內心。一根柔軟的蠶絲線,就是一根涌泉的經脈,激活斑斕的夢,彌漫……
她。在畫架上用手指鋪陳農閑時光。編制一段竹,穿縫一根絲,都有曼妙的姿態。精準的構思,讓色彩自然過渡,讓線條柔情似水。有時,也抬頭凝望院角的竹,像一個詩人在推敲青色的字眼。
她胸中一定茂密著一片彩色的慈竹林。不然,那繽紛的畫面怎么會有琴瑟之音溢出。
在庭院作畫,讓時光在絲竹之間作漫長浸潤,浸潤一顆敬畏之心,直至畫面收藏起自己的影子。
懂得欣賞的人才看得出匠心在哪里。
或許,一件作品的價值在于,最終成為某個人失散多年的孩子并得到認領。
傳承路上,村支部、協會、企業攜手聯姻,把村民的副業變成了主業,把藝術作品變成了特色產品。傳習,觀摩,訂單……返鄉的游子為飛龍鎮的竹簾布置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展覽館每多出一幅作品,手機就會多出一條短信,接收時間的分量。樂在其中的農民,從一群陌生人的大拇指上找到幸福的支點。
在觀音橋村,業主把農戶的土地流轉給一張摁滿手印的合同。
打破分界線,劃出田字格,讓果實的芬芳充盈四季。
幾塊產業園,剛好構成觀音橋村綠色的心房,水渠是深陷的動脈。你深入阡陌之中,可以聽見兩種怦動的心跳。
自動滴灌系統讓土地的血色更濃,馬達聲讓雜草閉住嘴巴。
藍莓園,檸檬園,葡萄園,柑橘園……每個園子都有獨特的氣場,散發著青色的體香。每種命名都飽含豐富的營養,沁人衷腸。
果樹是生命的細胞。我看見果樹手牽手、肩并肩,一起走進規模化的詞匯。果樹站在一片嶄新的土地上,代替昨日的莊稼說出甜蜜的致富夢。
加入合作社,成為幸福的股民。因為,一個手印就是一份紅利。
每天,他們按時進入園子,侍弄每一寸土地,問候每一株果樹。和樹擺出同樣的姿勢,接受陽光的饋贈,總是忍不住把幸福的感覺分享給一片月光。
他總是自言自語,掏出一句心窩話:做夢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當上光榮的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