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利倩
近期,小鵬汽車在廣州車展上公布了2021年的新車型以及所采用的新技術。這一消息一經公布,便迅速在圈內傳播,畢竟作為在美股上市的中國智能汽車,它的一舉一動都值得人們關注。而在這些關注者中,當然也少不了它的競爭對手特斯拉。
小鵬汽車公布新技術后不久,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就直接公開表示小鵬汽車抄襲!隨后,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則在個人社交平臺表示:“在中國的自動駕駛,你要有思想準備被我們打得走不動;至于國際,我們會相遇的。”
大家在何小鵬和馬斯克這一來二往中,都嗅到了火藥味。但看熱鬧之外,我們不禁要問:在智能汽車領域,前有特斯拉,后有蔚來、比亞迪,小鵬汽車作為后起之秀,為何能成為特斯拉緊盯的目標?何小鵬又有何底氣在國內打得對方“走不動”?
何小鵬是誰?
其實,我們要說小鵬汽車的底氣,就不得不去了解它的創始人何小鵬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掌舵者。
像很多成功的創業者一樣,何小鵬也有兩次成功的創業經歷。2004年,在雷軍的投資下,何小鵬創辦了UC優視公司。我們大家熟知的UC瀏覽器就來自這家公司。UC不僅得到了用戶的認可,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最終被阿里巴巴收購。
2017年,何小鵬又瞄準智能電動領域,選擇從阿里巴巴離職,并聯合YY創始人李學凌、獵豹移動CEO傅盛等知名互聯網企業的高管共同投資創立小鵬汽車,而何小鵬出任小鵬汽車董事長一職。
在何小鵬的帶領下,小鵬汽車開始不斷表現出自己的實力,并迅速崛起成為特斯拉、比亞迪、蔚來等智能汽車一線梯隊的強大競爭對手。此外,小鵬汽車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這也是為什么特斯拉緊盯著小鵬汽車的原因之一。
在很多人看來,小鵬汽車與蔚來、比亞迪等沒有什么區別,但事實上,自創辦以來,小鵬汽車一直致力于成為一家智能電動汽車技術公司。而其他汽車企業或專注于資本,或專注于新能源。
這就使得在智能汽車領域,小鵬汽車可以說是一路高歌猛進。在小鵬汽車的官方網站上,也提到“我們的智能電動汽車吸引了中國龐大且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消費者,我們主要針對中國乘用車市場的中高端市場”。
在這個方向之下,小鵬汽車一直保持持續性增長。而外界對小鵬汽車也一直保持著較高的關注度。例如,2020年8月,小鵬汽車的美股IPO認購狀況十分火爆。最終獲得超額認購,小鵬汽車提前一天結束招股。
伴隨小鵬汽車以超百億美元市值在紐交所上市,小鵬汽車以112億美元的發行估值,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企業史上定價估值最高和融資規模最大的IPO。
如今,小鵬汽車的市值已經超過350億美元。而何小鵬也從互聯網前浪成功變身成智能汽車后浪。
小鵬汽車能打敗特斯拉嗎?
我們不得不承認,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多家公司的表現都可圈可點,股價和財報數據也非常亮眼,例如比亞迪的股價已從2020年年初的70元左右,一騎絕塵,高歌猛進至目前180元左右,讓市場留下了對比亞迪的想象。
而在財報上,在美國上市的三大國內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和小鵬汽車都有不錯業績,特別是小鵬汽車,總交付量達8578臺,較2019年同期的2345臺增長265.8%。2020年第三季度,小鵬汽車總收入為19.9億元(2.93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的4.5億元增長342.2%,較2020年第二季度的5.91億元增長236.7%。
除此之外,小鵬汽車還向歐洲出口汽車,首批100輛已經抵達挪威。可以說在國際上小鵬汽車已經邁開步伐,向特拉斯搶食蛋糕。這也難怪特斯拉會把小鵬汽車作為關注對象,關注其一舉一動。
這也使得媒體有意無意地常把小鵬汽車與特斯拉相比,甚至稱小鵬汽車為“中國特斯拉”。
早在2017年,國外媒體就把小鵬汽車的車型、功能跟特斯拉作對比。在微博上,何小鵬自己也經常轉發二者的對比微博。
至于抄襲,兩家公司也是各有各的說法。例如,在2019年年初,特斯拉在美國起訴“其前員工曹光植竊取了與特斯拉Auto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功能相關的源代碼,并提供給小鵬汽車使用”。當然,關于這點,小鵬汽車和曹光植都進行了否定。
不過,雖然雙方自動駕駛的訴訟糾紛結果還需等待,但確實很難說小鵬汽車身上不會有特斯拉的影子。
拋開這些不講,我們包括智能汽車玩家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小鵬汽車已經成為后起之秀。
但是,小鵬汽車未來是否真的可以達到何小鵬所說的在國內打得對方“走不動”的地步,目前尚未可知。現在我們從幾家造車新勢力的交付量與特斯拉對比,還是有很大差距。2020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是8.1萬輛。而小鵬汽車的國內銷量則是1.4萬輛,這連特斯拉的兩成都不到。
總的來說,在一些問題上小鵬汽車與特斯拉還是存在著一些差距,在國際上要想追趕特斯拉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內功打磨。但我們也愿意相信,隨著中國企業不斷進步,國內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與國際上的差距能盡快縮短,并實現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