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航
2020年,A股市場波動幅度并不大,而滬市綜合指數修正后,大多數時間在3100-3458點的大箱體內運行。透過市場軌跡研究發現,這個市場體現了巨大的股價分化走勢,少部分股票創出歷史新高,大部分股票表現有限,近20家股票退市等,都構成了鮮明的軌跡信號。
市場品種特征及市場運行軌跡在2020年出現了較大的分化,觀察認為,2021年,A股市場的股價分化或愈演愈烈,仍將深入持續。這是需要投資者做好未來投資的市場應對的。
機構投資者增加,扎堆現象導致個股走強
2020年最為引起市場關注的兩個信號分別出現在7月和8月,而這兩個信號之后,基金發行提速,股價分化開始加劇。
兩個信號分別為:7月初,上海證券交易所對上海綜指修改指數,滬綜指才突破3000點大關;8月,創業板改注冊制交易漲跌幅。這兩個信號出現后,市場品種的分化開始明顯加大,強者恒強、弱者更弱的格局體現。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理解為加大指數權重調整,一批機構扎堆的股票權重開始體現強勢,比如貴州茅臺、寧德時代等,這批股票的機構持倉表明,機構投資者的力量增強。
我們以貴州茅臺為例。貴州茅臺作為酒業板塊的龍頭品種,體現了機構扎堆、股價強勢的運行特征。從公司前三季度機構持倉來看,有1455只基金持有,可謂A股扎堆之冠,2019年這只個股的機構參與度平均高達68%以上,顯示機構控盤明顯。
同時,寧德時代、比亞迪、五糧液等機構重倉品種均有類似軌跡出現,因此機構對于相關品種的持倉及股價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正是這種扎堆現象,顯示了機構投資者出現投資方式的變化。
比如寧德時代第三季度報告顯示:持有公司的基金達702只,這充分顯示機構行為與扎堆情況,也是股價表現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其在創業板市場占權重較大,有時股價波動也對創業板指數形成一定影響。
從2020年機構參與的軌跡來看,疫情初期,機構參與醫藥類股票較為明顯,并形成了醫藥股的大多數表現,但7月之后,這一板塊機構參與度降低,總體回落。從2020年下半年投資主線表現的板塊來看,主要集中于酒業與新能源汽車板塊,這兩個板塊機構參與度活躍且品種表現幅度領先市場明顯。其他如電氣設備、5G等品種也有機構參與,表現較好。
注冊制背景下的市場將加速分化
從政策信號及市場本身的角度來看,推進全面注冊制的背景已經非常明顯,而這種全市場注冊制的預期,也加大了A股市場的品種機會與風險。
注冊制背景下的市場將呈現較大的變化,特別是供給方面,相對于審批制,上市公司數量將出現大的增加概率,我們看到,在注冊制推行試點的背景中,2020年IPO發行規模創出近年新高,目前約4700億元,如果對應新股上市高開,增加的流通市值即總市值供應量是非常龐大的。A股總體目前有接近4200家上市公司,可以說市場擴大后,面臨的淘汰戰也會展開。
需要指出的是,總市值的增加是新股乘數效應的推動,比如新股IPO發行是10%-25%的流通股份,對應另類大小非75%-90%的流通盤總市值增加,因此2020年股票市場總市值增加,更多是新股高價發行、總市值上升的反映,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收益總體非常有限。
比如新股寒武紀,目前流通市值43億元左右,總市值548億元,說明新股溢價所帶來的非流通股的增值及總市值上升,但二級市場投資者占比僅有10%,追高者虧損增加,但大小非總市值增加溢價極大。
作為一名投資者,一定要理性地看待全市場注冊制的A股變化,不能誤認為注冊制全面推行就會帶來像科創板、創業板試點注冊制的情況,相反,全面注冊制在國際股票市場歷史上所體現的優勝劣汰機制更為有效,這也是理性看待全市場注冊制的一個基本原則。
我們看到,一方面,在注冊制背景下,一批股票出現了大幅回落,而這些股票本身正是擴容高峰時產生新股高開泡沫后的回落,同時也使得參與的投資人在高位被套牢,比如新股中的華興源創、中國通號、神州細胞、中芯國際等,如果投資者在高位時追入,虧損就非常大。
另一方面,2020年A股市場退市家數達到20家左右,一批股票的深度跌幅讓很多投資者血本無歸,比如ST樂視網、*ST凱迪、*ST剛泰、*ST中網、*ST金鈺等,同時一些績差股、業績虧損加大類品種也出現較大的股價跌幅,這些股票的下跌幅度給投資人帶來巨大的虧損。
2020年12月中旬,滬深交易所出臺了退市政策征求意見,從退市的角度來看,未來退市深化的腳步將更加市場化,帶給相關品種的影響是巨大的。
理性看待全市場注冊制的預期及退市政策的深化較為關鍵,市場準入放開股票增加,而同時,交易規則是否統一與供應大量增加,“大進大出”或是注冊制背景下資本市場的主要特征,因此,理性認識注冊制,尊重資本市場運行規律,避免誤區才能掌握市場的主動權。
投資者如何應對未來的品種分化
在這種優勝劣汰加大的市場化作用下,2021年投資者應如何應對呢?筆者認為,三個方面或是較好的參與投資策略。
首先,遠離高估的股票品種。
如果在后期投資過程中,你看到一些股票不斷上漲,但價格已明顯超過價值,這類股票堅決不碰,即使它仍在表現,但市場化的深入,其后期構成風險回歸的概率大于上漲。
其次,選擇業績增長且估值相對優勢的品種。
從行業變化及宏觀經濟角度來進行一個梳理,對于業績增長特別是復合增長率明顯且行業前景較好、注重股東回報的公司,選擇波動低位進行吸納投資,至少有其相對安全的保障或投資理由。
最后,堅決回避可能觸發退市的股票。
建議從退市新規中認真對所投資標的進行比照,這里既有可能在面值以下退市,也有違法退市、主動退市、市值退市等多個條款,在投資過程中,對于標的股票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堅決不碰可能觸發退市的股票。
總體來看,2020年股價分化有升溫跡象,而從全面推行注冊制、退市新規未來變化、刑法修正案的加嚴等,預計2021年A股市場股價分化仍將持續深入,體現到市場上就是風險與機會的博弈。在這種背景下,保持穩健的投資策略,尋找業績能夠持續增長、行業潛力較大、抗風險能力突出的投資品種是上策,而業績持續虧損、行業競爭優勢弱且公司治理方面薄弱、估值風險高的品種要堅決回避。對每一個投資人而言,無論你是機構還是中小投資者,面臨的投資品種深入分化將直接決定你未來的收益與虧損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