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龍
2020年年底,新一波行情來臨。A股市場整體上走出震蕩回升的態勢,市場風格再次回到消費白馬股和新能源汽車板塊,形成比較強的賺錢效應。結構性行情比較突出。這些板塊有業績支撐,同時又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因此在行情到來時,它們往往都表現強勢。
無一例外,公募基金領域的跨年行情也穩步推進。
事實上,公募基金不僅出現跨年行情,回顧來看,2020年公募基金都是一派火熱景象:在這一年,大量居民儲蓄繼續通過公募基金加速入場;權益類基金銷售繼續火爆;爆款基金頻現……
2020年公募基金之年
受疫情影響,大多數行業在2020年邁入“寒冬”:失業,破產,降薪,裁員……成為很多行業的常見現象。
然而,對于公募基金來說,2020年卻是熱火朝天。這一年,公募基金延續了2019年“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行情,無論是資產管理規模、產品數量,還是新基金發行情況,都達到了歷史巔峰。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全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達144家,管理基金總數6380只,管理規模超16萬億元。
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基金投資者涌入市場?
一是,市場環境進一步改善和A股市場業績優良的股票不斷創新高。好的公司不斷受到資金的追捧,這讓很多人從疫情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絲希望。
同時,“退市新規征求意見稿”正式發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2020年3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實施,一方面要全面推行注冊制,吸引更多代表新經濟的企業上市;另一方面要嚴格執行退市制度,讓績差公司及時退出市場,從而實現優勝劣汰,提高A股市場整體上市公司質量。
這次“退市新規征求意見稿”去掉了一些不太合理的退市安排,同時加入了一些新的細化的退市指標,包括引入收入規模、市值規模等新指標。一些為保殼的績差股無法繼續保殼,如果達到退市的條件,就會被踢出市場。
市場環境進一步優化和好公司股價不斷創新高,促使越來越多的資金涌入。尤其是對于普通大眾投資者來說,追求穩健成為2020年的關鍵詞。所以很多投資者會選擇借道公募基金入市。
因此,2020年雖然不是大牛市,但卻是公募基金發行的超級大年。據統計,2020年發行的新基金已經突破3萬億元關口,這也是歷史上首次出現單年度新基金成立規模超過3萬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占絕對優勢,整體發行規模接近2萬億元,占比達64%,這也同樣創了權益類新基金成立規模的歷史之最。
二是,在“房住不炒”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之下,居民儲蓄大轉移將偏向資本市場。2020年年初,存款搬家的現象就已經出現。大量的居民儲蓄通過買入公募基金來入市,分享資本市場的成長。
特別是2020年1月3日,銀保監會發出通知,要求銀行保險公司多渠道引導居民儲蓄進入資本市場,做價值投資、長期投資,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信號。引導資金進入資本市場,讓老百姓能夠分享A股一些優質公司的成長收益,同時也可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只有資本市場繁榮了,上市公司才會有更大的市值和更大的直接融資能力,為企業轉型和產業升級以及業務發展助力。
同時,資本市場大發展也是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體現,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既定國策。目前,中央對于資本市場的定位是史上最高的。
未來30年,中國資本市場勢必會通過一系列制度改革,通過引導居民儲蓄進入資本市場,做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而居民儲蓄入市,比較穩健的通道就是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發行規模大爆發,除了居民儲蓄大轉移這樣一個背景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幾年公募基金投資業績比較突出。
截至12月16日,2020年主動權益基金整體收益率達到37.22%,顯著跑贏股指,更有超過20只主動權益基金年內收益率翻倍,最高的達到130%。2019年也是這樣的情況,基金業績持續向好,加上公募基金是大眾理財、專業理財,贏得投資者的信任,未來,基金行業將延續快速發展的趨勢。
2021年基金仍會爆發
2020年是A股市場成立30周年。30年來,A股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產生了很多上百倍長期牛股。市值也已經達到現在僅次于美股,成為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總市值已經超過80萬億元。所以,未來10年是我國資本市場的黃金10年。在這10年里,會有更多優質公司不斷創出歷史新高,形成很強的賺錢效應。
要想抓住市場機會,當然只有堅持價值投資,做好公司的股東,或者買入優質基金,才能夠分享資本市場成長。
因此,筆者認為,2021年將仍然是基金發行的大年。在價值投資不斷深入人心,市場環境不斷優化的大趨勢下,大量居民儲蓄將通過買入公募基金入市。與此同時,公募基金也表現出更好的擔當和能力,能夠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長期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