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競,皮建,陳翰,蔣百召,郭勝
(1. 海洋石油高效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28;2. 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28;3. 中國海洋石油國際有限公司,北京 100028)
單井動態數據庫是現代油田數字化建設的基礎,數據的準確性不僅直接影響油藏跟蹤人員的動態分析判斷,也意味著對歷史數據擬合是否有意義,進而間接影響到產量預測的水平和精度。規模較大、井數較多的大型、在生產油田的動態數據是海量的,且在不斷增加,需要保證數據調用統計過程的穩定性和準確性。挪威大陸架石油公司(Norwegian Continental Shelf)從License2Share(L2S)數據平臺自動下載不同作業公司提供的不同文件格式(Microsoft Access, Excel以及文本格式mdb或accdb,txt和xlsx)的日度、月度產量數據,集成后統一在一個數據平臺,提供給科研人員用于質量控制[1]。在中海油國內成熟運營的油田中,有專人進行動態數據的錄入和運維,科研人員通過網頁版的信息系統,以及單機版的數據平臺軟件,實時查看最新的單井生產曲線。而對于筆者從事的中海油中東M油田項目,目前使用的是Microsoft Access數據文件,每月例行進行質量控制和更新動態數據。
本文從實例出發展示該項目組目前實現的一些標準化、數字化和程序化的功能流程和技術細節,以期達到拋磚引玉,共享和提高的目的。
該油田群2019年4月在產、在注井150余口,其中自噴采油井40余口,潛油電泵井90余口,注水井10余口。目前現場生產井單井產量的劈分計算由國際雇員完成,每月5日左右與該石油公司開會最終確認,生產井單井的不定期計量產量數據每日更新,注水井相關數據定時更新,三類數據都為Microsoft Excel格式的文件,存放在共享服務器中,項目組人員可實時下載更新Access數據文件,需要注意新增的投產、投注井的井位靶點坐標、生產層位、隸屬的脫氣站,自噴井的核實、計量日產油、液量,含水率、油嘴直徑、井口壓力、回壓、氣油比等。對電泵井主要是錄入泵吸入口壓力、溫度,對注水井主要是錄入注水量和井口壓力,錄入過程中需要注意對數據進行質量控制,完成后用OFM軟件檢查數據的合理性。
在確認數據可靠后,可用OFM軟件快速統計月報通報所需的基礎數據,可靈活按單井、脫氣站隸屬的多井、油藏、油田級別靈活組合動態數據,如月均日產油能力的加和,井口油壓的平均值,含水率的計算以及年度產油量、從投產日期算起的總產油量的累加等;通過生產曲線模板可繪制動態分析所需的單井、井組、任意級別靈活組合的生產曲線,包括日產油、日產液、含水率、單井泵吸入口壓力、井口油壓、泵頻、油嘴直徑、氣油比,多井以及開井數等,任意組合的產量構成圖,生產現狀泡泡圖——用單井液量控制泡泡半徑,用含水率給出不同井的油水顏色比例。通過OFM軟件自帶的Arps遞減分析模塊,可以實現單井、任意多井組合的產量遞減回歸與預測,此外,還可生成Eclipse油藏數值模擬器歷史擬合前處理所需要的VOL數據文件,從而為生成前處理Schedule文件提供歷史數據,或直接將OFM軟件工區文件導入Petrel RE,為生成開發策略文件提供基礎數據。該項目組動態數據庫更新如圖1所示。

圖1 油田動態數據庫更新示意
月報通報是該油田項目組多年來的例行工作,需要進行單井統計,起初存在統計數據易出錯,部分成員采用單井復制粘貼,效率較低,且未能明確出錯的原因。
通過軟件培訓和工作中的總結,逐漸掌握了OFM軟件的計算變量、計算字段等功能。應用發現計算變量、字段多層嵌套供同一個報表調用,容易出現統計錯誤,為避免設置過多的彼此嵌套的計算變量和字段,先將每月的原始日度動態數據表轉化為月度動態數據并更新Access數據文件,再生成月度動態數據表,在該表基礎上設置月報通報表中所需的計算變量和字段,包括月均日產油能力、月均日產液能力、月均日產油水平、月均日產液水平、月度開井時率、年度產油量、月均含水率等,由于數據表統一為月度動態數據表,多井數據導出再未出現統計錯誤。使用時,可以一鍵生成月報表,提高了效率。
綜合生產曲線是單井、井組動態跟蹤的必要圖形,通過調用OFM軟件相關變量,實現了單井的生產曲線繪制,參數包括泵吸入口壓力、井口油壓、泵頻、油嘴直徑、含水率、日產油、液量,氣油比等,且通過軟件的篩選、組合功能,可靈活快速組合井組、油藏級別的多井數據。新井、老井產量構成圖是分析老井自然、綜合遞減,新井新建產能的重要圖件,同樣利用軟件可輕松實現篩選、組合、平面框選井組,按投產日期篩選井的功能。
油井生產現狀泡泡圖如圖2所示。
通過油井生產現狀泡泡圖,可以直觀了解油井液量、油量以及含水率的相對大小,泡泡的直徑定量表示日產液量,泡泡中的黑色、灰色部分的比例大小分別定量表示含水率和含油率。每口井的油、水比例源自設置的月均日產油、月均日產水水平,左下角的圖框表示新建的月均日產油、日產液量的計算變量,右上角的圖框是月均日產油變量的具體定義函數。由于整個圖件是與日期相關連的,因此圖2可以動態顯示油田生產井的產量變化情況。

圖2 油井生產狀態泡泡圖示意
月報與動態分析圖標中使用到的輸入變量、計算變量和計算字段如下。
1)日度輸入變量。井號、地下靶點坐標、隸屬脫氣站、開發層位、井別等,統一存放在HeaderID表和靜態分類表SortCategory里;油井日度劈分動態數據,統一存放在DailyProd_All表格中,包括日期,井號,日產油、液量,生產小時,油嘴直徑,井口油壓,井口回壓,泵頻等;油井日度計量動態數據,統一存放在DailyProd_Test表格中,包括日期,井號,計量日產油,日產液,日產水,電泵頻率,電泵吸入口壓力,井口油壓等;注水井日度注水動態數據,統一存放在Daily-Inject_Test表格中,包括水嘴直徑、注水量、井口壓力等。
2)月度輸入變量。油井月度劈分動態數據: 統一存在MonthlyData表格中,包括月生產小時、天數,月日歷天數,月產液、油、水,月平均井口油壓和油嘴直徑等。
3)計算變量。計算變量包括如下:
投產日期cv.Date_of_First_Oil=@CFirst(date,Dailyprod_all.Dailyliquild_res > 0 | Dailyprod_all.Dailyoil_res > 0);
月均日產油能力: Monthlydata.PDOil=Monthlydata.Oil_confirm/Monthlydata.PDHours * 24;
月均日產油水平: Monthlydata.CDOil=Monthlydata.Oil_confirm/@Dom(Date);
月均日產液能力: Monthlydata.PDLiquid=Monthlydata.Liquid_confirm/Monthlydata.PDHours * 24;
月均日產液水平: Monthlydata.CDLiquid=Monthlydata.Liquid_confirm/@Dom(Date);
當年累產油量: YearlyCumOil=@ClrTSum(Monthlydata.Oil_confirm,@Change(@Year(Date)));
當年累計生產天數: YearlyActDay=@ClrTSum(Monthlydata.Activeday,@Change(@Year(Date)));
累產油量_1: CumOil=@Tsum(Monthlydata.Oil_confirm);
累產油量_2: RCumOil=@Rsum(Monthlydata.Oil_confirm);
月均含水率: MonthlyData.Watercut=Monthlydata.Water_confirm/Monthlydata.Liquild_confirm*100。
4)計算字段主要有生產時率和生產天數:
生產時率(Monthlydata.Timefactor=Monthlydata.PDHours/CDHours * 100);
生產天數(Monthlydata.ActiveDay=Monthlydata.PDHours/24)。
動態數據庫更新的主要目的是及時跟蹤單井產量變化情況,發現潛在的生產問題,制定單井、井組級別的措施,制定宏觀的油田開發政策。通過OFM軟件的Arps遞減分析模塊,可以對單井進行Arps產量遞減回歸,求出遞減率、可采儲量并進行預測。同一個案例下的單井回歸、預測結果變量可以保存在同一計算變量中,由此可及時進行下個月的短期產量預測。
該模板新增的輸入變量、計算變量和字段如下:
1)Rate_Difference=DCATrack.Oil.Rate — MonthlyData.CDOil;
2)Relative_Rate_Difference=(DCATrack.Oil.Rate — MonthlyData.CDOil)/MonthlyData.CDOil;
3)Diagnostic=@IfStr(Relative_Rate_Difference <=-0.15,"very low", @IfStr(Relative_Rate_Difference <=-0.02,"low",@IfStr(Relative_Rate_Difference <0.02,"Expected",@IfStr(Relative_Rate_Difference <0.15,"high","very high"))))。
通過對該油田13口自噴井,基于截至2019年1月的遞減回歸分析,完成了2019年2月月均日產油能力預測結果與2月實際的月均日產油能力的對比。其中每口井的歷史數據均用指數函數回歸。在每月新增數據更新后,可首先評價上月的預測,然后調整遞減回歸的相關參數,從而達到不斷提高短期產量預測的精度。需要指出的是,每口井基于最新數據,完成回歸并保存,下個月數據更新后,該表即可一鍵生成,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分析和措施制定。
本文通過介紹該油田項目組使用OFM軟件調用Access動態數據庫進行例行月報統計、動態分析圖表制作,以及產量遞減分析的實例,分享了項目組原始動態數據錄入庫體的基本流程,以及通過逐步挖掘完善的OFM工區,在保證數據統計正確性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時間用于分析工作,在標準化和程序化的數字油田方向指引下,在推動生產油田動態數據庫建設上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