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
今年4月13日《經濟參考報》發文,題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關注發改委:不具備長期上漲基礎》。報道指3月全國PPI按年上升4.4%,按月上升1.6%,40個工業行業中,有30個行業價格上升,上升面高達75%。主要原因乃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升,帶動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升幅擴大,石油及天然氣開采業價格大升9.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升5.7%,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價格升5.3%。受進口鐵礦石價格上升、國內工業生產及投資需求上升等因素影響,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價格升4.7%。國際市場銅、鋁等有色金屬價格升幅較多,推動國內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價格升4.5%。國家發改委負責人表示,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升,主要由于短期供需關系變化、流動性寬裕及投機炒作等多因素交織導致,大宗商品供需兩端并無出現整體性、趨勢性變化,價格不具備長期上升基礎。“商品價格不具備長期上升基礎”一時傳為佳話。
回顧近年對商品價格走勢分析文章,2018年12月22日,筆者在《從商品價格指數走勢分析開始(下)》一文中預測:“2016年初至2018年5月間3浪模式反彈,應是c浪iv。接著進入c浪v最后的下跌。一般而言,c浪v跌回1999年低點附近可以預期。時間上看,月線圖要跌出一個c浪v,可能需要十多條K線,換言之,CRB指數c浪v結束恐怕要2020年了。”
去年3月20日,筆者在《CRB指數面臨重大轉折》一文提示商品價格即將見底:“CRB指數已經跌至1999年初低位附近,……仔細分析c浪v,似乎是一個內部結構3-3-3-3-3型態5浪模式,即俗稱楔形走勢,或日終結型傾斜三角形。正是最后一跌之特征。市場上,高盛分析師看跌油價至20美金,亦有市場人士認為應該跌至13美金至18美金之間,更有甚者有分析師指美國原油存儲空間只剩下50%,約10周后便滿倉,匪夷所思提出油價應跌至負值。凡此種種,皆是油價即將見底之標志。農產品下跌多年,油價見底即是CRB指數見底。”當時湯臣路透CRB合約差價指數約172點,而1999年低點為117點,去年4月最低跌至101點,原油價格暴跌促使CRB指數迅速尋底成功。
去年11月13日《CRB指數進入上升周期》一文中,筆者更指出未來CRB指數上升目標:“當CRB指數見底,其后反彈應當首先收復c浪v跌勢,回到c浪iv反彈高位附近——206點,當前約153點。顯然,一組大型abc下跌結束,……未來幾年將會呈現反復反彈走勢。以黃金分割率預測反彈幅度,湯臣路透CRB指數由473點跌至101點,反彈跌幅0.382倍,整數圖上目標是243點,半對數圖上目標為182點。若是反彈跌幅0.5倍,整數圖上目標是287點,半對數圖上目標為219點。若是反彈跌幅0.618倍,整數圖上目標是331點,半對數圖上目標為262點。”近期反彈最高位209.5點,已經初步實現目標。
我們再詳加分析商品價格指數走勢。下圖是千年商品價格指數走勢年線圖,始自公元1165年。1165年至1792年數據為英格蘭數據,1792年之后數據為美國數據。
千年商品價格指數第一個升浪頂點是1316年,當時歐洲正發生一場大饑荒,造成歐洲幾百萬人死亡,直至1322年才完全恢復。期間牛及綿羊數量暴跌八成,甚至出現人吃人事件。英國人均壽命由35歲急劇下降至不足30歲。中世紀溫暖時期結束,氣候轉冷成為物價停止上升誘因。1316年商品價格指數見頂后第一個下跌浪于1338年結束,跌幅55%。期間英國羊毛貿易出現崩潰。之后商品價格出現近200年停滯不前走勢,因14世紀黑死病席卷歐洲,歐洲人口暴跌近一半,經濟生產水平大受影響,另外1337年至1453年英國與法國之間出現百年戰爭。直到1509年中歐白銀礦業繁榮,商品價格再次展開升浪。此輪上升浪一直延續至1649年,升幅6.2倍,歷經140年。
1642年至1651年英國發生內戰(English Civil War),商品價格于1649年見頂,隨后又是長達過百年橫盤整理。筆者將1649年頂部劃分為Ⅲ浪(3),其后百年整理劃分為Ⅲ浪(4),Ⅲ浪(4)為水平三角形——第4浪常見型態。Ⅲ浪(4)結束后進入Ⅲ浪(5)上升,至1814年結束。1803年至1815年拿破侖戰爭(Napoleonic Wars),商品價格1814年見頂,終結浪Ⅲ。之后商品價格跌至1843年,29年時間跌幅59%。1837年至1844年為“挨饑四十年代”(Hungry Forties),4月16日《中國股市身處何階段(上)》一文中有提及,美國股市1835年至1842年暴跌76%,而商品價格指數1814年至1843年為Ⅳ浪A,其后上升至1864年新高,21年(21為費波納茨數列中一個數)時間上升近兩倍,1861年至1865年為美國內戰(或稱美國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當Ⅳ浪B于1864年結束,Ⅳ浪C下跌至1897年,跌幅近七成。1873年至1896年出現長期蕭條(Long Depressoin)。1870年至1900年為美國鍍金時代(Gilded Age),那是一個赤貧及不平等時代,股市于1881年至1896年持續下跌。

千年商品價格指數走勢圖(1165-2021年)
商品價格指數自1897年展開浪Ⅴ上升。其中,第一個升浪由1897年升至1920年,升幅2.8倍,期間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促使商品價格進一步飚升。1920年結束Ⅴ浪(1),Ⅴ浪(2)則跌至1933年,跌幅70.8%。1929年至1932年為大蕭條時期(Great Depression),美國經濟遭受重創。隨著美國經濟見底,商品價格指數1933年展開V浪(3)——以前文章劃分為Ⅲ浪(3),但本文改為V浪(3),對中長期走勢分析無差別,僅僅對超長期走勢分析有異。
Ⅴ浪(3)開始使用CRB指數走勢分析,由1933年上升至2008年(另外一些指數高點出現在2011年,其中黃金權重較大),時間長達75年。2008年CRB指數最高462點,15倍升幅。Ⅴ浪(3)又可再細分為5個次一級小浪。其中,(3)浪1由1933年29點升至1951年134點,(3)浪2跌回1968年97點,(3)浪3則由97點升至1980年330點,(3)浪4自330點跌至1999年187點(不同的指數、現貨與期貨都有相異的數值,但低點都出現在1999年),(3)浪5由187點升至2008年462點。
2008年高位結束第(3)浪之后,展開第(4)浪調整。依據交替原則,1920年至1933年Ⅲ浪(2)屬于簡單鋸齒型態,Ⅲ浪(4)則可能是復雜型態,如雙重三或者水平三角形,時間上將持續數十年,才會進入第(5)浪上升。
以湯臣路透CRB合約差價指數為基準,2008年6月高位473點,跌至去年4月101點,跌幅78.6%,一組abc下跌浪十分清晰,且其中浪c一組5浪推動下跌亦完美進行。其中2008年6月跌至2009年3月為浪a,2009年3月反彈至2011年4月為浪b,之后進入浪c下跌。浪c中,2012年6月結束c浪i,2012年9月反彈高點結束c浪ii,接著跌至2016年2月低點為c浪iii,再反彈至2018年5月為c浪iv,之后進入最后一跌——C浪v,跌至去年4月101。
去年4月低點以來,CRB指數出現急升行情,5月12日最高見209點。目前首選數浪方式是2008年6月至去年4月為(4)浪(a),之后進入(4)浪(b)。雖然是V浪(4)中之反彈浪,但顯然,由于浪(a)下跌時間長達12年,浪(b)反彈時間至少有3、5年,因此商品價格具備長期上升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