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

有一個傳聞,說王石請馬化騰吃飯,席間,王石說:“小馬啊,你應該學學我,爬爬山,留留學,多好啊,這樣有利于人的進步。”馬化騰翻了翻眼皮說:“我如果到哈佛大學留學一年,回來后騰訊這家公司在不在我都不知道了。”
江湖傳聞當不得真,但我相信馬化騰真就是這么想的,因為我聽過馬化騰的現場演講。馬化騰說:“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每一年我都覺得這個公司快完蛋了,但是我們都挺過來了。”沒錯,當基礎設施完工之后,包括騰訊這樣的公司在內,它們都要逃亡,向哪兒逃亡?向趨勢逃亡。騰訊公司跟我們面臨的處境是一樣的。如果馬化騰到哈佛大學讀一年書,把公司交給別人,可能公司真的就完了,所以巨頭有巨頭的恐慌,這是第一筆賬。
第二筆賬,你以為巨頭一定能掙得到壟斷利潤嗎?不見得。有時候,壟斷固然會獲得壟斷機會,反而掙不著錢。比如說19世紀的美國,70%的投資都跟鐵路相關,但是鐵路建成以后,鐵路公司反而不掙錢,機會上的機會——運輸公司把這個錢掙了。甚至后來有一段時間,大家開始討論是不是要把鐵路公司收歸國有。
我再跟你算第三筆賬,不要看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在國內膀大腰圓、財大氣粗,在國際互聯網競爭當中,這些巨頭遲早要碰到更大的巨頭,什么谷歌、臉譜、亞馬遜。根據互聯網進化論,整個人類未來會拼接成一個大腦,所有的神經系統只能有一家獨大,贏家通吃。你對國內這幾家巨頭還有那么大的信心嗎?他們的勝算其實也未必很大。所以說,如果未來還有一場血戰的話,你真的愿意去當那個巨頭嗎?
說到這兒,我突然想起一個段子。有人問米開朗基羅:“你雕刻的大衛真的好漂亮啊,你怎么雕刻出來的?”米開朗琪羅說:“不難啊,因為大衛就在那塊石頭里,你只要把不是大衛的那部分去掉,它不就是大衛了嗎?”這就是一個藝術家式的回答。如果我們堅信未來的互聯網會形成一個全新的人類大腦,那它現在的進化中就有一些規律可循。我們現在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存活在這個趨勢里,把不是這個趨勢的東西去掉,這就是我們最聰明的生存策略。
(摘自《亳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