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072 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張雯婷
每次跟隨父親回家,我都會發現父親不由自主地凝視著一個方向。我很好奇,便問父親緣由,父親向我娓娓道來。
原來這里曾經搭建了一座戲臺。戲臺建造比較簡單,大約有50 平米,土木結構,頂上鋪著瓦片。從正面看,戲臺由四根粗壯的木柱支撐,頂部懸掛著幾只大紅燈籠,戲臺前方兩側懸掛著兩個大喇叭,設施極其簡陋。

戲臺是村里人唯一的娛樂場所,是村里人心中的大舞臺。每逢農忙過后,這里就熱鬧起來。雖說戲臺不算高大上,卻帶給全村人豐富的精神食糧。演出的節目一部分來自縣城的劇團,其余的都是村民自編自導的。節目有戲曲,有快板,有舞蹈,也有兒童朗誦等。每當有節目上演,父親就早早跑去湊熱鬧。這時,村子也變得熱鬧起來,村里村外的大人小孩兒都拿著木凳趕向戲臺,村民們見面時熱情地打招呼,說說笑笑,親如一家。大人們看節目樂得哈哈大笑,小孩子們也玩得興致勃勃。演出結束后,戲臺便成了孩子們的樂園,他們爭相爬上戲臺,調皮地模仿演員唱戲、跳舞,惹得大人們笑聲不斷。聽父親講,那時村子里沒有幾戶人家有電視,戲臺是人們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場所,是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許多演出至今仍深刻地印在父親的腦海中。
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進步,電視、電腦進入尋常百姓的家,戲臺開始慢慢退出人們的生活,曾經熱鬧的戲臺便猶如一座古廟孤單地駐守在村莊。再后來,因年久失修,戲臺難抵歲月的沖刷,在那年夏天的大雨中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