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波
巴克球、磁鐵筆、發光氣球、水晶泥……為吸引兒童,一些商家在設計產品時過度追求趣味性而忽視了安全性,給廣大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脅。這些“傷人”的產品也給我們以警醒,讓我們在設計作品時能及時避開誤區。
巴克球是一種直徑5 毫米左右、帶有磁性的珠子,多顆巴克球可借助磁力隨意組合成各種造型,被商家宣傳為“益智玩具”,頗受兒童和家長的歡迎。與巴克球有著類似設計的還有磁鐵筆。這種筆除了具有正常的書寫功能外,兩端還鑲嵌有磁鐵,再加上配套的鋼珠,可利用磁力實現多種組合玩法。
事實上,巴克球和磁鐵筆等創意產品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磁珠等小零件易被兒童誤食,如果進入氣管,會造成窒息;如果進入消化道,輕則引起嘔吐、腹痛,重則損傷腸胃。尤其當吞食兩個及以上的磁鐵時,磁鐵在消化系統中會隔著腸胃壁互相吸附,并持續產生壓力,引起腸胃穿孔或腸梗阻,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夜晚,在廣場或公園里經常能看到有人售賣發光氣球,這種氣球主要由透明氣球、五彩燈帶和電池盒組成,構造十分簡單:透明氣球表面纏繞著一條條細長的五彩LED 燈帶,牽引繩尾端拴著一個小電池盒,將電源與燈帶相連,打開開關便可發出亮光。
氣球本身是一個壓力容器,這種設計和構造會使其安全風險變得更高。加上發光氣球多采用塑料材質,一旦接觸高溫熱源或明火,就可能發生爆燃。此外,由于電線裸露,在使用過程中有可能產生火花,引起氣球爆炸。
發光氣球內部的氣體也存在安全隱患。出于安全考慮,氣球一般以氦氣等惰性氣體為填充氣體,氫氣因易燃易爆而早已被禁止用于氣球充氣。不過,由于氫氣比氦氣便宜,一些不法商家仍可能用氫氣為氣球充氣,一旦發生爆炸,封閉空間的沖擊力會非常大。
近年來,各種像果凍一樣的“泥”類玩具走紅于校園與網絡平臺。它們雖然有著不同的名稱,如“水晶泥”“棉花泥”“戳戳泥”等,但有著共同的特性——五顏六色、觸感柔軟,能變換各種形狀,還可以用來吹泡泡、畫畫等,深受小朋友們喜愛。它們并非真的泥,而是由許多化學物質制成。這些“泥”中含有一種可能危害健康的物質——硼砂。
“泥”類玩具是利用溶解在水里的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與交聯劑硼砂(也稱助凝劑)發生化學反應而形成的水凝膠,在此基礎上添加乳液、色素、黏土等,就變成了各種水晶泥。
硼砂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極大,短時間內過量攝入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若長期過量攝入,會引發多臟器的積蓄性中毒,造成肝、腎、腦、肺等器官的損傷。
不知從何時起,用于課堂教學、會議講解的激光筆成了許多兒童的玩具。
激光筆又叫激光指示器,是一種使用電池和激光模組(發光二極管)發出可見光束的便攜式設備,主要用于遠距離準確指示目標物。按照輻射危害程度由低到高,我國將激光產品分為以下等級:1 類、1M 類、2 類、2M 類、3R 類、3B 類、4 類。激光產品如果使用不當,會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傷,特別是3R 類及以上等級產品。而網絡上售賣的激光筆通常具有非常高的功率,甚至可以點燃火柴、香煙、衣物等。
激光射入眼睛時會在視網膜上聚焦成非常小的一點,導致溫度瞬間升高,破壞視網膜的感光細胞。如果激光的能量足夠強,在尚未引起眨眼反射的情況下,就會對視網膜造成永久性的傷害。處于發育階段的兒童眼部組織比較嬌嫩,視網膜很薄,更容易受到傷害。
當然,激光筆并非不能用,而是要科學、安全地使用,根據不同使用場合和使用者,謹慎選擇相應的輻射等級。例如,課堂教學、會議講解等場合可以使用3R類以下級別的產品,兒童玩具中的激光器應滿足1 類激光輻射功率限值的要求。(據《光明日報》《南國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