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中一滴淚—滿江紅與荷葉 袁明輝 攝

小屋里的吊床—苔蛾的繭 袁明輝 攝
不必詩和遠方,微距攝影在公園甚至房前屋后就可以進行。春天來了,無論有沒有遠方,都可以拍攝出精美的微距昆蟲圖像。但是,拍好微距照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充滿挑戰(zhàn),也要忍受寂寞,更重要的是尊重自然和那些昆蟲。
昆蟲通常是膽怯和隱秘的,藏在植被中或在難以獲得清晰對焦的地方休息。通常,它們在白天很活躍,但有些夜行性昆蟲需要在晚上夜觀才能發(fā)現(xiàn)。
濕地、荒地、雨林地和野花草地是大量昆蟲的棲息地,我通常會慢慢走,眼睛不停掃描樹干、花草、池塘的邊緣,尋找潛在的拍攝對象。從葉子背面和逆光角度去尋找,往往會有出乎意料的發(fā)現(xiàn)。
有些昆蟲(尤其是蜻蜓)有很強的地域性,一旦確立了棲息地,它們會一次又一次地回來。這時,你可以站在離它們幾米遠的地方,等待它們返回,然后小心緩慢地移動至最佳拍攝位置。使用長焦微距鏡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接近被攝對象的機會,并且避免你的影子影響到主體。堅持守候并使用高速連拍,最終會獲得佳作。

:畫餅充饑—錨阿波螢葉甲 袁明輝 攝

小公主—虞美人 袁明輝 攝

漂泊的浪漫—滿江紅 袁明輝 攝
我通常使用中焦微距鏡頭(85-105mm)拍攝,攜帶長焦微距鏡頭(180-200mm)以備不時之需,有時也會用超廣角鏡頭(14-24mm)拍攝主體與環(huán)境。少而輕的器材能讓我有更多精力專注于發(fā)現(xiàn)和拍攝。我很少使用三腳架,雖然它可以消除抖動,可以精確構(gòu)圖并精準定位,但實際上,昆蟲很少能擺出足夠長的時間來讓你支好三腳架。但是,如果在清晨或傍晚拍攝昆蟲,因為它們在自然涼爽的環(huán)境中活動少,尤其是在身上有露水時,不太可能飛走,這時可以使用三腳架并控制照明和背景。如果想捕捉求偶和掠食等行為時,在昆蟲活躍的白天拍攝會更好。那時,手持相機拍攝,速度更快、構(gòu)圖更自由。
手持拍攝時,拍了很多后,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僅有一張清晰的,這很正常。我通常會使用高速連拍以確保至少獲得一張好照片。因此,手持拍攝時通常以每秒7-10張速率進行短連拍。
我更喜歡使用單個自動對焦點并將其移動到主體對象的眼睛上對焦。但是,自動對焦可能會在較高的放大倍率下(或在弱光下)“掙扎”,無法鎖定對象。這時我改用手動對焦,盡管速度慢,但 更可靠。當我切換到手動模式時,我以大約所需的放大倍率先進行“預聚焦”,然后慢慢向前移動到合適的位置,直到被攝體達到焦平面并清晰聚焦為止。然后,我拍攝幾張圖像并繼續(xù)輕輕地來回搖擺,每當被攝對象在取景器中清晰時,就按下快門。這種方法比不斷調(diào)節(jié)聚焦環(huán)更有效,并且這樣做還可以減少靠近被攝對象的手部動作。

自然之手—天師栗 袁明輝 攝
微距拍攝中沒有適用于每個主題的神奇公式或設置,需要根據(jù)拍攝對象、放大倍率、周圍環(huán)境以及想要獲得的結(jié)果來改變和調(diào)整相機設置。
微距攝影必須控制景深,所以我選擇光圈優(yōu)先模式。我通常會選擇最大的實際光圈,該實際光圈可以讓被攝主體保持可接受的清晰度,通常我的設置是F5.6或F8。設置好光圈后,我將繼續(xù)檢查相應的快門速度是否足以進行手持拍攝。理想情況下,我不會以低于1/125秒的速度拍攝。如果使用具有圖像穩(wěn)定功能的鏡頭,則可能會以較慢的速度拍攝。當以較高的放大倍率拍攝時,即使是最微小的主體也被極大地夸大了,因此在拍攝微距時,快門速度越快越好。

極限攀登—知了蛻皮后的殼 袁明輝 攝

堅持—爬墻虎 袁明輝 攝
當快門速度由于光線不足而太慢時,我寧愿增加ISO提升速度而不是使用閃光燈。最新一代的相機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高ISO性能,我經(jīng)常使用尼康Z7相機以ISO 3200進行拍攝。一般情況下,我會手動設置ISO為400,并逐漸增加,直到達到所需速度,而不是使用自動ISO。
我經(jīng)常使用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很少使用點測光,矩陣或平均測光在大多數(shù)拍攝情況下都是最可靠的。但是,我在拍完后會檢查兩次拍攝之間的直方圖以及圖像清晰度。在尼康Z7相機菜單的優(yōu)化模式中我通常選用鮮艷模式,并輕微提高對比度和銳度。我通常不會在電腦后期做這些工作,是因為在前期就預見到了大多數(shù)拍攝后的需要調(diào)整的情況,我的拍攝工作在前期就做足了。

生命綠洲—樹干苔蘚上的蝸牛 袁明輝 攝

草的模仿秀—螳螂 袁明輝 攝
在昆蟲活躍時拍攝昆蟲的最大缺點是缺乏對光線和背景的控制。當太陽在頭頂上方時,光線會非常刺眼。所以溫暖、陰暗的日子通常是昆蟲攝影的最佳選擇,因為它們將保持活動狀態(tài),但散射光更加容易突出細節(jié)。同時,我會避免在大風天拍攝,因為在被風吹掃時幾乎不可能獲得清晰、構(gòu)圖良好的畫面。
選擇合適環(huán)境下的主體是產(chǎn)生美的關(guān)鍵。瓢蟲在彎曲的瓜藤上爬,蝴蝶棲在艷麗的花朵上采蜜,蜻蜓在蘆葦尖棲息,這些都會帶來美的愉悅。我不會浪費時間拍攝隱藏在植被中或灌木叢中的飛蛾,除非我發(fā)現(xiàn)了醒目的環(huán)境或有些奇怪的物種。
不要因為拍攝特寫鏡頭就將被攝主體填滿畫面。拍攝時,我追求一次構(gòu)圖到位,不會通過后期進行剪裁。在按下快門前,我已經(jīng)知曉畫面中的視覺元素如何組合。此刻“三分法”構(gòu)圖往往是可靠的。不過,大膽的構(gòu)圖或非常規(guī)的視角也常常可以幫助作品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