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臺灣地區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4日突破1萬例,顯示出島內愈發嚴峻的防疫形勢。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當局一方面繼續阻撓大陸疫苗輸臺,一方面又因美國宣布將向臺灣等地分發疫苗的聲明而感恩戴德,顯示出將政治操弄置于民眾生命安全之上的丑態。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4日表示,當前,臺灣疫情擴散正進入一個新的高峰,民眾生命健康還將遭受重大損害,“是早一天建立島內民眾免疫屏障重要,還是繼續玩弄兩岸政治對抗的把戲重要?民進黨當局必須向廣大臺灣民眾作出回答”。
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4日下午宣布,當日新增確診病例474例,包括339例本土病例、2例境外輸入以及133例“校正回歸”,另有21人死亡。“指揮中心”稱,自去年起,島內共有10446例新冠確診病例,其中包括9248例本土病例與1145例境外輸入病例。有臺媒統計稱,在超過1萬例的本土加境外輸入病例中,僅自5月11日以來的此輪疫情,就已經出現9000多例。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4日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雙北(臺北市與新北市)的病例最多,各縣市還是有零星個案。他認為,目前臺灣疫情還處在相對高點,但維持平穩,還是要再觀察。“無論如何,現在都是疫情最緊急的時候,比較好的情況是采檢、報告的效率已經在提升。”陳時中稱。
同樣在4日,一直缺少疫苗但又對大陸疫苗援助置若罔聞的臺當局終于從日本“求”來一批疫苗。據臺媒“聯合新聞網”報道,日本提供的124萬劑阿斯利康疫苗4日抵達臺灣。臺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在其社交賬號上用中日雙語向日方表達感謝稱,“124萬劑的疫苗對臺灣可以說是及時雨”。謝長廷還配上一張他在機場冒雨送機,向搭載著疫苗即將出發的飛機鞠躬致意的照片。有島內網友看到謝長廷這一舉動后表示:“看此景象,只有哭了,哭民進黨當局無能,讓人民成國際難民。”還有網友罵謝長廷是“貝戈戈(賤)奴才!”而不少日本網友則在NHK相關報道下留言質疑阿斯利康疫苗的質量,奉勸臺灣別這么老實接受。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日本政府此前與阿斯利康達成協議,采購1.2億劑新冠疫苗。但之后因該疫苗可能導致血栓等不良反應,日本政府始終未將阿斯利康疫苗納入接種范圍。對于日本將燙手山芋給了臺灣,有島內網民嘲諷稱,是日本自己不打才送來臺灣。另據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日公布的數據,臺灣已有約56萬人接種阿斯利康疫苗,其中2日新增2例在接種后出現頭痛等疑似血栓及血小板水平下降的情況,疑似出現罕見血栓病例。
對于日本向臺灣提供疫苗一事,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4日表示,臺灣疫情暴發以來,我們多次表示愿意盡最大努力幫助廣大臺灣同胞盡快應對疫情,愿意向廣大臺灣同胞提供被世界衛生組織納入全球“緊急使用清單”的大陸疫苗。半個多月過去了,民進黨當局編造出種種借口,對大陸疫苗輸臺橫加阻撓,導致島內染疫人數和死亡人數節節攀升。“臺灣民眾都明白,當前只有接受安全高效、數量充足的大陸疫苗才能有效抵御病毒侵襲。但民進黨當局仍然把政治操弄置于民眾生命健康安全之上”,馬曉光質問道,“難道民進黨當局的政治生命比臺灣民眾的生命還重要?”
正如馬曉光提到的,民進黨當局在疫苗問題上大搞政治操弄。當地時間3日,美國政府終于宣布了首批2500萬劑新冠疫苗全球分配計劃,其中約有700萬劑將送往包括中國臺灣、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老撾等16個南亞和東南亞國家及地區。臺灣“中時新聞網”報道稱,美國沒有對具體地區與國家的疫苗分配數量作出詳細說明,目前僅知韓國可能是最快取得這批新冠疫苗的國家,很快就會有100萬劑強生疫苗被發送,至于臺灣能爭取到多少疫苗,目前還不得而知。
在這種不知道能獲得多少疫苗的情況下,臺“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竟聲稱,蔡英文感謝美國政府及時伸出援手,對正在對抗新一波疫情挑戰的臺灣而言,確實感到溫暖。蔡英文的這一行為也引發臺灣民眾的不滿與諷刺,一些網民直言其“肉麻至極”。也有網民表示,“(疫苗)還沒收到呢,謝得太早了。”“什么都沒看到,就好溫暖?”
在迅速表示感謝的同時,蔡英文當局也不忘借機渲染所謂的“臺美關系”。張惇涵表示,蔡英文感謝近期多位跨黨派美國友人的支持協助,并感謝美國總統拜登與美國政府對臺灣的支持。同時,期盼臺美雙方在既有的良好基礎上持續深化合作,共同為全球防疫與世界健康福祉貢獻“良善力量”。但這種操弄在臺灣輿論中并不吃香,有臺灣網民直呼“都什么時候了,還想著‘外交而不是人命”。也有人計算稱,如果按照人口分配,臺灣此次能從美國得到的疫苗將不足10萬劑。
5月31日從臺北飛往廈門的臺立榮航班B7-511中,有乘客持篩檢陽性證明登機抵廈。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6月4日就此表示,根據防疫要求,所有搭乘兩岸航線航班的乘客,須持3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登機。對于立榮航空公司,大陸有關部門已經對其進行約談,責令整改、堵塞漏洞。對陳姓臺灣居民,有關方面將依法嚴肅處理。此事暴露出島內防疫各環節一系列漏洞。▲
環球時報202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