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國,劉振國,趙有國
(中鋼石家莊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21)
礦山開拓系統是決定礦山基建工程量、基建投資、基建工期和經營費用高低的最關鍵因素之一,對礦山開發利用具有長遠影響。礦山開拓系統的擇優選擇,需要對基建投資、基建工期、經營費用、生產管理水平、系統的安全可靠程度等進行綜合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隨著礦山無軌采掘設備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使用無軌斜坡道開拓在礦山開采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在無軌設備的應用下,將礦廢石直接從采場通過斜坡道向地表運輸,使采裝運工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節省,并且也使礦產開采的強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大型、超大型礦山采用掘進臺車、鑿巖臺車、鏟運機、裝藥車、錨桿臺車和多功能運輸車等眾多的無軌設備,如果沒有斜坡道,這些無軌設備的機動性、靈活性也就不能充分發揮,為了方便鏟運機進入各出礦分段,中型礦山考慮基建工期、基建投資、安全出口等因素以后,傾向于施工一條直通地表的輔助斜坡道[2-4]。擁有這條輔助斜坡道以后,需要對施工1條專門提升礦石的箕斗井的可行性進行詳細的分析比較。本文以某中型礦山開拓方案比選為例,分析中型礦山優選開拓系統所面臨的問題,為同類型礦山開拓系統設計提供了參考經驗。
礦山位于山前洪沖積平原,灤河一、二級階地,區內地形平坦,北部略高于南部,地面標高70m左右,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灤河水位標高一般為42.87m。礦體長為1326m,兩翼寬為256m~366m,礦體最大埋藏深度為210m。礦區全部被第4系地層覆蓋,厚度為43.0m~70.60m,平均為55.10m,主要巖性為亞砂土、黏土、粉細砂及砂卵石。砂卵石層位于第4系的底部與礦體直接接觸。在砂卵石層含有豐富的承壓水,對礦山開采構成非常不利的影響(見圖1)。

圖1 典型剖面
第4系以下主要巖性為黑云斜長片麻巖、混合質角閃輝石巖及角閃輝石磁鐵石英巖。靠近第4系為強風化帶,巖性主要為角閃輝石磁鐵石英巖、黑云斜長片麻巖、混合花崗巖等,風化強烈,巖芯多呈砂狀—碎塊狀,發育深度為51.88m~82.50m,厚度為6.87m~26.88m,RQD分級值為0~41.49%,平均為14%,巖石質量描述為極劣,巖體完整性評價為巖體破碎。弱風化帶巖性主要為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及角閃輝石磁鐵石英巖,風化程度較弱,巖芯以柱狀為主,局部呈短柱狀、扁柱狀或碎塊狀,發育深度為67.10m~109.33m,厚度為2.27m~52.92m,RQD分級值為61.03%~86.17%,平均為75.08%,巖石質量描述為中等,巖體完整性評價為巖體中等完整。礦體基巖巖芯均較完整,RQD分級值在85.0%~100%之間,巖石質量為好至極好,巖體完整性評價為巖體較完整至巖體完整。
中型礦山常用的開拓方案有豎井開拓方案、斜坡道開拓方案和聯合開拓方案。
豎井開拓方案工藝成熟,使用廣泛。通常認為生產規模小于40萬t/a可以采用雙罐籠井+回風豎井方案,如果生產規模大于40萬t/a則需采用主井(箕斗井)+副井(罐籠井、設備井、進風井)+回風豎井方案。為了解決頻繁破碎大塊的難題,箕斗井提升一般需要配套井下破碎系統,破碎系統為大斷面的硐室掘進,工程相對復雜,工程量大,基建施工期長,投資高,不利于礦山盡快投產。另外,由于礦石的長期磨損,溜破系統的日常維護工作量很大,高溜井會發生溜井堵塞現象,生產管理比較復雜。
從1970年代初開始,斜坡道開拓技術就已經被應用到礦井開拓中。斜坡道開拓方法生產工藝簡單,可以提高礦山的建設速度,成為許多改擴建礦山的首選[5]。由于鏟運機具有機動靈活、效率高,勞動生產率高等優點,逐漸取代了傳統的電耙、氣動裝巖機等出礦設備。鏟運機在中短距離內使用比較經濟,距離較遠應采用溜井下放至有軌運輸中段或配備運礦汽車運輸。鏟運機+運礦汽車作為成熟、簡單的采場運搬+提升運輸生產工藝,促進了斜坡道開拓方案在礦山的廣泛應用[6]。斜坡道開拓方案受使用的車輛載重不同、輔助運輸占用的時間不同、管理能力不同等因素的影響,一般運輸能力為30萬t/a~100萬t/a。斜坡道開拓方案生產規模較小時一般采用主運輸斜坡道+進風豎井+回風豎井方案,生產規模較大時可采用雙運輸斜坡道+進風豎井+回風豎井方案。
聯合開拓方案是豎井和斜坡道同時出礦的方案,根據斜坡道的出礦占比分為主井(箕斗井)主力出礦方案和斜坡道主力出礦方案2個方案。
其中,主井(箕斗井)主力出礦方案一般采用主井(箕斗井)+進風豎井+輔助運輸斜坡道+回風豎井方案。斜坡道主力出礦方案一般采用主運輸斜坡道+副井(罐籠井兼進風井)+回風豎井方案。
本次設計礦山規模為95 萬t/a,礦體埋深小于210m,經過初步分析初選斜坡道開拓方案(雙運輸斜坡道出礦)和豎井開拓方案(箕斗井出礦),具體的開拓選擇需要進行詳細的技術經濟比較。
采用2條平行雙向單車斜坡道運輸礦巖及材料,另配1條進風豎井、1條回風豎井。上行斜坡道最大坡度為15%,線路平均坡度值12.13%,總長度為1137m,凈斷面為15.9m2,掘進斷面為16.8m2。下行斜坡道最大坡度為15%,線路平均坡度為12.85%,總長度為1090m,凈斷面為16.8m2;掘進斷面為17.7m2。
進風豎井井口標高為+55m,井底標高為?122m,井深177m,井筒直徑Φ3.0m。回風豎井布置在礦體西側。
采用豎井(箕斗井)提升礦巖,另配1條進風豎井(罐籠井)、1條輔助斜坡道和1條回風豎井。主井采用箕斗井,負擔礦石提升任務。井筒凈直徑為4.0m,井深為312m。提升容器采用8m3單箕斗,箕斗載重為18t。采用JKM-2.8×6(Ⅲ)E型多繩塔式提升機,電機功率為900 kW,井下破碎采用CT4254型復擺顎式破碎機1臺。
進風豎井為罐籠井,井筒內設有管纜間和梯子間,負擔部分人員和廢石提升任務,采用單罐籠帶平衡錘提升。副井井筒凈直徑為4.2m,井深為208m。提升容器為3號單繩單層罐籠,每次提升1輛0.7m3翻斗式礦車。采用2JK-2.5×1.5/20型纏繞式礦井提升機,電機功率為155 kW。
礦山開拓1條直通地表的輔助斜坡道,用于無軌運輸設備、無軌重載車輛運送設備和各種材料通行,斜坡道總長度為1090m。回風豎井同斜坡道開拓方案布置在礦體西側。
2個方案分別從基建工程量、基建投資、基建時間和經營費用4個方面進行比較,見表1和表2。
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斜坡道開拓比豎井開拓基建工程量多17539.6m3,但投資節省1252.4萬元。年經營費用汽車運輸成本比豎井提升每年多9.1萬元,按開采礦石總量1719.9497萬t計算,礦山生產期間經營費用增加130.4萬元。

表1 可比部分基建工程量及基建投資

表2 經營費用比較
斜坡道開拓方案不用建設復雜的破碎系統,不用采用臨時改絞等基建措施,基建采切工程可以和斜坡道掘進同時進行,基建時提升運輸能力大,基建時間短。經測算,斜坡道開拓方案的基建施工期為2 a,豎井開拓方案基建施工期為3.5 a。斜坡道開拓方案的基建施工期比豎井開拓方案基建施工期縮短1.5 a。由于基建施工期縮短1.5 a,可以比豎井開拓提前采出礦石142.5萬t,按每t礦石效益100元計算,提前實現效益14250萬元。
從基建工程量、基建投資、基建時間和經營費用4個方面對某中型礦山斜坡道開拓方案和豎井開拓方案進行了比較,比較結果顯示:斜坡道開拓方案基建工程量大、經營費用高,但是基建投資小、基建時間短,提前投產、達產創造的效益巨大,因此,斜坡道開拓方案為該礦山的首選開拓方案。本次中型礦山開拓方案確定的斜坡道開拓方案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為同類型礦山開拓方案選擇提供了參考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