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諾,周榮義, ,林金玉,劉解語,王凌睿
(1.湖南科技大學 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湖南 湘潭市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學 煤礦安全開采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湘潭市 411201)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但各種事故頻發,尤其是火災事故。通過分析多起火災事故,得出火災具有復雜性、隨機性、發展性、無序性等特點,所以火災事故往往帶來巨大的損失,包括環境危害、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也對前往救援的消防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脅[1?2]。因此如何預防和控制火災成為一個重要的關注課題。
為從宏觀上減少火災,運用統計學原理和方法,掌握火災發生的一般規律,多位學者在火災的統計方面做了研究。劉海生等[3]為綜合評價我國的火災形勢,掌握火災發生、發展規律,針對火災事故的特點,根據灰色理論的原理和特性,建立了火災事故灰色系統預測模型,預測了2009年我國的火災發生狀況。辛晶等[4]通過分析近10年中國火災事故的時空分布特征得出,每年2月份火災起數最多,9月份最少;周日火災最多;人員死亡多集中在22點至次日4點;華東地區的火災形勢最為嚴峻。此類情況與氣候因素、經濟發展情況及消防投入等因素有關。沈陽等[5]運用因子分析的數理統計方法,選取6項火災指標對31省進行綜合統計評價。王陽等[6]通過統計學方法從火災的4項指標、發生區域、城鄉對比、事故等級等方面進行分析。以上學者對我國的火災事故進行了統計分析,但隨著近年來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火災事故頻發,已有的研究已經不能完全詮釋新出現的火災特點。因此,本文在對2015?2019年火災4項指標和火災事故分級發生起數進行整體分析后,在事故原因、火災嚴重度、全國分地區火災情況、居民住宅火災、夜間火災、火災場所、老齡人口火災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得到近5年火災事故發生的規律、特點,提出宏觀上減少全國火災的預防對策和建議措施。
火災數據來源于2016?2018年《中國消防年鑒》[7?9]和2019年公安部消防局的報告[10?11],數據涵蓋了2015?2019年的大部分火災情況,從數據得知,從2015?2019年,我國共發生火災141萬起,死亡人數共計7613人,受傷人數共計4794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89.67億元。
由圖1(a)可見,2015?2018年火災起數和經濟損失都快速下降,火災控制良好,到了2019年雖然未能保持住下降的幅度但仍然控制得較為不錯,同時火災4項指標的持續下降迎來了瓶頸期。
火災事故等級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火災,其中一般事故體量巨大但起數接近,且控制起來考慮因素較多故暫不做年份對比。圖1(b)將2015?2019年的火災分等級整理,從該圖中可以了解到2016年有一個重大的突破,全年未發生重大和特別重大火災,但自2016年起,較大火災數量逐年增加,2019年達到73起,甚至高于2015年。重大和特別重大火災起數較少,偶然性較大,呈波動性發生。

圖1 2015?2019年全國火災發生情況
全國住宅火災死亡人數及分析見圖2,由圖2可知,住宅火災起數占比從2015年的32.8%增至近兩年的45%左右,住宅火災死亡人數占比從69.5%增至78%左右。住宅火災無論是事故發生起數的占比還是死亡人數的占比,都呈現出波動上升的趨勢,說明即使在火災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下降的良好態勢下,住宅火災起數占比和死亡人數占比卻越來越大。

圖2 住宅火災起數占比、死亡人數占比、死亡人數
從國際通用老齡化標準來看,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就意味著這個國家處于老齡化階段。圖3為2015?2019年我國老齡人口情況,從圖3可知,我國正處在老齡化且加速老齡化階段,老齡人口占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越來越大。2019年我國老齡人口占比達到18.1%,火災死亡人口中老人死亡人數占比為36.2%,且近幾年未見明顯下降趨勢。老齡人口火災致死的原因主要有:老人大多行動不便,一旦發生火災,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逃生,且火災防范意識薄弱,不能區分城市用火和農村用火的區別。

圖3 2015?2019年老齡人口占比、火災老人死亡人數占比
統計了商業場所、賓館飯店等8個重要場所2015?2019年的火災起數,如圖4所示。從圖4中可以看到商業場所、賓館飯店、學校、養老院、博物館等場所近5年來火災起數呈現下降趨勢,說明近年來各行業逐漸重視火災防范,然而2019年公共娛樂場所火災起數突然大幅增多,其原因可能是人民生活富足,娛樂場所增多導致的,并且工地和高層建筑火災起數呈逐年上升趨勢。據統計,我國每年在建建筑面積達130多億平米,高層建筑已達62萬多棟,城市火災的防控壓力及難度仍將持續增大,必須提前預測風險、提前研究防范措施[9]。
(1)就全國火災的發生情況而言,2019年全年通過開展冬春火災防控、夏季消防檢查兩大專項工作,圍繞各類重點場所強化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在未來應當繼續保持重視。嚴格管控后的松懈期間勢必會引起一些反彈,應當健全火災監控制度,以達到長期治理效果。就火災發生的事故等級分析來說,全國對特別重大火災和重大火災的控制較好,但在較大火災方面卻出現了自2016年到2019年連續上升的趨勢,因此,在控制好重大和特別重大火災的同時,應對較大火災加大懲罰和監察力度,促使安全部門和企業在火災控制方面繼續加大投入,減少較大火災起數。
(2)就住宅火災而言,首先人們的消防意識淡薄,自救水平低,對火災來臨后的處理存在諸多誤區,應在住宅區定期開展逃生演練和自救練習。其次小區消防通道堵塞,救援車輛不能及時對住宅區火災進行救援,需要及時清理消防通道,保障火場人員生命通道暢通。另外,電器使用存在私自拉線、胡亂改接的現象,嚴重影響電線的使用壽命,極易造成短路引起火災,應杜絕私拉亂接,由專業人士進行處理。家庭用火也需要時刻提高警惕。
(3)就老齡人口火災而言,老年人行動能力普遍較弱,一方面未能充分掌握火場自救知識,另一方面無力自行逃生。對此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可以給老人多進行科普交流和宣傳指導。第二,為老人提供專人照顧,確保需要時能及時救治。第三,在癱瘓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床頭設置一鍵求救按鈕,連接家人電話,社區服務中心及消防救援中心,確保能及時施救。
(4)就工地火災而言,需規范施工,不得將工地承包給沒有施工資質的工程隊伍,不得將特種作業交給無證人員進行,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火災防護,禁止工人隨意吸煙。就高層建筑火災而言,第一,火災來臨時不要第一時間往外沖,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不能隔絕窒息性氣體;應先觀察室外的火情是否發展過快,關緊門能為消防員贏得大量的救援時間。第二,不要盲目向高樓層跑,有毒有害煙氣蔓延速度比疏散速度快,在濕毛巾沒用的情況下很有可能窒息身亡。第三,跳樓、乘坐離火場較近的電梯都是不合理的方式,應理性選擇合理的逃生路線。
(1)2015?2019年火災的4項指標都明顯下降,雖然下降幅度在逐漸減小,但仍然證明火災治理卓有成效,應繼續保持降低的勢頭,減小火災給人們帶來的危害。近5年特別重大火災和較大火災的控制較好,但較大火災數量卻在逐年上升。
(2)老年人、殘疾人、精神病、癱瘓者等弱勢群體占總人口相當大的比例,更容易在火災中受傷或者死亡。商業場所、賓館飯店、學校、養老院、博物館等場所近5年來火災起數呈現下降趨勢,火災治理效果良好,然而火災數量逐年增長的建筑工地和高層建筑是今后要關注的重點。
(3)火災主要發生在人口密集和管理混亂的地方,因此應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加強監督管理,定期進行有效的防火檢查和安全整頓,全面覆蓋火災的預警和報警系統,從而持續減少全國火災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