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夢媛,1988年出生于北京市平谷區峪口鎮,現是北京市平谷區稅務局的一名稅務干部。她一直積極參與綠色環保行動,從自身做起,帶動身邊的親人、同學以及同事,身體力行參加公益活動,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帶動他人。作為一名生在平谷、長在平谷的普通公民,疫情當前,姚夢媛主動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堅守崗位、不畏風險、全力以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作為一名基層公務員,姚夢媛勇于沖在一線,切實履行好自己職責,守好安全門!她第一時間向所領導請纓,要求到一線參與社區抗疫任務。根據所里工作安排,先后到多個社區參與下沉工作,負責查驗進出居民和車輛的出入證、測量體溫、維護社區門口出入秩序、對外來人員進行登記排查。她每天都會提前到達小區門口,接過社區人員手中的體溫計開始一天的工作。有的小區進出人員和車輛比較多,且人員比較雜,外來人口租住的也比較多,小區的外賣騎手,雖然持有工作證明,但根據文件要求,她耐心引導他們掃描健康碼并注冊,測量完體溫之后才可以進入?!拔叶加泄ぷ髯C明,為什么還要這么麻煩?”由于每次都需要掃碼進行登記填寫信息,外賣騎手雖然配合填寫,但還是忍不住抱怨?!澳?,請出示您的出入證”“您好,給您測一下體溫”“您好,請您戴好口罩做好防護”……她通過簡單的話語,及時勸解不戴口罩人員佩戴口罩,勸離聚集人員,有效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不斷提高群眾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雖然剛休完產假,但她仍堅持舍小家、為大家,不畏風險,全力以赴,以社區一線為陣地,筑牢社區防疫堡壘,守護社區居民平安健康。把疫情防控一線作為踐行新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主戰場,為人民群眾的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屏障。下沉工作期間她嚴格落實防控各項措施和流程,配合做好值守卡口來往人員測量體溫、掃碼登記等工作,做到科學值守、規范值守、文明值守。
周末假期,她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垃圾分類黨員回社區志愿服務活動。每天固定時間到峪口鎮峪口西小區,邊宣傳邊對居民垃圾分類按照“五步法”進行指導。(工作五步法,即:一問——見到來扔垃圾的居民,主動向前詢問是否已進行分類;二看——主動向前查看居民手中垃圾是否按照標準正確分類;三分——引導未正確垃圾分類的居民在垃圾分揀區進行二次分揀;四投——引導已分好類的居民將垃圾投入對應垃圾桶;五倡——感謝居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支持,并邀請居民到知識宣傳區了解垃圾分類知識。)小區內有個老奶奶,每次看見她都親切地稱呼“孫女”,老奶奶耳朵有些不好使,每次溝通都要聲音很大,有時還會用上肢體動作來表示,老奶奶每次拎出來的袋子里,什么種類的垃圾都有,瓜果皮屑、大骨頭、玻璃瓶子……她就會走上前去,耐心地跟老奶奶講解,瓜果皮屑屬于廚余垃圾,要投放進綠色的垃圾桶內;大骨頭屬于其他垃圾,要投放進灰色的垃圾桶內;玻璃瓶子屬于可回收垃圾,要投放進藍色的垃圾桶內……她的耐心,得到了老奶奶的喜愛,同時也贏得了老奶奶的肯定。不管小區居民每次拎出來的東西是什么,她都會很耐心按照“五步法”詳細地進行指導,并建議居民在家里就按類將垃圾分類好,以便節省投放時間,減輕環衛工人的工作壓力。她用她的實際行動,通過對垃圾分類的宣傳與指導,提升了小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度和落實感。在日常生活中,她在家中配備了四個顏色不同的垃圾桶,以便分類進行垃圾投放。在她的影響下,她的愛人和孩子也嚴格按照垃圾分類,對家里的垃圾進行分類投放。
公筷公勺、光盤行動。外出聚會、應酬,都會使用到筷子和勺子,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當下,大力倡導公筷公勺的使用顯得更加有意義?!帮埐它c夠我們吃就好”“別點太多,到時候吃不完”……從她的口中時常聽見這樣的話語,她堅持光盤行動,從自身做起,影響身邊人,主張吃不完打包帶走,節約糧食不浪費。“服務員,多拿一雙筷子和一個勺子”“我們要使用公筷夾取菜品”……點完餐她都會讓服務員多帶上一雙筷子,并對同行的人說上幾句使用公筷公勺的好處。不光在外邊就餐她會主張使用公筷公勺,在家里,她也主張使用公筷公勺就餐,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推動公筷公勺在家庭中使用,做文明餐飲的踐行者。她還積極和他人分享使用公筷公勺帶來的好處,鼓勵身邊的人也加入到公筷公勺、光盤行動中,引導他們形成文明、衛生、健康的用餐習慣,防止病從口入,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戰”。
這就是她,一個把公益活動牢記于心,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健康生活,積極參與各類公益活動的文明好市民。

(平谷區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