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怡
(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廣西 賀州 542800)
蚜蟲(Aphidoidea)俗稱膩蟲、蜜蟲,是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重要害蟲。不僅大量危害蔬菜,且危害期長,還是各類殺蟲劑篩選的重要供試害蟲和近年作為大量生產該蟲病毒殺蟲劑的幼蟲寄主[1]。
蚜蟲取食菜葉幼嫩部位,吸食汁液,使得菜葉變黃、蜷縮變形,直接影響蔬菜的正常生長[2]。蚜蟲不僅誘發煤煙病,污染菜葉,降低蔬菜商品價值,還傳播病毒,造成的經濟損失大于蚜害[3]。
剛孵化出來的菜蚜,外表皮尚未形成,體壁柔軟、色淡、抗藥性能力差,因此幼蟲期是化學防治的重要有利時期[4]。
目前,蚜蟲的防控技術仍以化學防治為主。對于蚜蟲蟲害的防治,科研人員進行了大量研究。從國內文獻報道中發現,農業生產中用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銳勁特懸乳劑、菜喜懸乳劑、甲維鹽、茚蟲威、氯蟲苯甲酰胺、氟蟲雙酰胺這些有效藥劑來處理蚜蟲蟲害。
當前的化學農藥雖然普遍成本低,能快速有效地控制病情,但抗蟲品種單一,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和抗藥性等一系列問題。所以,需要研制出新型藥劑,并盡可能的交替使用作用機理不同的藥劑,以減輕蚜蟲抗藥性問題的發展[5]。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環保的重視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農藥工業也在不斷進步,生產中迫切需要防治蚜蟲的新型藥劑。當今許多新型農藥著眼于使用植物生物源,但由于技術限制,此類藥劑制作往往成本偏高,在實際生產應用中使用范圍并不廣泛。因此,研究出高效、低毒、低殘留、低抗藥性的新型殺蟲劑勢在必行。
蚜蟲在室內經人工用芥菜葉飼喂多代,從中挑取蟲體大體一致、生長健康的同日初孵幼蟲作生測試蟲。
供試藥劑為肉桂醛縮氨基硫脲、肉桂醛縮異煙肼。供試溶劑為丙酮(含量≥99.5%,成都市科龍化工試劑廠生產),以蒸餾水和丙酮為對照。
藥劑用丙酮配制成濃度為1 mg/mL的母液:浸葉法的藥劑配制方法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 NY/T1154.14—2008[6]。
原藥用丙酮配制成母液,再用0.1%的吐溫-80水溶液按照等比的方法稀釋成4個系列濃度梯度(400 μg/mL、600 μg/mL、800 μg/mL、1000 μg/mL),將未用藥芥菜葉洗凈晾干,用打孔器打成直徑1.5 cm的圓葉片,分別在藥液中浸泡10 s,取出后放入事先在底部鋪好濾紙的培養皿中,每皿3片葉, 并接入幼蟲20頭,保鮮膜封口,系橡皮圈,后用昆蟲針在膜上扎孔。將培養皿置于溫度27±1 ℃,相對濕度為RH50%~75%的培養室的培養架上,處理后24 h、48 h檢查結果。用鑷子輕觸無反應者視為死亡。
根據試驗調查原始數據,計算各處理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P1=K/N×100%
(1)
式(1)中:P1為死亡率;K為死亡蟲數;N為處理總蟲數。
P2=(Pt-P0)/(1-P0)×100%
(2)
式(2)中;P2為校正死亡率;Pt為處理死亡率;P0為空白對照死亡率。
若對照死亡率<5%,無需校正;對照死亡率在5%~20%之間,應進行校正;對照死亡率>20%,可重做試驗(表1)。

表1 不同藥劑劑量濃度對蚜蟲的胃毒效果
由表1可知,肉桂醛縮氨基硫脲和肉桂醛縮異煙肼對蚜蟲都有胃毒效果。在400~1000μg/mL濃度間,隨著濃度的增大,校正死亡率逐漸升高,但因濃度的差異,效果各不相同。在同種濃度下,肉桂醛縮異煙肼比肉桂醛縮氨基硫脲對蚜蟲的胃毒效果好。不同濃度的肉桂醛縮氨基硫脲和肉桂醛縮異煙肼對蚜蟲的胃毒效果均不顯著。
根據計算結果,利用SPSSS系統軟件提供的One-Way ANOVA(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中的LSD法比較不同劑量濃度之間死亡率均數有無顯著性差別。用SPSS系統軟件提供的Curve Estimatim(曲線估計)過程對劑量濃度和死亡率兩個變量的回歸分析,求出毒力回歸方程y=b0+b1x、相關指數R2值,擬合出毒力回歸方程曲線。用SPSS系統軟件提供的Probit(概率單位)過程求出致死中濃度(LC50)。
表2的數據顯示,肉桂醛縮氨基硫脲對蚜蟲的胃毒毒力回歸方程相關指數R2值分別為0.952;肉桂醛縮異煙肼對蚜蟲的胃毒毒力回歸方程相關指數R2值分別為0.923。相關指數R2值越大,其胃毒毒力方程的擬合程度越好,而0.952>0.923,因此,肉桂醛縮氨基硫脲對蚜蟲的胃毒毒力回歸方程的擬合程度比肉桂醛縮異煙肼的毒力回歸方程要好。肉桂醛縮氨基硫脲對蚜蟲的LC50分別為316.362;肉桂醛縮異煙肼對蚜蟲的LC50分別為306.767。LC50越小,對蚜蟲的胃毒作用就越強,而306.767<316.362,因此肉桂醛縮異煙肼對蚜蟲的胃毒作用要強于肉桂醛縮氨基硫脲。由圖1亦可看出。

表2 供試藥劑對蚜蟲的毒力測定結果

圖1 肉桂醛縮氨基硫脲和肉桂醛縮異煙肼胃毒毒力回歸曲線
本實驗研究了無毒藥劑肉桂醛縮氨基硫脲與肉桂醛縮異煙肼對蚜蟲的胃毒效果。實驗結果表明,肉桂醛縮異煙肼的殺蟲效果比肉桂醛縮氨基硫脲好。
同時,室內毒力測定的步驟是在實驗室進行,這既避免外界環境的干擾,也確保了實驗數據的準確性。但是,室內毒力測定與田間實際情況存在許多差異。化學合成藥劑大多不溶于水,即使已溶于有機溶劑中,在加入水后,仍會被析出。因此,在理想情況下進行的研究,只是為日后新型農藥的研發提供相關的理論基礎。
在實際生產中,化學合成藥劑會不會因為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其他蟲害干擾等環境因素,使其對蚜蟲的殺蟲效果受到影響,化學合成藥劑會不會對蔬菜生長產生不利影響,仍需要進行實地測定。為防止蚜蟲抗藥性的產生,以后還要對不同類型化學合成藥劑混合的藥效進行必要的研究。同時,也說明了新型藥劑發展空間還很大,只要重視這方面的研究,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農業生產將會迎來新型、更有效的藥劑大發展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