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方華,郭劍峰,傅丁帥,許賓雁
(1.金華市婺城區林木種苗管理站,浙江 金華 321025;2.金華市婺城區安地鎮林業站,浙江 金華 321052; 3.金華市婺城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浙江 金華 321025)
金華市花卉苗木栽培歷史悠久,現有花卉苗圃地面積2.13萬hm2,是華東地區的花木主產區,也是國內著名的傳統花鄉之一。近年來,一些花農因不熟悉天牛的生活習性、缺乏科學防治方法,圃地天牛危害嚴重,直接影響花木品質,嚴重者造成花木枯萎、死亡。天牛類害蟲初期危害隱蔽、不易發現,以致發現明顯危害癥狀后防治難度高,是目前花卉苗木生產過程中重要的成災性害蟲。2012~2019年在金華市范圍開展了花木苗圃地天牛危害、生物學特性調查及綜合防治措施實踐,探索了一些天牛類害蟲防治的有效措施,供花木生產者參考。
經調查確認,金華市花卉苗圃地成災性天牛種類有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桑天牛(Aprionager-mariHope)、云斑天牛(BatocerahorsfieldiHope)、桃紅頸天牛(AromiabungiiFaldermann)、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褐天牛(Nadezhdiellacantori(Hope))等7種,以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分布最廣、危害最為嚴重(表1)。在金華地區,野外調查天牛在槭樹科、薔薇科、蕓香科、千屈菜科、無患子科、楊柳科、金縷梅科、懸鈴木科、胡桃科等常見20余種花木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自然狀態下蟲株率2.5%~76.2%,受害木枯死率2.8%~16.3%,尤其是管理粗放的苗圃地、3年生以上花木天牛危害較重。槭樹科紅楓、青楓、雞爪槭、羽毛楓受天牛危害后當年可造成全株枯死。樟科、山茶科、木樨科桂花屬、木蘭科、杜鵑花科的花木在苗圃地未發現有天牛危害。

表1 金華苗圃地天牛分布危害情況統計
從表2可以看出[1~4],在浙江省金華市,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桃紅頸天牛、松墨天牛1年發生1代,桑天牛、云斑天牛、褐天牛2年發生1代。多以幼蟲越冬,也有卵、蛹、成蟲與幼蟲不同蟲態越冬。越冬幼蟲一般3月份陸續活動取食,在寄主植物上可見排泄物。不同天牛成蟲羽化高峰不一致,成蟲羽化高峰多在6~8月份。通常天牛成蟲出羽化孔后,有一個需要取食樹葉或啃食嫩技樹皮、芽進行補充營養的過程,后才開始交配產卵。卵產于刻槽、樹皮裂縫或其他傷口內的韌皮組織處。幼蟲危害期在3~11月份。

表2 浙江金華花木主要天牛發生規律
田間判斷花木是否受到天牛危害,可以從3個方面癥狀進行初判:一是花木植株部分枝條或全株樹葉退綠,逐漸變黃、萎蔫,枯葉長期不落;二是新梢、嫩枝有樹皮啃食缺痕,樹桿上有園形或不規則的咬刻槽或羽化孔;三是樹皮出現浸漬狀褐變,多伴有樹液流出,附近主桿或樹桿基部有園形排泄孔并有鋸末狀排泄物或蟲癭,如云斑天牛被害處樹皮向外縱裂,可見絲狀糞屑;褐天牛被害處有泡沫狀液體流出;桑天牛幼蟲蛀食幼干或枝梢后, 被害部位形成紡錘狀瘤 (即蟲癭 )。基于以上癥狀,可以檢查到天牛幼蟲、卵或成蟲。
田間對天牛種類的鑒別,可以通過成蟲、幼蟲形態以及刻槽的形狀位置和幼蟲危害癥狀予以鑒別。不同天牛的成蟲顏色、形態區別較明顯,一般可以直接分辨。田間容易混淆的是星天牛與光肩星天牛,兩者區別在于星天牛成蟲鞘翅基部有黑色小顆粒,而光肩星天牛鞘翅基部光滑,前胸兩側各有1個刺突。幼蟲期可以參照表3的特征予以鑒別。松墨天牛只危害松科植物,其他天牛危害闊葉樹。

表3 不同天牛幼蟲、產卵刻槽及危害部位區別
天牛在苗圃地呈隨機分布,其成蟲的飛翔能力有限[5],種群數量變化與周邊寄主植物種類、蟲口密度大小影響明顯。調查發現苗圃地周邊寄主植物天牛危害嚴重,苗圃地蟲害也相應嚴重。天牛成蟲在相鄰寄主間通過飛翔、爬行擴散苗圃地寄主,形成交叉危害。轉主寄主間的交叉危害是影響苗圃地天牛種群變化的主要因子之一。2012年重點對三地星天牛危害嚴重的雞爪槭苗圃周邊中間寄主進行調查和相應的防治實驗。調查顯示:白龍橋鎮上邵村苗圃地中有5 個老墓地及圃地周邊,叢生了大量的白背葉(Mallotusapelta(Lour.)Muell.Arg),地徑1 cm以上的白背葉均有星天牛危害,蟲株率達到100%;苗圃地蟲株率35.7%。澧浦鎮長庚村苗圃周邊是10年生的桃園,星天牛蟲株率達57.8%,苗圃地28.5%。湯溪鎮上堰村苗圃周邊是20年桔園,星天牛蟲株率達67.4%,苗圃地41.9%。2013~2014年5、6月分別兩次用8%綠色威雷300倍液進行全面防治,每年10月下旬檢查天牛危害情況。經過防治,周邊寄主植物和苗圃地天牛均得到有效控制(表4)。

表4 中間寄主協同防治對苗圃地星天牛蟲株率的影響 %
及時剪除受害枝條,挖除受害嚴重或枯萎的花木,集中燒毀處理,減少苗圃地天牛的蟲源數量。同時,還應及時鏟除苗圃地及周圍環境中天牛喜好的非目地轉主寄主植物,如桑樹、白背葉、構樹、苦楝樹等,間接減少苗圃地天牛蟲源的種群數量。
根據天牛危害特征對苗圃地花木進行經常性巡查,確定是否有天牛危害。成蟲發生期的監測應是全年天牛調查的重點,每年天牛成蟲始見期及發生高峰期,因氣候不同會有差異。成蟲期的測報對確定化學防治的最佳防治時期具有重要意義。幼蟲期蟲情調查,對珍貴花木針對性防治十分重要。
可用“綠色威雷”(8%氯氰菊酯微膠囊劑)200~300倍液常規噴霧防治,在成蟲初始期、高峰期各防治1次,兩次用藥間隔期40~50 d[6]為宜。密度高、低矮花木采取全冠噴霧防治;密度低、樹冠較高的花木,利用天牛在樹干上爬行產卵習性,可以僅對花木主干和樹干基部噴霧防治,省工節藥,也能取得相同的防治效果。田間操作時注意在主干和樹干基部藥液噴灑到位。近年來在金華地區累計應用“綠色威雷”防治花木天牛面積達5618.9 hm2,成效明顯,深受花農認可。
勾殺幼蟲法:通過新鮮排泄孔用鐵絲伸入勾死幼蟲。適用大齡幼蟲期防治。
排泄孔直接注藥法:選用50%敵敵畏乳油、40% 久效磷乳油、10%蚍蟲啉乳油等熏蒸或內吸性殺蟲劑,用一次性醫用注射器從排泄孔注入原液1 mL,用膠泥封嚴孔口,可殺死幼蟲。適用新鮮排泄孔防治。
根部灌藥法:在未發現天牛排泄孔、植株出現葉色變黃或部分樹葉有失水下垂現象時,可用50%敵敵畏乳油+10%蚍蟲啉乳油500倍混合液澆灌根部,能有效殺死基部幼蟲。此舉成功關鍵在于及時發現初期危害癥狀,適用闊葉花木初期防治。
打孔插藥瓶法:在花木根基部打孔,插入藥瓶,一般地徑10 cm打2個孔,每增加10 cm增加一個孔,視胸徑的大小確定插瓶的個數。殺蟲劑可選擇有10%甲維·蚍蟲啉可溶液、2%甲維鹽微乳劑等。適用珍貴的造型松柏類花木預防。
樹桿涂白法:每年4月中下旬,用生石灰10份,水30份,食鹽1份,植物油1份,石硫合劑原液1份制成涂料,涂刷樹枝能有效減少天牛危害。適用較大花木預防。
修復治療法:在冬春季花木休眠期,檢查受害花木,清除蟲道排泄物及天牛活體,用刀片刮至健康的韌皮組織,涂上生長液促進傷口愈合。若根莖部破壞嚴重,可用同種幼株靠接法修復根系。同理,也可修復嚴重受害造成的缺枝。適用珍貴花木治療。
天牛作為較難防治的鉆蛀性害蟲,其發生有其內在的客觀規律,應經常性開展苗圃地蟲情檢查,及時發現和了解天牛危害情況,及時采取防治措施。生產環節中應統籌綜合各種防治措施的運用,合理確定防治節點時間和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