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戰旗,呂文泉,李 鑫,齊元章,王 冰,劉添濤,孫曉敏
(1.魯豐織染有限公司,山東淄博 255100;2.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淄博 255100;3.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25;4.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北京 100006)
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休閑類服裝面料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天絲面料因為柔軟的手感,優異的吸濕透氣、懸垂性以及真絲般的光澤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天絲具有獨特的原纖結構,容易在染整加工或服用過程中因機械摩擦產生原纖化,導致面料起毛起球,甚至失去光澤,影響穿著的美觀。為了解決這一缺點,纖維廠商通常采用提前進行交聯的辦法來克服[1],例如蘭精公司生產的A型天絲和LF型天絲分別采用不同樹脂進行交聯。從交聯程度來說,A型天絲屬于100%交聯型[2],發生原纖化的概率最低,因此受到很多終端客戶及面料廠商的青睞。但A型天絲所用樹脂耐酸不耐堿,而染整前處理及染色均在堿性條件下進行,易導致原有交聯的破壞,重新產生原纖化問題,甚至有釋放甲醛的風險。
本研究對天絲面料的前處理及染色工藝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前處理采用低堿冷堆代替高溫堿煮,降低活性及還原染色固色堿劑用量,避免高溫、堿性環境對天絲原纖化的影響,解決天絲面料洗后毛羽重及光澤啞暗的問題,可有效提升天絲面料的品質。
材料:A型天絲纖維與棉混紡面料(天絲11.7 tex×棉/天絲11.7 tex×571×304);NaOH,H2O2,穩定劑HP-S,螯合劑SQ-N,滲透劑JFC。
設備:WZ-400樹脂壓染試樣小軋車,M-6連續定形烘干機,貝寧格退煮機,貝寧格漂白機,冷軋堆機。
毛效:沿著織物的經向裁取標準試樣,長230~250 mm,寬(25.0±0.5)mm,將標準試樣分別粘貼在毛細管效應儀橫梁架上,使試樣上面的零位置線與標尺上面處于同一水平零位,然后把試樣平放在試驗臺上測量溶液上升的高度,即試樣零位置線(即起點)到溶液上升高度(即終點,5 min)的距離。
白度:將布樣折疊4層確保織物不透光狀態下,利用Datacolor測色儀器在標準光源D65、10°視角下測白度,測4次取平均值。
甲醛質量分數:將經過稱量的試樣在40℃的水溶液中萃取60 min,從織物上萃取的甲醛被水吸收,然后萃取液用乙酰丙酮顯色,顯色液用分光光度計比色測定甲醛質量分數。
手感:將試樣裁成尺寸為30 cm×30 cm的布樣,在標準恒溫恒濕環境中調濕12 h,3人采用觸摸的方法從柔軟度、蓬松度和滑爽感方面進行評價,以★的多少表征手感的優異程度,★越多手感越好。
面料檢測標準見表1。

表1 面料檢測標準
在染整加工過程中,前處理是影響含有天絲纖維面料原纖化的關鍵工序。當棉、天絲混紡時,因棉紗含有大量棉籽殼,在前處理過程中需利用燒堿去除[3],才能有效地控制染色、后整理等后道工序的產品質量。但由于天絲耐酸不耐堿,當堿用量過高時,天絲纖維交聯處會被破壞產生毛羽。為了減少面料洗后原纖化的現象,首先確定合適的前處理加工流程,對比不同工藝流程下面料的主要性能指標。由表2可以看出,方案1的毛效、吸水性、白度、手感較其他2個方案均更好,因此確定最佳前處理加工流程為:冷堆→漂白。

表2 不同流程對織物性能的影響
在前處理加工中,冷堆工藝為:燒堿40 g/L、雙氧水5 g/L,在25℃室內堆置24 h。但由于冷堆工藝中燒堿用量過高,天絲纖維耐堿性較差[4],容易產生原纖化,需對冷堆工藝進行優化。
2.2.1 燒堿用量
選用雙氧水5 g/L、堆置溫度25℃、堆置時間24 h,對燒堿用量進行研究。由表3可以看出,當燒堿用量為10 g/L時,甲醛質量分數為6.8×10-6,布面無毛羽情況,但面料毛效較低,無法滿足后道加工的要求;當燒堿用量提升到15 g/L后,繼續提升用量,毛效不再繼續升高,且斷裂強力有所下降;當燒堿用量為30 g/L時,纖維交聯處被嚴重破壞,甲醛質量分數高達66.5×10-6,且布面有明顯的毛羽。故確定最佳燒堿用量為15 g/L。

表3 燒堿用量對織物性能的影響
2.2.2 堆置時間
選用燒堿用量15 g/L、雙氧水用量5 g/L、堆置溫度25℃,對堆置時間進行研究。由表4可以看出,堆置時間延長,斷裂強力差異不明顯,但毛效有所提升,在堆置時間達到20 h時達到平衡。因此,確定最佳冷堆工藝為:燒堿15 g/L、雙氧水5 g/L、堆置時間20 h,面料斷裂強力經向為52.3 Lb,緯向為50.6 Lb,毛效經向可達6.5 cm,緯向為6.2 cm。

表4 堆置時間對織物性能的影響
在染色過程中,根據顏色要求采用不同類型的染料進行染色。常用的活性染料需要借助堿進行上染固色,而還原染料不溶于水,需在堿性強的還原液中還原成為隱色體鈉鹽才能上染纖維[5]。因此,染色過程中堿用量需求過高將會影響面料的洗后原纖化,需調整染色時堿用量,減少對纖維的損傷[6]。
2.3.1 活性染色工藝研究
選用元明粉220 g/L、防染鹽7 g/L時,對燒堿用量及氣蒸溫度進行實驗對比。由表5可以看出,當燒堿用量為4 g/L、氣蒸溫度為100℃時,耐酸汗漬變色牢度為3~4級,耐濕摩擦色牢度為2~3級,達不到標準要求。當燒堿用量為8 g/L、氣蒸溫度為100℃時,甲醛質量分數及色牢度均能達到客戶要求,且上染率可達82%。再提升燒堿用量染料的上染率沒有提升,甲醛質量分數有所提升,色牢度改善不大。所以,最終確定活性染色固色燒堿用量為8 g/L。

表5 燒堿用量對面料性能的影響
2.3.2 還原染色工藝研究
選用保險粉220 g/L,對燒堿用量進行實驗對比。由表6可以看出,當燒堿用量為8 g/L時,甲醛質量分數為7.2×10-6,布面光潔無毛羽,但耐酸汗漬變色牢度為3~4級,耐濕摩擦色牢度為2~3級,色牢度達不到標準要求;當燒堿用量為12 g/L時,色牢度均合格,且甲醛質量分數在10×10-6以內,布面光潔無毛羽。最終確定燒堿用量為12 g/L。
(2)燒堿用量越高,原纖化程度越明顯,最佳冷堆工藝為:燒堿15 g/L、雙氧水5 g/L、堆置時間20 h。
(3)活性染色固色燒堿用量為8 g/L,還原染料染色時燒堿用量為12 g/L,可保證各項色牢度合格,避免堿性過高對原纖化造成影響。
(4)對天絲工藝及性能的研究可解決面料原纖化的問題,洗后布面無明顯毛羽,同時保證甲醛質量分數在10×10-6以內。

表6 還原劑對面料性能的影響
(1)通過改善天絲的染整工藝,最終確定加工流程為:冷堆→漂白→染色→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