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多年沒回老家過年了,臘月二十九,我們兄弟姊妹拖家帶口,驅車前往老家。
穿過紅水河龍灘大峽谷,十來分鐘后,龍灘水電站大壩已映入眼簾,也就是進入了老家地界。盤山而上的村級水泥路讓我輕松而愜意,感覺故鄉其實離我并不遠,只是我忽略了她而已。
我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就離開老家,隨父親到城里生活。只有在寒假和暑假的時候才回到老家,那是童年記憶里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光。寒假和寨子里的小伙伴們打陀螺、用鞭炮炸牛屎、堆雪人。暑假利用放牛的時間到水塘里打水仗、抓螃蟹,玩到餓了就到地里啃黃瓜、燒玉米,吃飽了接著玩,以至于忘記看牛而讓牛糟蹋了莊稼……
那時龍灘電站左岸沒有公路,回老家得從縣城搭便車或乘木船到龍灘,過渡后再步行。如果沒遇上便車或船,不管是回家還是進城都要步行,有時一走得三四個小時。
現在好了,鳥道變通途,紅水河左右兩岸寬闊的水泥路沿河而上,村級道路全線建設有防護欄,如行駛在高速公路一般,不到半小時,故鄉已在眼前。
車到山頂,巍巍群山盡收眼底,位于大峽谷的石山峻峭聳立,懸崖峭壁,古樹參天,山巔有野猴時隱時現,與大峽谷山水相連的山改變鋒芒,變成土坡山,群山巍峨,連綿起伏,磚混結構的民居三三兩兩、星星點點散居在山間。
電站大壩將奔騰的紅水河截斷而形成的龍灘天湖鑲嵌于山間,在陽光反射下,湖面波光粼粼,既像一面平置于山間熠熠生輝的銅鏡,又如佩戴在群山上的一條巨型翡翠項鏈,雕琢精致,流光溢彩。
進入山后的腹地,轉了幾個彎,透過車窗看到前面山坡上白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邊,像雪像云又像霧,車里人不禁驚呼:“哦,看那山上,好漂亮啊!”是珍珠李花開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桃花、梨花都還含羞待放,珍珠李花已迫不及待地要展現她的風采。
車里的人已按捺不住,想到珍珠李花海里和她親密接觸,于是停下車,一頭扎進花海。
因為李花,故鄉變得靚麗熱鬧起來?;▋涸谖L中輕輕搖曳,似乎在點頭致意,歡迎我們的到來。一股清新的花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李花開得極其安靜,在屬于它們的世界里開成一片樸實無華的海洋。
在其他地方,我看到過很多李花,但我覺得,故鄉的珍珠李花開得更加任性,更加熱情,更加奔放,更加執著,更加活潑。李花簇簇,一棵比一棵熱烈,一朵比一朵漂亮,灑在地上的陽光被李花剪碎,和散落的花瓣裝飾著大地。珍珠李樹只有1.5—2米高,珍珠李樹是先開花,后長葉,所以樹枝上盡是花,不見一片樹葉。樹干上花緊挨著花一直開滿整個枝頭,李花白得像雪,淳樸無華,清新淡雅,長長的樹枝帶著滿枝的花朵指向藍天,分外耀眼。鳥兒嘰嘰喳喳在花間飛舞跳躍,似乎在花叢中跳一曲春天的芭蕾。而花瓣之間仿佛在竊竊私語,傳遞著春天的氣息。
駐足李花中,我沉醉于浪漫空氣中彌漫的馥郁芳香,沉醉于這似夢似幻的人間仙境。不經意間我已遠離公路,遠離繁華都市的浮躁和迷惘,果林里水泥硬化路在腳下延伸,我任由李花牽引我的腳步,走著走著,遇到一位中年漢子正在護理李樹,便和他閑談起來。他黝黑的皮膚透出家鄉人的勤勞樸實,臉上洋溢著憨厚的笑容,說起珍珠李,他更是如數家珍。
“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政府組織村里發展珍珠李產業好幾年了,政府不但把水泥路修到了果林里,還把水引到果林。指導果農在果林里養雞,種植綠色蔬菜等,實行無公害種植和立體種養。李果成熟后,不用到街上擺攤,通過電商平臺和每年慕名而來的客商就能將李果銷售出去。村里已成為全縣珍珠李種植基地,種植面積在逐年擴大,村民在珍珠李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寬,現在村里的珍珠李已遠銷全國各地甚至國外。”他臉上的笑容,像盛開的珍珠李花一樣純潔而燦爛。
談到依靠珍珠李脫貧致富,他的話語變得緩慢起來。
“以前我們窮啊,即便是分田到戶,一家人一年四季忙到頭,種的糧食也不夠吃。比如坡背龍家腳龍勤、龍富兩兄弟,他們的母親死得早,父親是個講話都講不清的老實人,因為腳太大,一年四季光著腳板,從未穿過鞋。改革開放這些年,龍氏兩兄弟因為沒有文化,也不敢出去打工,三四十歲了還講不到媳婦,是村里的典型貧困戶。村里發展珍珠李產業后,兩兄弟各自種植了十多畝珍珠李,在幫扶干部和村干的幫助下,靠著勤勞的雙手將珍珠李種植得有模有樣,短短幾年從零收入到有車有房,媳婦也娶進了門……”說到這里,他不禁向我豎起個大拇指。我想,他豎起的大拇指應該包含這幾個意思:一是黨的政策好;二是幫扶單位和幫扶干部、村干的幫助;三是兩兄弟的勤勞;四是家鄉的水土好,得天獨厚。
珍珠李的發展不僅富裕了村民,也改變了村民思想。那年鎮里建通村公路,村里個別村民因為公路建設占用幾株杉木需要補償而阻撓施工,躺在挖機前耍賴。現在縣里高速公路施工便道建設需要擴寬通村道路,全村村民二話不說,沒有一戶有怨言,并且主動配合,積極讓地讓樹……
產業發展的同時,帶來了環境的改變,過去刀耕火種、亂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嚴重,過度使用無機肥造成土質下降,一塊地連續種上三兩年就不能再種了。發展珍珠李產業后,山變綠了,水變清了,過去很少發現的斑鳩、果子貍、野豬等野生動物也出現在果林里……
老鄉的話語時而把我帶回到那個“養雞為用錢、養牛為種田、養豬為過年”的農耕歲月,時而又把我帶回充滿激情、充滿希望、充滿幸福的新時代。
在故鄉的這幾天,在和任村支書的堂弟的交流中,我進一步了解了故鄉的情況,心里備受鼓舞。故鄉已經發展為以龍灘珍珠李、油桃為主導產業,以核桃、橘紅等種植和休閑觀光農業為輔助產業的特色產業示范區。
目前,示范區珍珠李和油桃種植面積達9100畝(其中珍珠李7500多畝,油桃1600畝),核心區種植面積3455畝,拓展區面積2545畝,輻射區面積4500畝,帶動周邊村2個片區開展珍珠李種植面積達3500余畝……示范區緊緊圍繞“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發展理念,遵循“標準化生產、智能農業、創意農業和休閑農業”同步發展,利用高新技術,按照高標準要求,促進現代農業產業優質高效發展,逐步實現特色產業經營組織化、裝備設施現代化、生產標準化、要素集成化、產業特色化。
故鄉海拔600—1200米,山高坡陡,父老鄉親結合實際,滿含對故鄉土地的熱愛,在盡量不占耕地的前提下,在坡前或在坳后或在田坎上建設自家農家小院。過去是泥墻磚瓦房,現在都已建成磚混結構的小樓房。房前屋后除了一塊菜園,都栽滿了珍珠李樹。開滿李花的季節正逢春節,一個全家團圓的幸福時節,大人們坐在珍珠李花下喝茶吃飯喝酒,暢談家常,小孩們在花叢里嬉戲,快樂的笑聲蕩漾在花海里久久不散。
怒放的李花是對故鄉鄉親們辛勤勞動付出和春風化雨及大地無私滋養的回答,淳樸善良、與世無爭的鄉親們像李花那樣純潔素雅,他們對土地和大自然亙古不變的熱愛將會讓腳下的路越走越寬闊。
珍珠李花開了,伴隨著濃濃春意,桃花、梨花、柚子花、油菜花……都將在春天里綻放!
作者簡介:李文干,廣西天峨縣人。作品散見于《中國國土資源報》《廣西日報》《廣西黨建》《廣西教育》《河池日報》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