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
七十年代末,美國發現油菜素內酯是一個很好的促進植物生長的調節劑。八十年代初,日本進行了仿生合成。但起初合成的目標化合物的結構比較復雜,合成成本高,后經研究發現仿生合成不必合成油菜素內酯本身,只要合成它的立體異構體——表-油菜素內酯即可。雖然它的生物活性為油菜素內酯的10%左右,但合成方法比油菜素內酯簡便,易于推廣應用。
1985年,在上海市科委主持下,由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與藥物所協作研制表-油菜素內酯,其中藥物所負責表-油菜素內酯的合成研究。這項工作就由時任藥物所所長的謝毓元指導課題組的人員開展。
經過7個多月的摸索,謝毓元迅速打通合成路線,還對原有路線做了許多改進,使之適合大規模合成,并突擊合成出了11.5克的表-油菜素內酯樣品。同時,他又發現日本人在合成表-油菜素內酯的時候,只取了24表-油菜素內酯。另一個同屬于油菜素內酯的立體異構體,也同樣有效的副產品——3表-油菜素內酯被丟棄。
他認為,如果單取表-油菜素內酯,而丟掉副產品,成本會比較高。如果不丟掉副產品,而是把它們混在一起,這樣每畝地大概只需要幾毛錢,農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這就是后來的混表-油菜素內酯。
當時,年近七十的謝毓元,不顧年邁體弱,親自赴外地聯系農田實驗,通過大量試驗,肯定了“混表-油菜素內酯”比其他多種植物生長激素的效果更顯著,經噴灑過的作物其營養價值還有所提高。
1995年該成果在上??茖W技術博覽會榮獲金獎;1996年被國家科委批準列為“九五”期間國家級重點科技成果推廣技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