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29日,《反食品浪費法》正式實施,就在當天,一段粉絲雇傭工人,為偶像選秀節目《青春有你3》打榜投票所購買的牛奶(實際為乳酸菌飲品)被工人擰下瓶蓋后,直接倒入水溝的視頻在網上流傳。5月4日晚,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發文,責令愛奇藝暫停《青春有你》第三季后續節目錄制。同日,《青春有你3》選手余景天所屬公司星宇愔樂通過微博發布退賽聲明。據了解,余景天為《青春有你3》的熱門選手,曾在節目比賽、粉絲募集資金等平臺排名第一。
“粉絲銷量決定選手前程”
涉事飲品是《青春有你》的合作方,觀眾購買后可以為該選秀節目的選手投票,但投票需要掃二維碼,而二維碼在瓶蓋內,開了瓶才能掃碼投票。因而也有粉絲戲稱投票的“票”是“奶票”。開了蓋的酸奶喝不完,只能倒掉……原本只會出現在教科書上的場景被如此荒謬地拉進了現實。
“奶票”是如今網絡選秀的主要營銷手段之一。廣告金主以冠名、贊助、植入等形式對網絡偶像選秀節目投放廣告,節目則按廣告量多少賦予品牌投票權重,例如“每買一瓶XX水/奶可以投2票”,買一箱則可以獲得48次投票機會……以此實現品牌與選手的綁定,有時這種營銷方式還會多品牌聯動。
2018年——以《偶像練習生》為代表的網絡選秀元年,這種玩法曾創造了輝煌的戰績。數據顯示,當時冠名這檔節目的某水通過綁定粉絲投票量的方式,線上銷售額翻了500倍。招攬熱門選手入住的小X書平臺品牌認知度提升了148%;一檔植入該節目的P2P平臺也宣布,節目整體的播出時間獲得了159萬新用戶的下載和安裝,節目播出以后整個品牌的認知度提升了322%……
“《偶像練習生》之所以能為客戶帶來實實在在的銷量,是因為粉絲的銷量能決定選手的去留和排名情況,甚至是可以決定‘生死和前程的?!边@檔節目制作方的市場部高層曾經總結。
2019年之后,網絡選秀全面崛起,金主與節目的聯動更加緊密。據統計,三季《青春有你》、四季《青春創造營》,品牌投放與IP授權合作客戶平均20個/季,偶像選秀節目吸金能力之強可見一斑。
一場聯合收割粉絲韭菜的亂局
偶像選秀背后的粉絲經濟看起來像是“多贏”的游戲。平臺推出選手供粉絲篩選,粉絲用錢和數據為選手投票(主要是錢),粉絲的投入決定了選手的含金量,平臺通過錢這個試金石,測驗出選手的大眾接受度,以便為下一步的發展做好計劃;錢也成了粉絲的“民意”,他們用真金白銀決定了什么人能脫穎而出;品牌則通過節目與粉絲發生關聯,一方面他們喂養了偶像選秀,另一方面則通過粉絲收回成本,獲得收益和品牌增值。
然而,這場游戲卻最終演變成一場聯合收割粉絲韭菜的亂局。為了不讓還沒有作品的偶像花費大量錢財,粉絲私下“集資”推動偶像出道的情況已并不鮮見。有人統計,2018年,某檔選秀出道選手公開集資金額已超過4000萬元。2020年,某檔選秀集資總額則高達8900萬元,其中一位選手的粉絲集資總額就超過1498萬元。
有鑒于此,2020年2月,發布的《網絡綜藝節目內容審核標準細則》明確規定:“節目中不得出現設置‘花錢買投票環節,刻意引導、鼓勵網民采取購物、充會員等物質化手段為選手投票、助力。”但從現實的角度看,并未杜絕節目組打擦邊球。
節目之外,專業為粉絲打榜投票的交易平臺也來分羹。3月14日,某平臺針對兩檔選秀節目的四位人氣選手展開限時比拼,具體玩法是,四位選手的后援粉絲團需要在5小時之內比拼集資數額,凸顯自己偶像的含金量。其中某位選手的后援會集資金額344.53萬元,排在首位,全部選手累計集資金額671萬元。根據平臺說明,粉絲團展示完實力之后,集資款可以直接在平臺提現。不過提現是要收手續費的,“第一天到賬收取1%手續費,第十天到賬收取0.86%手續費,排隊提現可免手續費,但要以具體排隊時間為準”。靠著手續費“雁過拔毛”,這種平臺活得竟然不錯。
深陷于選秀節目的粉絲們為了自己的偶像出道,拉幫結派,對競爭對手的粉絲充滿了敵視,他們大多是未成年人,但“為愛發電”卻動輒都是上萬元的投入。對他們而言,為了瓶蓋上的二維碼倒掉牛奶,也許只是必要的犧牲。
(摘自《北京青年報》5.6 祖薇薇/文)